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鰲拜和康熙,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鰲拜,清朝初期戰功赫赫,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忠心事主,堪稱大清朝的柱石,可是到康熙時慢慢變得驕橫跋扈,最終把自己給作死了。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鰲拜並非影視劇中演義的那樣,鰲拜的跋扈也是到康熙繼位後才慢慢形成的,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徐錦江飾演的鰲拜

勇立戰功,得到皇上賞識

鰲拜,滿洲鑲黃旗人,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剛從軍時就跟隨皇太極征討察哈爾部和朝鮮,均立下戰功。

崇德二年(1637年),皮島之戰,鰲拜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率先登上皮島。戰後皇太極論功行賞,賜予鰲拜“巴圖魯”的稱號。崇德六年的鬆錦大戰,鰲拜再次身先士卒,率領清軍與明軍大戰,五戰五捷,因功晉爵位一等梅勒章京。

清軍入關後,鰲拜又先後跟隨阿濟格和豪格平定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

戰場上,鰲拜是一員猛將,戰場之外對待皇太極也是忠心耿耿,極力維護皇太極一脈。最明顯的一件事就是皇太極突然去世後豪格與多爾袞的皇位之爭。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第2張

鰲拜

由於皇太極去世時並沒有制定下一任的皇帝人選,所以在他去世後出現了豪格與多爾袞相爭的局面。豪格當時有非常大的優勢:他是先帝的長子,當時皇太極所有在世的兒子中只有豪格有軍功在身,其他人都還小;皇太極生前統率的兩黃旗大臣堅定的支持先帝之子(其實也就是支持豪格),而兩白旗堅定的支持多爾袞,所以兩人的勢力不相上下。但是豪格的勢力要大一點,兩紅旗和兩藍旗也支持豪格。

此次關於皇位爭奪戰的會議開了十多天,雙方互不相讓。後來鰲拜與兩黃旗大臣盟誓於大清門,堅決擁立先帝(皇太極)之子,並命兩黃旗精銳護軍全副武裝環衛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實際上這是鰲拜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皇位。在這種情勢下,多爾袞不得不做出讓步,提出這種方案,讓6歲的福臨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至此豪格與多爾袞的皇位爭奪戰才落下帷幕。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第3張

多爾袞

此事之後,鰲拜受到了多爾袞三次大的打擊,但是鰲拜始終沒有屈服於多爾袞。順治親政後,聞知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爲主,生死與共”,忠心耿耿,遂對鰲拜極爲敬重,視爲心腹重臣。從此以後,鰲拜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

順治十三年(1656),鰲拜舊傷復發,臥牀不起,順治親臨鰲拜府邸去看望慰問。

驕橫跋扈,晚節不保

可以說在皇太極和順治兩朝,鰲拜都是一副忠心事主的模樣,盡心盡力地維護皇帝的權威,所以他也得到了兩朝皇帝的敬重。也是如此,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病重時,除了遺詔由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外,還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爲輔政大臣。從此時開始鰲拜逐漸走上專權的道路。

四位輔政大臣中的索尼是四朝元老,威望很高,但是已經年老體衰,畏事避禍,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於過問。蘇克薩哈屬於正白旗,原本是多爾袞的人,多爾袞去世後,他跳出來告發剛剛死去的多爾袞於是得到順治的重用,但是索尼等兩黃旗大臣瞧不起他。鰲拜雖然跟蘇克薩哈有姻親,但是兩人政見不合,宛如仇敵。排在第三的遏必隆雖然出自名門,但是爲人庸懦,遇事沒有主見,經常依附於鰲拜。位列第四的鰲拜,資格老,軍功大,常常氣勢奪人。所以鰲拜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專權的道路。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第4張

四位輔政大臣

康熙三年(1664年),鰲拜以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將御前侍衛倭赫處死,又以“怨望”的罪名,將費揚古(倭赫之父)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家產籍沒,費揚古一門慘遭家破人亡之禍。

康熙五年(1666年),鰲拜又蓄意製造了黃旗與白旗之間的圈地事件,但是遭到了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的極力反對,鰲拜以蘇納海“藐視上命”、撥地遲誤,朱昌祚、王登聯“紛更妄奏”的罪名想把三人處死。康熙雖然年幼但是知道他們三人其實並沒有大罪,之時惹惱了鰲拜,於是召集四位輔政大臣,詢問他們的意見。鰲拜堅持將三人處死,索尼和遏必隆附和鰲拜,蘇克薩哈知道如果自己反對必然會引火燒身,所以沉默不語。但是康熙堅決不允許鰲拜處死他們三人,鰲拜公然無所顧忌,最終竟矯旨將三人處死,最終強行換地。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第5張

《康熙王朝》中的鰲拜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去世之前他上書請求皇帝親政。當年7月,康熙親政,此時順位排第一的蘇克薩哈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守護順治陵寢。蘇克薩哈這麼做意味着遏必隆和鰲拜也應該辭去輔政大臣一職了,但是鰲拜不想就這樣退出政治舞臺,於是他給蘇克薩哈網羅了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族誅之刑。康熙雖然親政也知道蘇克薩哈無罪但是無力保護蘇克薩哈,鰲拜氣勢洶洶,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

蘇克薩哈被殺後,朝廷中遏必隆依附於鰲拜,朝政大權全部被鰲拜把持,已經嚴重威脅到康熙的皇權,因此康熙不得不除掉鰲拜集團。

鰲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爲什麼還要除掉他 第6張

《康熙王朝》中的鰲拜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用訓練好的布庫少年計擒鰲拜,隨後便讓議政王大臣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於是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職。不久鰲拜死於囚禁之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皇帝念及鰲拜以前的功勞,追賜他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時期,賜予祭葬,復一等公,加封號“超武”,世襲罔替。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又追覆鰲拜的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

小結:

鰲拜的命運以康熙繼位爲分界點。之前的鰲拜忠心事主,皇太極去世後,極力維護皇太極世系,爲了使先帝(皇太極)之子能夠繼承皇位,不惜與多爾袞兵戎相見。多爾袞專權後,鰲拜多次遭到多爾袞無情地打壓,但是始終沒有變節,他的一片赤誠之心,連順治帝都被感動。

但是隨着順治的去世,鰲拜逐漸大權在握也慢慢地迷失了自己,但是他自始至終都沒有篡位之心。然而他也得罪了很多人,最終晚節不保,可以說鰲拜最終的結局是他一手造成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