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從歌女到神醫,揭祕宇文柔奴傳奇的一生

從歌女到神醫,揭祕宇文柔奴傳奇的一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宇文柔奴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宋朝時期有一位女子叫做宇文柔奴,小的時候父親是宮裏的御醫,給皇上看病的,但由於性格剛正不阿,遭人陷害,被關進大牢含冤而死。宇文柔奴的母親備受打擊,那個時候女人基本上都是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在外拋頭露面養家餬口,所以丈夫沒了,這個家也算是垮了。最後宇文柔奴的母親也重病去世,可憐的宇文柔奴尚且年幼就成了孤兒。

這時宇文柔奴的叔叔找到她,但叔叔並不是幫忙的,而是趁機來佔便宜。見宇文柔奴舉目無親,就假意把她收留,然後轉眼就將宇文柔奴賣到了行院。行院裏都是歌伎這類賣藝的女子,和青樓是不一樣的,所以宇文柔奴的叔叔還算是有那麼一丁點良心。

行院裏的老鴇子見宇文柔奴雖然年紀小,但長得十分可人,言語之間顯得很聰慧,於是就很喜歡她,並對她精心培養。宇文柔奴當時也無法抉擇自己的命運,就開始學習琴棋書畫,聽老鴇子的話。幾年之後,才貌雙全的宇文柔奴就成了行院裏的頭牌,名氣越來越大,還有了個藝名叫柔娘,也叫酥娘,不少文人雅士都排着隊來見她。

從歌女到神醫,揭祕宇文柔奴傳奇的一生

柔娘有了名氣,在行院裏也就有了地位,作爲老鴇子的“搖錢樹”,她恨不得把柔娘供起來。但柔娘心裏非常清楚,這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所以心裏一直想另尋出路,能夠早日離開這裏。有一天,行院裏有一個姐妹生病了,柔娘心眼兒很好,帶着這個姐妹去醫館看病。

來到醫館,柔娘一看治病的郎中,這人她認識,是父親生前的故友陳太醫。這位陳太醫和柔孃的父親交情很深,在柔孃的父母去世後,陳太醫也曾找過她,但是一直沒能找到,也就放棄了。今天見面才得知柔娘一直在行院,陳太醫就覺得愧對老友,讓柔娘受了苦,於是二話不說,自掏腰包又託人幫忙把柔娘從行院裏贖了出來。

從這開始柔娘就在陳太醫的醫館裏打下手,還學習醫術,這一學不要緊,進步飛快,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醫學天賦。在陳太醫的教導下,柔娘很快能獨立給人看病,而且不斷被人們稱讚。柔娘也算是找到了人生的追求了,生活的也越來越好。

後來柔娘遇到了大才子王鞏,見王鞏風度翩翩,正是自己意中人的形象,就喜歡上了他。王鞏當時還在做官,而且已經成了親有了妻室,但柔娘還是一位很勇敢的女子,爲了能留在王鞏的身邊,甘願做他府上的歌女。

從歌女到神醫,揭祕宇文柔奴傳奇的一生 第2張

王鞏也很受感動,就把柔娘留在了身邊。之後發生了烏臺詩案,與蘇軾是好友的王鞏不僅因此受到了牽連,而且還是被罰的最重的,從祕書省正字貶到嶺南的廣西賓陽。那時候交通不發達,王鞏被貶了官還要去到那麼遠的地方,家裏的人都不願意陪他受罪,於是從家奴到妻子都一鬨而散,唯獨柔娘願意和王鞏前去赴任。

在嶺南的日子柔娘也吃了不少苦,但還是心繫着更加疾苦的百姓,除了照顧王鞏,其餘時間就上山採藥,然後給人們治病,被百姓們讚譽爲神醫。後來王鞏被召回京城,離開的時候當地的人們都自發前來送行。

王鞏和柔娘與蘇軾在京城相會,蘇軾對王鞏一直心有愧疚,就問柔娘:“廣南風土,應是不好?”但柔娘只說了八個字,卻道出真情:“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頗爲感動,提下一首《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