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汴京之圍》完整的還原了靖康之難的歷史細節,這場戰事直接導致北宋滅亡,一個朝代從盛世到毀滅也就短短三年時間。《汴京之圍》的作者是著寫過“帝國密碼三部曲”和文化遊“亞洲三部曲”的郭建龍,這次郭建龍把北宋末年宋、遼、金三方之間的關係立場以史料爲基礎,想要儘量通過文字還原出靖康之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期間太探討了北宋由盛轉衰的原因。感興趣的讀者,就來看看這本書的短評吧。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

《汴京之圍》短評一:

作者:曉林子悅(來自豆瓣)

1126年,在中國歷史上是靖康元年。金兵逼近汴京,大宋風雨飄搖,經歷一年苦苦掙扎,終於淪陷,金人裹挾徽、欽二帝等宗室成員與大批婦女、錢財北去,史稱“靖康之恥”。

王朝興亡乃常事,但1126年的詭譎波瀾與驚心動魄,超乎尋常。後世人們經常感嘆:一個太平盛茂、人物繁阜、看上去很牢固的政權,到底是怎樣“作”死的?在它向着終局走去的那些關鍵的時刻,它的決策者爲什麼會錯誤至此的呢?

儘管相關作品浩如煙海,郭建龍的《汴京之圍》仍然值得品讀。作品展現了1123~1126年北宋的外交、戰爭和人,建立在大量史料基礎上的敘述極其細緻,結合敘事的評鑑精簡到位,寥寥數語就能引人深思。很好地揭示了,“汴京之圍”這張大網到底是怎樣織成的。

1.艮嶽論

全書以太湖石進京爲切口,開啓這一場禍事的肇端。

作者列明瞭巨石體量和當時的河道、城池建設概況。這一路,過橋拆橋,過城拆牆,勞民傷財,怨聲載道。皇帝自鳴得意,作御製《艮嶽記》歌頌自己的功德;臣屬挖空心思媚上欺下,進諛詩說逢迎奉承,統治危機迫在眼前,朝廷卻毫無意識。

《紅樓夢》裏,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有言:大族的衰敗,常由子孫敗家敗業始,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北宋王朝經歷了一個半世紀大體上的穩定發展,至徽宗而趨於巔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盛極而衰,古有言之。

巨石抵京,朱勔加官進爵,石頭獲封盤顧侯,並賜“神運石”。這一年,宋徽宗還通過軍事和外交手段收復了幽州。這一年,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花團錦簇。

2.徽宗像

《汴京之圍》繪羣像,徽宗是關鍵人物。本書集中講述徽宗最後的兩三年,不過,一個人的行爲必有其思想蹤跡,若想全面瞭解徽宗其人,可以結合美國漢學家、宋史學者伊沛霞的《宋徽宗》一起閱讀。

伊沛霞對宋徽宗的詮釋要比傳統的歷史學家更具同情心。1100年,年僅24歲的哲宗病逝,無子,趙佶繼兄位,他的繼位牽涉宮鬥,有點意外,他從前沒有接受嚴格的帝王訓練,以一個閒散王爺的身份遊戲人間,因此造成他在政治謀略上的“天真”。浪漫藝術氣質,對君主來說不僅無益,甚至有害。伊沛霞說徽宗有兩個性格缺點,即虛榮與過分自信。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精力充沛的聰明人往往不甘平庸。徽宗在藝術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而在政治上,漸漸也相信自己能成爲英主明君,把收復燕雲十六州視爲建功立業超越前人的目標。

外強中乾,不務實事,骨子裏的懦弱和耳根子軟的毛病,就是趙佶的性格。這也解釋了徽宗在1123年之後對遼、金態度的反覆。他作爲“佞道昏君”永遠掛在了恥辱柱上,假使1123年之後的歷史是另一番圖像,或者徽宗歿於1123年,對他的評價又會是怎樣的呢?

3.內外策

伊沛霞的《宋徽宗》也以艮嶽落筆。不過,她認爲後世以花石綱批徽宗驕奢主要體現了中國歷史慣有的道德教訓。這個看法有些輕淡。從《汴京之圍》可得,北宋連年支付遼和西夏的銀、絹歲貢,國庫本就負擔沉重,花石綱激發民怨沸騰。1120年爆發的方臘起義就以反對花石綱爲號召。假如方臘起義與稍後的宋江起義沒有在這個敏感時刻爆發,軍費開支等一干用項就會大幅減少,大宋北境就不會如此空虛。爲了應付民間輿論,徽宗決定採取攘外以安內的方法:利用對外矛盾來化解民意,把百姓的不滿從內引到外。

