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被人誤會的晚清重臣,李鴻章該如何評價呢?

被人誤會的晚清重臣,李鴻章該如何評價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末各國列強紛紛想來中國分一杯羹,其中就有俄國,但各國又怕俄國的利益擴大,紛紛的想要拖延戰事。此時有一位中國的老人,在各國列強之間周旋,但年邁的身體加上長期的勞累讓他不堪重負。雖然他曾經竭力挽救這個沒落的國家,但還是在合約還沒簽之前就抱着滿腔的遺憾去世了。很多人應該已經猜到了這個老人的身份,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清末的重臣李鴻章。

李鴻章一直是近代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有罵他是個“賣國賊”,也有人說他是背黑鍋的可憐人。他也說自己是一個“裱糊匠”,自己勞苦一生不過只是給房子糊了一層一戳就破的紙而已。甚至連自己在國外被襲擊受傷,都成了他談判的籌碼。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面對晚清這座即將倒塌的大廈,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夠阻止的,但他還是盡力的去支撐,希望倒塌的那天能晚一些到來。

被人誤會的晚清重臣,李鴻章該如何評價呢?

從李鴻章簽下了《馬關條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要承受着後世的污名,成爲別人口中的“賣國賊”。李鴻章曾經這樣概括過自己的一生:少年科舉中第,壯年戎馬湘軍,中年封疆大吏,晚年忙於洋務,一路扶搖,而後便是永負罵名。這可能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了。

被人誤會的晚清重臣,李鴻章該如何評價呢? 第2張

雖然現在有不少聲音開始爲李鴻章鳴不平,但在那個時代李鴻章的下場真的是非常的慘。臨終前寫下“臨事方知一死難”的辛酸之詞,責任太重,以至於想死都是一直非常困難的事。死後更是連墓地都被挖出,屍骨無存。有人認爲李鴻章是一個幸運的人,也有人認爲他是一個不幸的人。想來想去,還是梁啓超的那句評價最適合李鴻章: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這不是李鴻章一個人的悲哀,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悲哀。

原創獨家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