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元順帝真是“昏君”嗎?那他怎麼在權力鬥爭中掌權如此之久?

元順帝真是“昏君”嗎?那他怎麼在權力鬥爭中掌權如此之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他留給後人的印象就像他的王朝一樣,奇特、陌生且短暫。人們記得的只是,1368年,明王朝的軍隊高歌猛進,由南到北徹底終結了蒙古人在漢地的統治,而元順帝作爲其王朝謝幕時的末代君主,逃往草原的背影是那麼的落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歷史上屢見不鮮的“成王敗寇”事件的又一次重演,勝者一手開創了延續兩百多年的明王朝,敗者雖然狼狽北逃,但其代表的蒙古勢力卻似鬼魅一樣始終纏繞着明王朝,揮散不去。歷史的複雜,促使我們思考着,所謂“勝負”的反覆和糾葛,所謂“正義”或“邪惡”人物身上的多面性。如此,讓我們以元順帝爲切口,一探元朝後期的風雲際會,這或許會增加我們對這一番改朝換代的瞭解。

元順帝真是“昏君”嗎?那他怎麼在權力鬥爭中掌權如此之久?

一、政治鬥爭不容“昏君”

因爲揹負着亡國的名聲,以及在設計領域的傑出表現,元順帝長期被冠以“昏君”的名號。當然,在他執政的中後期,他確實逐漸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一副“亡國之君”的樣子。但部分不能遮蔽全部,考察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簡單的將其臉譜化。一個明瞭的事實是,蒙元政權從世祖即位(1260年)到順帝北遁(1368年)共一百零九年,傳五世十一帝,而元順帝在其中獨佔三十六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元代皇帝。一個簡單的問題是,一個果真昏庸無能的君主是怎麼在慘烈的權力鬥爭中倖存並掌權如此之久的?在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之間的三十餘年卻換了九位皇帝,元朝的宮廷真的如平靜湖水,任由昏君玩耍嗎?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是元明宗的長子,元寧宗的長兄。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於察合臺汗國境內,其父元明宗即位後,被迎回元朝,但不久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妥懽帖睦爾也就作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先後被流放到高麗和廣西。然而命運卻彷彿在開一個天大的玩笑,元文宗、元寧宗相繼去世後,皇位虛置,在各種政治勢力的鬥爭和妥協中他最終被選爲繼承人,由太后卜答失裏下令迎回,並在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於上都。

元順帝即位時,只有十三歲,面對錯綜複雜的朝局,他不得不學會妥協。比如,答應已被尊爲太皇太后的卜答失裏,以後傳位給她的兒子。比如,接受明宗舊臣的進言,重用伯顏,元王朝由此進入伯顏專權的時代。而順帝本人只好深居宮中,韜光養晦。

伯顏雖是位專斷權臣,不過他還是試圖有所作爲的。比如,建議改元“至元”,意在重現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的那種盛世;比如,減少宮廷支出,減輕賦役稅收,增加對各地的賑濟。但也是他,禁止漢人蔘政,取消科舉,禁止漢人學習蒙古語。伯顏對漢人政策的激進,不僅加深了民族矛盾,也使得順帝對他更加不滿。

終於,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元順帝和他的親信大臣脫脫抓住了伯顏出獵的機會,果斷髮動了政變,伯顏被罷黜免官。自此以後,專斷權臣的勢力得到清理,元順帝真正開始掌握大權。在罷黜伯顏的過程中,順帝親自發號施令,進行決策,開始展露出他的帝王才能。罷黜伯顏之後,順帝還對文宗的勢力加以整肅,比如,將太皇太后遷往別地,以削弱其影響力。這些舉措都充分加強了順帝的權力,爲他接下來的一系列作爲奠定了基礎。

元順帝真是“昏君”嗎?那他怎麼在權力鬥爭中掌權如此之久? 第2張

二、改革和新政:不是沒有努力過

至元六年十月,在罷黜伯顏過程中頗爲得力的脫脫被任命爲中書右丞相。順帝宣佈改元“至正”,“以至元七年爲至正元年,與天下更始”。十九歲的元順帝和二十六歲左右的脫脫,兩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銳意改革,推行新政,史稱“脫脫更化”。

首先,脫脫恢復了科舉制度,重開取士之門,在他的主持下還先後修撰成遼、宋、金三部正史,儒治之風一時興起,這有利於緩和元朝政權與漢族的矛盾。其次,脫脫還整頓腐壞的吏治,並努力吸取隱藏民間的人才進入政權,這對整肅政權內部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脫脫重視農業發展,他下令頒行用於指導農業生產的農書《農桑輯要》,並且減輕賦稅,促進農業生產。正是在元順帝和脫脫的共同努力下,岌岌可危的元朝政權得到了喘息的時間。

但好景不長,就在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漸展開和深化的至正四年(1344年),脫脫卻以身體多病的理由請求離職。宗教神祕的預言讓脫脫意願更堅,遂接連十七次上奏請求辭官,順帝同意了。雖然脫脫離場,但在之後五年中,順帝也並沒有失去進取之心,他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了龐大帝國的基層代理人——官員上,官員的貪或廉、賢或昏往往影響着政權的信譽和政策的執行程度,這也是蒙元政權的軟肋。

元順帝很重視任用地方守令,他明白這些人在帝國機制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而,遣官派令的政策固然出於好心,在已經腐化的體制中推行反而起到了負面的作用。另外,至正四年(1344年)之後,中國進入了災害多發期,華北平原尤爲嚴重。天災不斷,災異頻頻,人民難以生存,紛紛流亡,甚至一度影響到了大都。

等到至正九年(1349)閏七月,脫脫再次被起用爲中書右丞相時,他們所要面對的已經是一個在天災和人害的摧殘下岌岌可危的國家了,他們所能做的似乎就是充當“救火隊長”了。脫脫先後被派去治河和出征平叛,在這個過程中,昔日銳意圖治的夥伴也因爲種種原因而漸漸分道揚鑣。至正十五年(1355)底,脫脫最終被政敵毒死,只是不知道是否出於順帝的意思,但他確早已失去了順帝的信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