契丹興而遼天祚帝昏衰,兩族仇怨日久,宋室若坐山觀虎鬥,讓北境的敵人相互纏鬥消耗,即可漁利。然而徽宗聽從童貫、蔡京等人的慫恿,聯金抗遼。宣和元年(1119年)遣馬政等使金,相約合力攻遼。次年,又遣趙良嗣使金,與金人約定,金攻遼中京,宋攻遼燕京,滅遼之後,宋只求收回五代石晉賄遼的故地,而將輸遼的歲幣,轉輸予金。約議既成,然而大宋戰力乏弱,燕京反爲金人攻下,隨後宋廷只得以錢財換取燕京,力圖以扯皮的外交辭令爭取利益,拙劣的外交政策反而讓金人摸透宋室的紙老虎氣息,燕京及六州財富皆被金人席捲而去,留給宋的只是幾座空城。

1123年,阿骨打死,弟吳乞買立,是爲金太宗。攻宋提上了日程。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 第2張

4.羣臣相

本書出場人物衆多,其中一大羣體,就是北宋的文臣武將。身爲臣子,他們要履踐職責,他們的表現也是人性複雜的多樣化呈現。

馬擴因勇武而獲得金人的尊重。趙良嗣的長袖善舞雖然爲北宋爭取到了燕京,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劇。老將种師道戎馬倥傯,無力迴天,病逝於1126年。張孝存率太原民衆死守孤城,團結自律,糧絕而城破。

降將張覺,這個不算起眼的人物,卻被作者放在一處聚光燈下。張覺是遼國時期的平州節度使,叛遼投靠金,復叛金投宋,而宋在金的壓力下,殺了張覺,遞交首級。而張覺是被宋軍之中最能打仗的常勝軍統帥郭藥師收留的,因此這一事件招致了郭藥師和常勝軍的不滿。後郭藥師投金。

李綱,汴京保衛戰,時勢造英雄。本書並未極力刻畫李綱的英智,儘管他抵住了第一次圍城,卻無法再次創造神話,因爲他手中無兵馬,因爲他也是一枚棋子,就算有好的計謀、好的建議,皇帝聽不進去,他就是無用的。

“戰”和“守”,兩派勢力爭論,兩種對敵概念。最怕舉棋不定、朝令夕改,而徽、欽二帝都犯了這個大錯,既讓臣子無所適從,軍事進度遏止,也讓金人鄙視宋人的不誠信。這樣的做法也寒了有作爲的臣下的心,最後圍繞皇帝周圍的就只有一羣小人。

六賊:蔡京、王黼、童貫、樑師成、朱勔、李邦彥,在1126年末暨之前先後伏誅,雖然挽回了欽宗的一點威儀,然後有信仰的人心和有秩序的官僚階層已經沒有了根基。越到後來,越是咄咄怪事,君不君,臣不臣,氣節盡喪,諂媚偷生。

5.欽宗冤

書中詳細描寫了欽宗繼位的場景。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金軍兵臨城下,徽宗慌急稱病,太子被哄騙到大殿,然後被衆臣強拉上位。一直生活在宮廷內院的這個年輕人,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迎來了他的帝王生涯,而且必須擔負挽救國家命運的重任。

至靖康二年(1127)四月北宋亡,欽宗在位不過一年有餘,但他承受的唾沫星子與他的父親毫無軒輊。人們說他和他的父親一樣優柔寡斷,反覆無常,沒有政治判斷力。但是,公正而言,並沒有時間給他培養政治經驗,大船已漏,掌舵的就成了罪人。這是宿命。

欽宗之失,在於用人和策略失誤。他在位僅一年多,就走馬燈式地換了二十六名執宰大臣。在汴京局勢緩和的情況下,沒有及時抓住機會,處理好宋金關係,也沒有挑動金內部不同派系鬥爭的能力,反而附耿南仲、排李綱,專主合議,後期信任的幾名大臣也都是怯於公戰、勇於私鬥,或者頭腦僵固愚笨不曉變通的老臣,該戰時未戰,該議和時未和,該逃時未逃,終至於讓自己陷入絕境。若在正常情勢,或能守成之主,亡國君王哪有人權?

李綱《樑溪全集》評價欽宗“憂勤恭儉”而“英明不足,不能分辨忠邪”,“爲小人所惑,故卒誤大事”。印證《汴京之圍》欽宗所爲,冤,也不冤。

6.宮娥恨

第十六章名爲《戰爭中的女人》,讀來尤其滋味難言。

男人之罪女人償。汴梁的金銀無法滿足金人慾望,皇親后妃公主宮女折價所得,竟然抵得上繳黃金數的兩倍半還多。正如作者所言,從這個意義上,汴梁城是女人們救下來的。

“幼富貴兮厭綺羅裳,長入宮兮陪奉尊陽。今委頓兮流落異鄉,嗟造化兮速死爲強。昔居天下兮珠宮貝闕,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說?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歸泉下兮此愁可絕!”據說這首宮詞出自不堪羞辱投水而亡的欽宗朱後之手。北路崎嶇,有女無數病故途中,亦有女無數抗暴自戕或被殘害,更多女子身如浮萍,輾轉於威權的擺佈。

