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玄奘是唐朝的時期的著名高僧,我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始人。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唐初所有歷史人物的故事當中,玄奘和尚可能是最好講的。之所以說好講,是因爲他在西遊記當中的形象,實在是太過深入人心。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西遊記》。所有人都知道,玄奘是個唐朝和尚,西行萬里,去印度那邊帶回了真經。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但同時,玄奘的故事,也是最不好講的。

之所以是最不好講的,是因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根本就不在中國境內。唐初的其他歷史人物,他們能接觸到的人和事,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即便是李世民,身爲那個時代的主角,同樣也是如此,翻翻史書就能把他們的故事講清楚了。

唯有玄奘不一樣。

即便是到了今天,全中國幾乎沒人不知道玄奘是誰。但如果我們去某百科上面去查玄奘的詞條,我們會發現,這個詞條極短!除了介紹了玄奘一生的著作,還有極爲簡略的經歷記載外,就再沒有其他東西了。

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試試。

想要真正講明白玄奘的故事,我們得把隋末唐初的歷史、佛教的歷史,乃至印度的歷史和中亞的歷史,都聯繫在一起,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玄奘一生到底都經歷了什麼?這位千年之前的高僧,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玄奘,本名陳禕,生於公元602年。這一年,是隋朝仁壽二年,當時正是隋文帝楊堅在位。兩年之後,楊堅病逝,其子楊廣登基,隋朝開始由盛轉衰。

玄奘出生的時候,隋朝的情況其實還不錯。而且,陳家也是世代簪纓。陳家的老祖宗,是東漢名臣陳寔。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這個人,但從這個人身上誕生了成語,叫做樑上君子,估計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陳家從東漢時期的這位老祖宗開始,一直到玄奘他爺爺他爹這一代,一直都過得不算差,算是典型的官宦世家。

不過,到了玄奘他爹這一代,出了一點小狀況。

隨着楊廣登基,隋朝的吏治越來越混亂。陳家世代都是耕讀傳家,頗具風骨。在這種惡劣的官場環境下,自然會過得很不如意。所以後來,玄奘他爹就直接辭官回家了。

對於中國古代的清流文人們來說,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爲了風骨放棄榮華富貴,歷來都是最被大家推崇的品格。這其中,尤以當年的陶淵明最爲出名。作爲一個清流文人,保持風骨當然是對的。但問題是,辭官之後,靠什麼吃飯呢?

對於這個問題,古代絕大多數文人,都選擇了直接回家種地。因爲古代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文明,大家最講究耕讀傳家。但問題是,如果辭官之後,發現自家老祖宗沒給自己留下多少土地,想種地都種不了,那怎麼辦?

當時的陳家,顯然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玄奘的父親辭官之後,風骨雖然保住了,但很快,陳家的日子就開始每況愈下,漸漸到了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步。最開始的時候,靠着變賣一些家產,總還能活下去。但是到了玄奘十歲左右的時候,他的父母先後因病去世,這下問題大了!

十歲的玄奘,父母雙亡,又沒給他留下什麼產業,吃飯都成了問題。所以,此時的玄奘,就必須開始考慮,怎麼才能活下去。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第2張

就在這個時候,玄奘的二哥找到了玄奘,給他指了一條明路,這條路就是出家。

早在好幾年以前,玄奘的二哥就已經先行出家。至於原因,可能是出於信仰,也可能是因爲家裏比較窮,或者兩者都有。但不管怎麼說,當時玄奘的二哥已經出家了,而且靠着研究佛經,還有了很大的名聲,被尊稱爲長捷法師。

當時只有十歲的玄奘,或許還不明白,信仰到底是什麼。但他知道,跟着他二哥走,把頭剃了之後,就有飯吃了。所以最終,玄奘跟隨他二哥離開,最後來到了洛陽的淨土寺,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

這一年,是大業八年,當時隋煬帝剛剛把全國精銳都調去了遼東,準備直接滅了高句麗。但結果非但沒能滅掉高句麗,反倒是將隋朝精銳折損了七七八八,導致隋朝國力大損,最後導致隋朝滅亡。

而且,就在玄奘剛剛抵達洛陽後不久,因爲楊廣在前線受挫,隋朝的大貴族楊玄感,悍然起兵,打算從背後截斷楊廣的歸來。楊玄感起兵之後,直接朝洛陽殺來。雖然不久之後,楊玄感就被鎮壓了下去。但從這時開始,洛陽也開始不再安全,進入了戰亂動盪的年代。

當然,對於當時剛剛出家的玄奘來說,這或許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因爲按照隋朝的制度,和尚是不用參加戰爭的。所以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裏,淨土寺就真的成了洛陽這邊少有的一處淨土,可以讓和尚們繼續留在這裏,吃齋唸佛,鑽研學問。而隨着玄奘進入寺廟的時間越來越長,玄奘漸漸展現出了驚人的佛學天賦,讓寺中的老和尚們,都感到十分震驚!

這裏要多解釋一下,學佛這件事,真不是那麼簡單的。包括到今天,前幾年還曾爆出一個新聞,說某某寺廟招收和尚,要求必須是研究生以上學歷才行,這事還曾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寺廟爲什麼要這麼幹呢?原因很簡單,因爲想要研究佛學的話,真的需要極高的智商才行!

