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建立的政權,爲什麼不被承認?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建立的政權,爲什麼不被承認?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公孫瓚,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所謂三國,指中國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漢失天下,羣雄逐鹿之”,逐漸形成的魏國、蜀國、東吳三個影響力最大的集團,主導了華夏沉浮,後人通常以這三國來代表這一歷史時期,而不代表當時中國只有這三個國家。

事實上,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還有一國與他們短期並存,因此準確的說三國時代應該是四國並存。那麼,這個一直被人遺忘的國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建立的政權,爲什麼不被承認?

01

東漢末年,在河北與遼東地區,有兩個同姓之人開始崛起,一爲活躍於河北的公孫瓚,一爲活躍於遼東的公孫度。與公孫瓚相比,公孫度名聲不顯,但政治手腕更爲高明。

公孫瓚是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遷安)人,公孫度是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兩人是不是族人,《三國志》等史書沒有說明,或無關係,或出於同一家族。所謂公孫姓氏,多源於諸侯國王族的後裔,王公子弟的後代以此尊貴身份爲姓,因此公孫瓚與公孫度未必有親緣關係。

公孫瓚與公孫度兩人發跡路線非常相似,都是靠“身體本錢”發跡。

1,公孫瓚母親身份低微,在“王侯將相還有種”的時代,公孫瓚只能做小吏。但公孫瓚“爲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就被太守看中,將女兒許配給了他,還送他拜師盧植,與劉備成爲同學。

2,公孫度父親叫公孫延,逃官到玄菟郡,公孫度在玄菟郡做了郡吏。玄菟太守公孫琙之子公孫豹,十八歲時去世,而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琙之子年齡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很喜愛他,送他去學習,併爲他娶了妻。

於是,河北公孫瓚與遼東公孫度,非常神奇的都以本錢發跡。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建立的政權,爲什麼不被承認? 第2張

02

上頭有人好做官,公孫琙的賞識,讓公孫度迅速飛黃騰達,很快就被推薦爲尚書郎(後漢書爲郎中),後來又升任爲冀州刺史,但因謠言,旋即被罷免。

到了刺史這一級別,想要官復原職甚至再往上升,僅靠公孫琙的賞識已經不頂用了,關鍵需要更大靠山,或者是好運氣。董卓進京之後專斷朝政,公孫度迎來好機會。董卓手下一個中郎將叫徐榮,深得董卓信賴,而徐榮與公孫度是老鄉,公孫度走了徐榮路線,於是在徐榮推薦下,董卓任命公孫度爲遼東太守。

東漢時期,個人家世與身份非常重要,劉備爲何一直強調中山靖王之後,曹操爲何一直說是曹參之後……因爲門不當戶不對,沒有顯赫的身世,別人不僅看不起你,還不願跟你玩。由於公孫度是從玄菟郡的小吏發跡,因此遼東郡的豪強非常瞧不起公孫度。於是,公孫度到任後,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誅滅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漸漸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建立的政權,爲什麼不被承認? 第3張

03

掌握遼東郡後,公孫度東伐高句麗、西征烏桓、安撫夫餘、打擊山賊、吸收流民等,很快讓遼東成爲世外桃源,吸引了中原諸多名仕前往避禍。

《三國志》記載:時衰世弊,識真者少,朋黨之人,互相讒謗。自避世在東國者,多爲人所害,(王)烈居之歷年,未嘗有患。使遼東強不凌弱,衆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簡而言之,中原亂成一團,名仕都不能保命,但在“東國”卻能安居樂業,且社會上“強不凌弱,衆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與中原相比,遼東猶如世外桃源。

公孫度何時建立“東國”,史書並無記載,但諸侯討董之後,公孫度曾說“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掌控遼東,公孫度舉止行臥皆是皇帝規格,官渡之戰後曹操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幹什麼啊!”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建立的政權,爲什麼不被承認? 第4張

04

公孫度去世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公孫康,曾被曹操拜爲左將軍,封襄平侯,但公孫康英年早逝,其子公孫晃、公孫淵等皆年幼,於是衆人推舉公孫度第二子公孫恭爲遼東太守,魏明帝拜爲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

公孫恭患有男性隱疾,而成爲閹人,身體虛弱不能治理國家。公元228年,長大成人的公孫淵逼迫公孫恭退位,於是公孫淵成爲遼東王,魏明帝曹睿拜公孫淵爲揚烈將軍、遼東太守,魏國承認公孫淵的割據地位。

由於公孫淵擔心魏國對其不利,企圖向孫權稱臣,以其爲外應,而孫權也想在魏國背後埋下一根釘子,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公元233年,孫權欲封公孫淵爲燕王,並遣甲士萬人攜珍寶前往遼東。誰也沒想到,孫權的高度重視,反而讓公孫淵害怕了,擔心魏明帝以此藉口討伐,而孫權遠在江南無法救援,但又垂涎東吳送來的珍寶,於是就斬殺吳使,吞沒吳方的“兵資”,被魏明帝拜爲大司馬,受封樂浪公。

但已經倒向魏國的公孫淵,既膽小怕事,又野心勃勃,很快與魏國又鬧翻了。對魏國而言,公孫淵猶如背後芒刺,遲早必須要解決,只是公孫淵割據遼東,而魏國又面臨蜀吳夾攻,一時難以徹底消滅公孫淵,所以才一再使用懷柔政策。隨着諸葛亮的去世,蜀吳漸漸消停,於是魏明帝有空處理公孫淵的問題了。

公元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去徵召公孫淵,表面是徵召,實際是討伐,公孫淵打敗了毌丘儉。打贏之後的公孫淵非常興奮,立即自立爲燕王,建年號紹漢,並置百官有司,相當於這時出現了一個“燕國”。

不過,第二年魏明帝就派司馬懿率軍四萬進討遼東,公孫淵抵禦失利,與其子爲魏軍所斬。至此,割據遼東半個世紀的公孫家族宣告落幕,曹魏政權真正統一北方。

三國時代,公孫氏遼東郡一共傳了四代,即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其中後三人都曾接受曹魏冊封,名義上是曹魏的臣子,公孫淵是晚年自立爲王。因此,整個遼東郡正式自立爲王的時間很短,儘管作爲一個國家的確存在過,但由於時間過短,加上影響力不足,於是一直不太被主流承認,更不被魏國承認。

簡而言之,無論是東國,還是燕國,的確短暫存在過,只是公孫度家族一直被看作曹魏政權下的割據軍閥。司馬代魏之後,繼承的是魏國政治遺產,自然也不會承認公孫家族建立的國家,加上魏晉掌握歷史話語權,於是公孫度家族在遼東郡建立的國家就被無視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