首頁 > 文學文史 >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對建安文產生了什麼影響?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對建安文產生了什麼影響?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建安二十二年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建安,是漢獻帝的第三個年號,從公元196年到220年。建安年間的文學發展獨具特色,詩詞成果斐然,這段時間也被後人稱爲建安文學時期。

但是在建安二十二年,一場瘟疫,不僅讓許多人感染而亡,更是讓建安文學進入了低谷。曹植曾描述這場瘟疫爲,“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五人先後在瘟疫中喪生,他們病逝時大多處於30、40歲的壯年時期。如果沒有這場瘟疫,建安文學或許還可以再繁榮發展、不僅如此,瘟疫也對當時整個文學創作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鄴下文人集團的解體,昔日遊宴已成歷史

鄴下時期曹丕、曹植與諸子經常喜歡遊宴賦詩。他們述恩榮,敘酣晏,置酒樂飲,賦詩稱壽。很多時候,人們會把建安時期的鄴下之遊,看作是我國曆史上文人集會遊樂創作活動的開始。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對建安文產生了什麼影響?

可以想象,當一大批文人聚在一起,遊宴時,一定是靈感迸發、才思泉涌的時刻。景與情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伴隨着遊宴,建安諸子也留下了諸多的遊宴詩。這些詩詞也成爲了這一時刻的最好寫照。

建安文人的遊宴詩,或歌頌宴遊盛況,或表達心中苦悶。但是,無論是暢快還是鬱悶,他們總會直抒胸臆,隨性灑脫,或景中含情,或以景襯情,遣詞造句,很講究文采

然而,隨着以王粲爲首的建安五子的去世,鄴下文人集團徹底解體,昔日的聚會已經成爲往事,不可重現。留給曾經一同參與遊宴的,現在只剩下了曹丕等人,留給他們的也只有回憶與悲傷了。

昔年疾疫,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與吳質書》曹丕嗚呼哀哉!皇穹神察,哲人是恃。殲我吉士。誰謂不庸,早世即冥。誰謂不傷,華繁中零。——《王仲宣誄》曹植

抹不掉的悲傷,文學作品裹上感傷色彩

曹丕、曹植與建安五子的關係甚爲密切。建安諸子的去世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沉痛的打擊。曹丕、曹植都先後做了追悼文,文中表達了他們的悲傷和感懷。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對建安文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2張

尤其是曹丕,他把建安諸子視爲自己親近的朋友。此刻的悲傷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映出來昔日他們感情至深,遊宴之盡興,也足見曹丕對王粲等人等感情。

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曹丕、曹植爲代表的文人作品中,多了一份感傷。雖然說,漢代本身就是一個戰爭頻仍、災異不斷的朝代,但是此刻身邊最親的朋友被瘟疫帶走,無疑戳中了文人心中最脆弱的情感。

曹丕時代的感傷文學也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曾經有人對曹丕詩詞中的關鍵字進行過統計,其中“憂”“哀”“苦”都是高頻詞。如果說曹丕本人就帶有幾分悲情的話,那麼建安二十二年瘟疫,讓他心中的哀傷與悲情變得更多了。

遊仙文學發展,探索逍遙的人生觀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也直接導致文學創作風格的轉變。如果說在這之前,建安文學以灑脫風格爲主,那麼此後,文人們更多地探索着更爲逍遙、自由的遊仙生活。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對建安文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3張

雖然說,在曹魏之前已經有遊仙之詩,但是大規模的發展則是經過曹氏父子,尤其是在曹丕、曹植等人的創作後,遊仙詩已然成爲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

而且伴隨着建安五子相繼被瘟疫奪取了性命,當時的士人依靠文學入仕的機會也在縮小。更多的士人,已經無意再去創作詩詞,魏晉時期文學繁榮的景象也變得暗淡。雖然在那個時候,文學創作是一種自覺行爲,但是士人還是有更多的抱負和理想,像司馬相如拜中郎將,王粲受到曹操重用而官拜侍中。

然而,隨着王粲的病逝,以文學作爲入仕的榜樣過早消失,徐幹、應瑒、劉楨、陳琳相繼病逝讓使文學之士的影響力大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