作者沒有一味歌頌女子的節烈,把她們擺放在冰冷死寂的祠堂神壇。作者列明詳細的皇帝後宮報告,開封府將她們登記下來,並非出於憐憫,而是爲了覈對貨物“數量”和“品質”,更好地執行“賣錢”的工作。圖表顯示了這些正常現實生活裏不能擁有完整姓名的女子,在那種詭異的歷史情境裏反而擁有了“自我”,呈現了鮮明的個體的遭遇。

從列表來看,後來有些女子成爲了正妃、次妃和夫人,作者也從文化差異和人類學視角指明,擄掠婦女是遊牧民族的習俗,這種習俗事實上也帶動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和人類基因重組。但是,這並不是戰爭和掠奪的藉口,更不是女子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藉口。

除了以上這些線索之外,本書還有許多支線,比如戰事的進程、戰況和兵馬安排,以陳東爲領袖的太學生運動,狂熱崇奉道教、撒豆成兵以抗敵的可笑場景,汴梁圍城之時的吃人慘況、治安亂象,金國內部的王族派系,後來成爲南宋高宗的趙構去向,等等。在作者的妙手之下,經緯交叉,羅網密織。一條條線構成圖像,所有圖像構成全景,描繪了中國歷史黑墨淋漓的一頁。在其中,我認爲作者寫出了最核心的一點,即:北宋君臣怎樣同心協力地運轉龐大的官僚機器,織成了這張網,就這樣把自己困在其中,而後世需要怎樣抽絲剝繭去解讀其中的歷史密碼。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 第3張

《汴京之圍》短評二:

作者:文若(來自豆瓣)

靖康之恥是中國歷史上不可遺忘的一段“痛史”中國北方再次淪爲異族之手。這個責任宋徽宗趙佶要負全部責任,此人被擄到北方後好吃好喝做囚徒太便宜他了,他那兩個兒子也是混賬王八蛋,死不足惜的窩囊廢。“海上之盟”後宋金外交聯合滅遼的同盟兩國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宋徽宗言而無信,阿骨打貪得無厭,歸根結底宋在軍事上的極度無能助長了金的野心和胃口。趙佶在取得燕京後一系列的操作斷送了中國和他的王朝。受降張覺和結交天祚帝都給了金人進攻的口實,處死張覺又寒了軍士們的心。趙佶沉浸在恢復故土的“不世功業”中,阿骨打去世後的完顏家族卸下了道義的包袱,冷靜的調集軍隊,閃擊戰開始了,十二月一日金軍從燕京進軍,二十三日趙佶甩鍋退位,次年(靖康元年)正月初八,金兵就已攻到開封城下。宋朝武備鬆弛,河北毫無抵抗之力,這個時間(一個月左右)和安祿山起兵到攻到洛陽的時間差不多。如果趙佶在滅遼之後能夠聽取馬擴的建議加強武備,金兵南侵的速度慢一些的話,事態會不會有不同的發展?

欽宗無奈接過父親的爛攤子,好在大宋還有李綱。第一次汴京之圍欽宗相比於其父並沒有好上多少,懾於金人兵鋒,主意在和。最終以賠款和割三鎮爲結束,然而欽宗又和他父親一樣短視,不願履行合約的他讓金人失去了耐心,於是又一次斬首行動、又一次汴京之圍,然而這次和談只有恥辱,汴京也沒有李綱。宋廷外交和軍事上的雙重失敗,趙佶趙桓父子的短視與無能驚破了東京夢華。在粘罕一步步的安排下,那一支皇族俘虜浩浩蕩蕩北上了,汴京繁榮不再,恥辱一千年間仍然銘記。

《汴京之圍》是誰寫的?《汴京之圍》講了什麼內容? 第4張

北宋的滅亡,宋徽宗趙佶毫無疑問是負主要責任:

一、寵信奸臣,耽於享樂,閉塞言路,民怨沸騰。

二、花石綱勞役逼反方臘,東南動盪,北境不寧。

三、沒有用人能力第一條已經說了

四、軍事無能,對遼戰爭一直判斷失誤,對金判斷也是。

五、毫無外交能力,敵弱則自大,敵強則一味忍讓。

六、金人來侵只想撂挑子逃跑,毫無責任感,且宋之西京、南京不去卻一路跑至揚州,懦夫之至。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懦夫卻能在東北安享晚年甚至還有空生子。讀完我絲毫沒有對書中爲了顯示敬重用的“皇帝”字眼感到神聖,相反只會感到噁心。這種天命的把戲就像郭京的魔術一樣被捅破了只剩下千古笑名。但這四個月的圍城、大雪下人相食的殘狀、北去路上婦女盡爲人辱的悲景,不忍卒讀。

本書內容詳實、敘事簡潔明快、引用有據、議論不多,是相當不錯的讀本。另外本書的主要觀點是遊牧民族軍隊以劫掠爲生,所以生命力和戰鬥力都極強,但一旦正規化、帝國化後以薪俸爲收入來源戰鬥力必然下降,這是金、遼、元、清前後作戰能力差異巨大的原因。金人北歸後也會漸漸走上遼國的命運,南宋王朝也會幻想着聯合蒙古收復失去的土地,當然臨安的事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