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古代神童之周成王識僞迎周公,其聰明才智彰顯在哪裏?

古代神童之周成王識僞迎周公,其聰明才智彰顯在哪裏?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成王名叫姬誦,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他即位時,年僅十三歲。姬誦繼位不久,便發生了一起企圖使周朝分裂的事件。姬誦雖然年紀幼小,但天資聰明,善於動腦,他及時調查研究,辨清真僞,排除流言,迎回周公,安定了天下。下面講的就是這個故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周武王姬發去世後,由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佐朝政,史稱周公。

周公不負哥哥姬發重託,他在隆重安葬完武王后,當即扶持侄子姬誦登上天子寶座,這就是歷史上的周成王。由於成王年幼,周公根據武王生前遺囑,自任攝政王,挑起了管理朝政的重擔。可是不久,朝中便出現了流言蜚語。

有人說:“周公自任攝政王,目的是想篡位,看來成王必定要死在他的叔叔手中。”

古代神童之周成王識僞迎周公,其聰明才智彰顯在哪裏?

太公姜尚和召公奭聽到流言,信以爲真,去質問周公。周公聽後十分傷心,他沒想自己的一片忠心換來的竟是人格上的侮辱,就連和自己同爲三公的姜尚和奭也相信。

周公心灰意冷之餘,竭力向太公和召公作出解釋,可是太公、召公卻半信半疑。爲穩定大局,周公決心離開京師,避居東方。

臨走前,周公流着淚囑託太公和召公說:“我走後,你們二位一定要牢記武王臨終教誨,盡心輔佐成王。”

由於太公和召公對周公的解釋半信半疑,所以,對其出走也未加阻攔。周公走後,太公和召公纔去稟報成王。其實,十三歲的成王對有關周公篡位的流言已有耳聞,心中也是半信半疑,但他畢竟天資聰慧,遇事善於分析。所以,他聽到流言後,一方面神態自若,不妄下斷語,另一方面,私下派出心腹調查流言來源,決心把事情弄清楚。

經過調查,有關周公篡位的流言原來是他的三叔管叔鮮和五叔蔡叔度傳出來的。成王知道,當初武王和周公關係密切,臨終時將他託付給周公的時候,三叔和五叔就心生妒意,現在這些流言出於他們之口,很可能是無中生有。但爲防萬一,他沒有把這事說出去。現在聽到太公和召公的稟報後,他表示對周公堅信不疑,並對周公的出走很惋惜,卻又沒有表態立即將周公召回。

爲了把問題儘快解決,他又暗中到史官那裏查閱了周公所有言行的記載。在查閱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封閉嚴密的石匣,他急令史官打開。石匣被打開後,成王發現,裏面放的是一套竹簡,上面清清楚楚地記載着武王生病時,周公通過祭祀,祈禱在天之靈,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武王去死的話。

成王看後十分感動,急向史官問道:“這麼大的事情,我爲何不知?”

史官道:“當時宰相只帶臣下一人,並再三叮囑不要將此事告訴任何人。”

成王聽了,立即將太公和召公及其他大臣召來,將此事公之於衆,並流着淚對大家說:“從一開始,我就不信那些流言蜚語。爲了說服大家,查明真相,我又派人調查。現已查明,說周公想篡權之事,完全是管叔和蔡叔出於妒忌之心憑空捏造出來的;眼前的事實,更加證明了宰相明心可鑑,全怪我是非不分,逼走了宰相啊!現在我決定:親迎宰相回京,親向宰相賠罪,親授宰相代我行政。”

隨後,成王又親自寫了一封信,派人火速送給周公。

古代神童之周成王識僞迎周公,其聰明才智彰顯在哪裏? 第2張

周公看了成王的信,不僅爲侄子小小年紀能如此明辨是非而高興,還爲他給自己洗去不白之冤做的大量工作而感動。爲此。周公不等成王迎接,便起程返回京師。成王知道後,立即率領王公大臣,親迎至郊外。叔侄相見,抱頭痛哭,各訴衷腸。隨迎大臣無不爲他們叔侄如此肝膽相照而感動得落淚,太公和召公更是又自責,又高興。

管叔和蔡叔見陷害周公沒有得逞,便撕下僞裝,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和淮夷發動叛亂,被周公一舉平定,管叔被殺,蔡叔被囚,周朝重又太平。

在成王爲父服喪已滿時,周公歸政。成王親政後,對周公更加謙恭敬重。公元前1111年,當週公病死時,遺言葬於成周,以表示死後也要輔佐成王;然而成王卻將周公埋葬在畢,和文王、武王的墓在一起,以表示他不敢將周公以臣對待。

成王在位四十六年,以他卓越的才能,和他的兒子康王共同將周朝推向了歷史的鼎盛時期,史稱“成康之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