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司馬家族爲什麼能架空曹魏,造成這一局面有哪些原因?

司馬家族爲什麼能架空曹魏,造成這一局面有哪些原因?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家族爲何能篡位成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司馬懿的子孫最後能篡權成功,到底是因爲司馬懿命太長還是曹家宗親衰落了呢?其實這兩點原因都有。其實看司馬懿的一生,感覺老天註定要讓司馬家接過曹家的江山,司馬懿熬過了三代君王,到了曹芳上位的時候司馬家的勢力已經蓋過曹家了。而且造成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爲曹家宗親被士族打壓,士族的成長也和曹丕採用了九品中正制有關。

熟讀漢末三國史,很多人說司馬懿是最幸運的人,也是最隱忍的人,他憑藉着自己的隱忍,取得了曹魏幾代掌權者的信任和倚重;他又憑藉自己的長壽,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雄主,最終輕易架空魏室,讓自己和自己的後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了蘋果。然而,如果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他之所以能夠輕易達成這一目的,除了自己的長壽和隱忍之外,還與曹丕更改了曹操提出的一個政令,爲他提供了方便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司馬家族爲什麼能架空曹魏,造成這一局面有哪些原因?

衆所周知,在漢朝的時候,選官的制度一般是舉孝廉,舉茂才,但是漢末天下大亂,人口流動非常大,這一方法基本不再適用。而曹操本身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因此他三次發出求賢令,提出了唯纔是舉的想法,陳羣曾極力勸阻。這件事情從表面上看,是他們在對人才的人品要求上發生了分歧,其根本卻是陳羣在爲士族爭取利益。因爲曹操此舉,會提拔起大量的寒族子弟,與此同時,以陳羣等人爲代表的大族,就會損失一部分利益。如果我們細看曹操陣營的人才組成,就會發現,除了他自己的宗室曹家,以及嫡系將領夏侯家族之外,不管是謀士還是將領,大都出身於寒門,背後沒有家族支持,像陳羣、荀彧這樣出身於士族的人,少之又少。

可是曹操去世,曹丕上位之後,其用人方略,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陳羣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選拔人才制度,他認爲可以在各州郡選拔有知人之明的人,擔任“中正”一職,負責考覈人才,並將人才分爲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然後吏部便根據這個品級評定,給選拔出了人才授予官職。這一方法聽起來公平公正,但是那需要處於理想狀態下,需要人人都沒有私心。可是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司馬家族爲什麼能架空曹魏,造成這一局面有哪些原因? 第2張

各州郡選拔出的中正,幾乎都是當地的名士,或出身大族,關係盤根錯節,評定人才之時,要顧及多方面的利益,而非真正的公平公正。因此,這一選拔制度施行之後,很快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在曹操時期,一時被打壓的士族,再次興起,併成爲了曹魏朝堂的主力,而在曹操時期興盛一時的寒族,則幾乎不見了身影。單以後來被司馬懿提拔起來的鄧艾爲例,像他那樣報國無門,長期被埋沒的大才,在整個曹魏該有多少?像他那般幸運,得遇司馬懿改命運的,又能有幾人呢?

另外,曹丕時代,在重用士子的同時,被打壓的不僅是寒門子弟,還是曹魏宗室及其嫡系。例如他掌權之後,最受信任和倚重的人,成爲了司馬懿、陳羣等人,曹魏宗室中,曾與他一同成長,一同被曹操教養的曹真和曹休也要差一些。最終他選擇的託孤大臣,也是以士族爲重,宗室次之,寒門子弟則一個也沒有——《三國志·陳羣傳》記載:“帝寢疾,羣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

司馬家族爲什麼能架空曹魏,造成這一局面有哪些原因? 第3張

當然了,陳羣雖然在爲士族爭取利益,但是作爲一個君子,他並沒有太大的野心,也不會想着竊取曹魏的權勢,畢竟他“在朝無適無莫,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的人,也就是說,他在朝堂上從來不做違背道義的事件,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偏見。可是另一士族代表司馬懿卻不這樣。司馬懿出身於河內司馬家族,自商周時代便開始傳承,一直是名門望族,在世家中本就頗有號召力,只不過曹操時期,他沒有太多出頭的機會而已。不過,到了曹丕時代,他開始被委以重任,到了曹叡時代他開始掌握兵權,曹芳時代高平陵之變後,他則軍政一把抓,徹底架空了魏室。試想,如果不是曹丕時代就開始打壓宗室、打壓寒族,讓士族開始崛起,他能夠得到如此多的支持嗎?能迅速架空魏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九品中正制是人才選拔制度的一種進步,但是它對魏室被架空,埋下了伏筆,而若仔細算起來,這好像僅僅是因爲曹丕改動了曹操的一個政令而已。當然了,這並不是否定曹丕的能力,畢竟估計他自己也沒料到自己會英年早逝,說不定還留了後招,只不過沒來得及實施而已。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持會什麼樣的看法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