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記錄 > 歷史劇 > 《大明風華》鬥毆事件是于謙設計的?是爲了提醒朱祁鈺嗎?

《大明風華》鬥毆事件是于謙設計的?是爲了提醒朱祁鈺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土木堡之役可以說是明朝由強轉弱的標誌。明英宗聽從太監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征,結果明軍一敗塗地,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雖然後來明朝收復失地,救回朱祁鎮,但明朝對蒙古從此處於劣勢。

在《大明風華》中,朱祁鎮被俘虜之後,孫若微出面支持于謙,由朱祁鈺監國。那年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鈺年僅21歲。與《大明風華》中的朱祁鎮和朱祁鈺奪嫡不同,在歷史上,朱祁鈺並沒想過要跟朱祁鎮搶皇位。因爲朱祁鎮當皇帝之時,朱祁鈺還小,根本不懂奪嫡之事。等朱祁鈺長大後,朱祁鎮皇位早已穩固。

然而因爲土木堡之役,朱祁鎮被俘虜,機會從天而降。不過,朱祁鈺這皇帝並不好當,因爲在他還只是在監國之時,還沒當上皇帝,朝堂之上就發生了一場鬥毆事件,讓他明白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大明風華》中也有這場鬥毆事件,可惜與歷史略有不符,

正統十四年(1449年)8月23日,還是郕王的朱祁鈺主持朝政,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當時羣臣紛紛響應,非常激動。朱祁鈺看事情不妙,想下令改個時間再議。但朝廷羣臣卻不答應,眼看場面要失控。年輕的朱祁鈺沒經歷過這種場面,害怕了,想轉身走人,一幫朝臣竟隨後擁入。朱祁鈺只好下令讓錦衣衛查抄王振家。但錦衣衛指揮馬順卻是王振的人,羣臣情緒激昂,當時任戶科給事中的王竑竟毆打馬順。有人帶頭之下,羣臣一擁而上,當場把馬順打死。羣臣又向朱祁鈺索要王振的其他兩個黨羽毛貴和王長隨,抓住他們兩人後,也是當場毆打致死,然後將三具屍體掛到東安門上。

《大明風華》鬥毆事件是于謙設計的?是爲了提醒朱祁鈺嗎?

羣臣打死三人後也害怕皇帝治罪,這時于謙站了出來,對朱祁鈺說:“這幾個人都該死,大臣都是爲了社稷,請不要追罪於各位大臣。”朱祁鈺只好聽從於謙的話,下旨不追究責任。

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明朝午門血案。其實說白了,就是一起鬥毆事件,一幫大臣以多欺少,毆打馬順、毛貴、王長隨3人。目前的歷史史料在評述這件事時,多評價其正面意義,認爲朝中羣臣衆志成城,剪除王振黨羽,爲最終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打下基礎。其實這種想法純屬扯談,爲什麼這麼說呢?這裏有幾個問題需要思考:

1.土木堡之役戰敗應由誰承擔責任。土木堡之役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王振只是給了朱祁鎮建議而已,但決策權是在朱祁鎮手中。朱祁鎮已經當了14年的皇帝,經驗十分老道,不可能被王振一忽悠就親征。另外,就算是王振承擔主要責任,朝中羣臣就沒有一點責任嗎?目前的歷史史料只是把所有責任推到王振身上而已。

《大明風華》鬥毆事件是于謙設計的?是爲了提醒朱祁鈺嗎? 第2張

2.如果國家正義要靠非法的手段來維護的話,那還是國家正義嗎?王振黨羽就算是違法亂紀,朝中羣臣也應該上奏給朱祁鈺,由朱祁鈺來做出決策。朝中羣臣居然當衆把人打死了,這些動手打人的大臣不同樣是在違法亂紀嗎?

3.于謙要求朱祁鈺法不責衆,不追究那些動手的大臣的責任,于謙和王振又有什麼區別?

4.最重要的是,所有大臣中,沒有任何人會把朱祁鈺放在眼裏。朱祁鈺在這幫大臣眼裏,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而已,對朱祁鈺沒有半點尊重。在整個午門血案中,朱祁鈺的表現是比較懦弱的,他被朝中羣臣逼迫,曾數次想逃離。朱祁鈺所做的每個決策都是在朝中羣臣逼迫之下不得已做出的,並不代表他自己的意思。

《明史紀事本末》:王亦屢起,欲退還宮。兵部侍郎于謙直前攬王衣。

朱祁鈺跟王振又沒有私交,肯定不會包庇王振。這些大臣本來可以通過正當合法的手段來協助朱祁鈺剪除王振黨羽,但他們卻採取非法的手段逼迫朱祁鈺,雖然同樣是剪除了王振黨羽,但這些大臣的目的可能不僅僅如此。

五天之後,大臣王文上書朱祁鈺,要求朱祁鈺繼承大統當皇帝。這兩個時間點是能夠說明問題的,以于謙爲首的朝中大臣實際上早就策劃把朱祁鈺扶上帝位,只是擔心朱祁鈺不聽他們的話,不受他們的控制,於是策劃了午門血案。其主要目的並不僅僅是剪除王振黨羽,而是給朱祁鈺一個下馬威,告訴朱祁鈺: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最後,他們達到了目的,朱祁鈺在他們的壓迫之下處置了王振的黨羽。想來,朱祁鈺當了皇帝之後,也會事事聽從於謙和王文的安排,朱祁鈺就變成傀儡皇帝。

《大明風華》鬥毆事件是于謙設計的?是爲了提醒朱祁鈺嗎? 第3張

明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充斥着皇族與文臣之間的政權鬥爭。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馬上皇帝,建功於戰場之上,憑藉軍威力壓朝中羣臣。朱瞻基也曾御駕征討漢王,憑藉戰場上的勝利在政權鬥爭中取得主動。可惜朱瞻基去世太早,朱祁鎮繼位時年僅8歲,面對一幫精於政治鬥爭的老臣,恐怕招架不住。在這種主弱臣強的情況下,皇帝逐漸會淪爲傀儡。然而隨着朱祁鎮年紀不斷增長,朝中羣臣勢必不甘心交權,皇族與文臣之間的鬥爭再起波瀾。朱祁鎮在這場鬥爭中已處於劣勢,纔不得已重用王振,培植太監勢力,爲的就是對抗羣臣。在土木堡之役中朱祁鎮御駕親征,爲的也是通過戰爭的勝利來奪回朝堂中政治鬥爭的優勢。遺憾地是,朱祁鎮失敗了。

如今朱祁鈺繼位,朝中羣臣仍想把朱祁鈺牢牢控制在手中,讓朱祁鈺聽從他們的擺佈。首次交鋒,年輕的、沒有經驗的朱祁鈺被朝中羣臣下了個馬威,敗下陣來了,只能自己老老實實聽話,事事聽從於謙等人的安排,這種皇族與文臣之間的政權鬥爭得到暫時的平息。朝中羣臣不乏能人,于謙更是人傑,在這些人的操作之下,明朝擊敗蒙古,迫也先退兵,救回朱祁鎮。皇權進一步被打壓,朱祁鈺的傀儡生活也只能繼續……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