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北伐將領 民革的創始人之一陳銘樞簡介

北伐將領 民革的創始人之一陳銘樞簡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銘樞(1889~1965),字真如,廣東合浦曲樟(今屬廣西)客家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將領。從軍而信佛。任民國政府軍事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長,建國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系民國時代國民黨上將,鐵四軍的元老。民革的創始人之一。

北伐將領 民革的創始人之一陳銘樞簡介

生平簡介

陳銘樞(1889年—1965年),字真如,廣東合浦人,漢族客家人,1889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曲樟鄉璋嘉村。一度擔任代理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京滬衛戍總司令官,兼代理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一手創辦十九路軍,任十九路軍司令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入廣東陸軍小學堂,加入同盟會。後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堂。

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參加中央第二敢死隊。

1912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3 年離校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赴日本入大森浩然廬學校。

北伐將領 民革的創始人之一陳銘樞簡介 第2張

1915年回廣東策劃謀炸廣東督軍龍濟光的活動,事泄被捕入獄,後越獄再逃日本。

1919年在廣東肇(慶)軍遊擊營任營長。次年任粵軍第1師第4團團長。1922年參加北伐,6月16日陳炯明叛變,第1師在回師途中爲陳炯明瓦解。不久辭職,改名真如,避居南京學佛。

1924年經鄧演達介紹任粵軍第1師第1旅旅長。

1925年2月率部參加第一次東征陳炯明。5月回師廣州,參加南征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0師師長。10月率部參加國民革命軍南征,任南征軍總指揮(後改任第1路指揮),收復廣東高州(今茂名)、廉州(今廣西合浦)等地。

1926年7月率第10師參加北伐戰爭,在友軍配合下於汀泗橋、賀勝橋擊敗吳佩孚守軍。11月所部擴編爲第11軍,任軍長兼武漢衛戍司令。

1927年3月,由武漢去南京。5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11月復任第11軍軍長,率部由閩回粵,會同黃紹竑、徐景唐部在四軍老軍長李濟深的指揮下對張發奎開戰,藉口是張發奎部通共,和共產黨合謀製造廣州起義,史稱第四軍第一次內戰。大戰結束後,張發奎敗退出廣東,通電下野,獲勝的李濟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中央政治會議廣州分會主席,後來李濟深因同情桂系被蔣介石扣押。其下的三員大將立場不同,陳銘樞、陳濟棠通電擁護中央,徐景唐聯合桂系和張發奎爲救李濟深出獄發動了第四軍第二次內戰,這也是鐵四軍和鋼七軍第一次交鋒,也叫鋼鐵之戰。戰後桂系敗退出廣東。陳銘樞任廣東省政府主席,陳濟棠任第八路軍司令,對掌軍民兩政,隨即所部擴編爲十九路軍,在蔣光鼐和蔡廷鍇率領下出廣東參加中原大戰。

北伐將領 民革的創始人之一陳銘樞簡介 第3張

1931年5月,蔣介石因扣押國民黨粵系元老胡漢民,引發寧粵衝突,汪精衛等在陳濟棠支持下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陳銘樞因十九路軍在省外作戰,無力反抗,辭省主席職,通電擁護蔣介石。7月任江西“剿共”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參加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9.18事變後寧粵雙方在國難後重現合作,陳銘樞成爲雙方唯一能接受的人選,任京滬衛戍總司令官兼代淞滬警備司令。12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交通部部長。

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陳銘樞命令第19路軍抗擊日本軍隊,反對妥協政策,受到蔣、汪排斥。10月毅然辭職赴法國。

1933年回國,與李濟琛等發動福建事變,蔡廷鍇不認同他的軍事部署,他把蔡罵得擡不起頭來,蔡後來私下說,反正十九路軍是他陳銘樞的,他願意怎麼敗掉是他的事。十九路軍失敗後陳銘樞失去了軍事實力,淪爲政壇看客。1933年底去香港,繼續從事反蔣愛國活動。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議等職,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民主運動。

1947年6月被授爲陸軍上將並退爲備役。

北伐將領 民革的創始人之一陳銘樞簡介 第4張

1948年1月在香港與李濟深等建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團結各派民主人士,反對蔣介石獨裁、內戰政策。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