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匈奴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如何繼承下來的?

匈奴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如何繼承下來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麼匈奴人"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怎麼回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當中,在一個地方生長下去的思想,早就在人們的心中牢牢紮根了。但這只是農業文明的思想而已,我們習以爲常的思想文化,對於遊牧文明來說,卻是很難接受的。

在他們的內部,在專家的考察之下,發現曾經出現過一種奇特的習俗,叫做"收繼婚"。其內容也是非常的簡單,在父親失去之後,就要將除了自己生母之外的母親娶了。若是自己的兄弟故去了,那作爲兄長或是弟弟,就要將他的妻子納爲自己的妻子,並以禮相待。那麼匈奴人"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怎麼回事?慾望作祟?

"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的由來

匈奴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如何繼承下來的?

其實放到現在,這種制度在我們看來,簡直算是非常難以接受的。畢竟沒有人願意想象,居然會在身邊出現這種情況。可是要審視這種制度,其實還要考慮到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生產力水平。在很多時候,遊牧民們之所以會採取這種制度,完全是出於現實考慮的。

在《史記》當中就曾經記載過,當匈奴人的父親死後,孩子就會將除了生母之外的外母,年輕的納爲自己的妻子,不年輕的則以家人繼續相待。當然這種事在很大程度上,名義上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和正常人續絃是很相似的。

而兄弟妻女互相繼承,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就算是非常常見的了。這一點在唐朝時期,還算是非常正常的。比如說歷史上最有名的明君之一——李世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玄武門之變,自己斬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之後,爲了緩解這兩個人對他的仇恨心理,李世民甚至親自帶頭,將李元吉的妻子納入後宮。當然,名義上是這麼做了,但是其中有多少政治因素在裏面,還是要多想的。

在數十年之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也將這種制度繼承了下去。我們聽說過的武則天,其實一開始就是李世民的後宮妃子之一,李治繼位之後,就將她選爲妃子。數十年後的唐玄宗更是過分,自己兒子還在世的時候,就看上了自己的兒媳楊貴妃,於是用各種理由將其娶了過來。

匈奴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如何繼承下來的? 第2張

當然,唐朝的皇室們,其實都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但是遊牧民們的收繼婚制度,當然是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同樣是《史記》,其中就記載過,遊牧民們的生活,一般都是尊重年輕的勞動力,而比較輕視那些沒有地位和經驗的老年人。

畢竟他們的生活文化,就意味着他們只能在一個地方呆不久,等到天氣和季節變了之後,他們就要準備好收拾東西,趕着牲畜抓緊去下一個地方。要是其中遇上了什麼變故的話,那他們就更難過了。所以在歷史上,匈奴往往會出現在災難之年,經常襲擾邊境的事情。

而那些沒法襲擾邊境補給的遊牧民們,很多時候爲了保存部落的血脈,就不得不做出選擇。這個選擇就是將部落中的老年人捨棄,只留下青壯年勞動力。也正是因爲如此,人數稀少的遊牧民們,如果出現了父親意外離去或者是兄弟意外離去的情況,這種時候,是完全不可能把老年人供起來的,更不可能讓她們像農業文明的一般居民一樣,獨身過下去。畢竟她們的身上,還有着部落的未來。

不是慾望作祟,而是現實的選擇

匈奴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如何繼承下來的? 第3張

因爲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很多遊牧民族的人數,都是限制在一個範圍之內的。如果太少的話,就會被其他部落收容,太多的話,部落的牲畜又沒有辦法保證人們的伙食。所以在此時,部落的人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量。爲了促進部落的繁榮,也爲了保證部落的未來,比較年輕還有着生育能力的女性,自然就是部落裏的香餑餑,而爲了避免部落之間的血緣關係被打亂,子娶母,兄弟取彼此妻女,就是比較簡單的處理辦法了。

比如說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王昭君,在出塞之後,就嫁給了單于爲妻。而在單于去世之後,王昭君嫁入部落裏,就要講究部落的習俗,嫁給單于非自己所生的兒子爲妻。這讓從小就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王昭君是很難以接受的。

只可惜在上書漢帝沒有成功之後,王昭君還是不得不遵循胡人的習俗,委屈嫁給了單于的長子。這一部分在《後漢書》當中,也有着詳細的記載。當然此後農業文明逐漸興盛,而遊牧民們要麼被同化,要麼就是遠走到更遠的地方,以尋求更多的資源。這種制度和習俗,也隨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慢慢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