如果只是單純地背誦經文,這或許還不是特別難。但如果想要研究經文的深意,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佛學知識體系,那就相當難了。佛學,本質上是一羣智慧極高的人,創造出來的一種用來解釋世界的哲學體系。想要真的把佛學給研究明白了,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但是,玄奘可以。

短短三年的時間,玄奘便學習了大量的佛學知識。類比現在的話,大致就相當於是玄奘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全部教育,直接達到了可以參加高考的程度。

三年之後,屬於玄奘的那場高考來了。

大業十年,已經和高句麗死磕了三年,依然毫無收穫,反倒是折損了大量精銳的隋煬帝楊廣,終於放棄了繼續和高句麗戰鬥。而且,這三年的仗打下來之後,隋朝內部已經是遍地狼煙,到處都有農民軍開始起義。所以楊廣不得不從遼東撤回來,準備開始鎮壓國內的農民軍。

楊廣撤軍之後,終於騰出手來,可以處理更多的國內事物。在這期間,楊廣便下令,繼續讓大理寺舉行佛學考試,要招27個人出家爲僧。

說到這裏,我們得先打個岔,解釋一下隋朝的僧人管理制度。

很多人可能以爲,古代想要出家很簡單,把頭剃了然後在頭上燙幾個點,就算是出家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佛教自西漢末年的時候,由印度傳入中國。起初佛教在中國其實流傳並不是特別廣,但是到了東晉十六國,以及後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爲戰亂實在太多,佛家的理論在戰亂當中又比較容易推廣。所以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後,佛教在南北朝時期,逐漸開始風行全國!

但同時,隨着佛教的興起,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也開始出現了。

要知道,按照和尚的戒律,僧人是不能結婚生子的!而且,因爲很多權貴階層信奉佛教,給予了寺廟非常優渥的政策待遇。比如,寺廟耕種田地,是不用交稅的。

如此一來,當和尚數量過多的時候,國家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首先,如果都當和尚了,沒人生孩子了怎麼辦?另外,如果和尚太多,寺廟的土地太多,國家就收不上稅!沒人沒錢,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所以,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有些政權就意識到,需要控制僧人的數量。北魏和北周政權,都曾大規模滅佛,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北周滅佛,距離玄奘生活的時代非常近,也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

後來,隋朝建立後,也吸取了這些經驗,建立了一條完整的僧人管理制度。首先,隋朝推崇佛教,楊堅和楊廣兩代隋朝皇帝,都曾是佛教信徒。但同時,隋朝嚴格控制僧人數量,不允許太多的人出家。

簡單來說,普通人可以自己剃頭,然後在頭上隨便燙點。但是,這樣的人,國家不承認你是和尚。想要做真正的和尚,你得先學佛經,通過官方組織的考試之後,才能正式成爲國家承認的和尚!另外,對於私自出家的百姓,國家不光不承認他的僧人身份,而且還有各種懲罰制度。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隋朝,如果想要出家的話,首先你得參加官方組織的考試,通過考試之後才能正式出家。另外,爲了控制僧人數量,官方每次放出的錄取名額,都不會特別多。比如大業十年這一年,一共就給了二十七個名額。這個錄取率,恐怕比今天的國考還低。

另外,按照隋朝的管理辦法,只有年滿十八週歲的成年人,才能正式參加這種考試。當時的玄奘,只有十三歲而已,理論上來說,他其實根本沒資格參加考試。但當大理寺舉行考試的這一天,有個隋朝官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個隋朝官員,名叫鄭善果,當時正擔任大理寺卿。考試那一天,鄭善果很快在很多前來報名的人當中,發現了瘦小的玄奘。出於職責,鄭善果很快上前詢問,問玄奘爲什麼明明不到年齡,依然要來參加考試。

對此,玄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玄奘的這個答案,讓鄭善果十分意外。從玄奘的目光當中,鄭善果看到了一股對於佛學的虔誠和渴望。

這是一個真正虔心向佛的孩子。

鄭善果很快就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第3張

鄭善果本人也是佛教信徒,所以見到玄奘之後,鄭善果決定,破例給玄奘開個後門,讓玄奘參加這次考試,也算是自己的一樁功德。

正是鄭善果的這個後門,徹底爲玄奘打開了通往佛門的道路。

考試結束後,玄奘不出意外,很快就通過了這場考試。這個結果,自然讓很多人都感到震驚。但對於玄奘來說,這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十三歲的玄奘,在佛學領域的造詣,已經遠超那些成年人。

從這時開始,玄奘其實才正式出家。

此後的三年裏,玄奘繼續在淨土寺內研究佛學。但是,三年之後,隨着瓦崗軍開始進攻洛陽,洛陽開始飽受戰亂困擾。就連這座淨土寺,也不再是什麼淨土。

爲了躲避戰亂,玄奘只能離開洛陽,輾轉各地躲避戰亂。但在此期間,玄奘依然沒有忘記鑽研佛學,自身在佛學領域的造詣,越發精深。

離開洛陽之後,玄奘去了很多地方,但大致方向,還是前往四川地區。因爲在隋朝末年的時候,四川地區幾乎是唯一一個沒有戰亂的地方。這主要是因爲,四川地區在當時算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而且楊廣之前搞的幾個超級工程,也都在山東、河南那邊。所以隋朝末年的時候,四川這邊幾乎沒有什麼大規模的農民軍起義。而隋朝徹底滅亡之前,李唐政權就已經崛起。此後,李家宗室王爺李孝恭來到了四川,對當地進行招撫,很快就控制住了四川。

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裏,玄奘遊歷到了四川,一路上見佛就拜,見廟磕頭,並且沿路學習各個寺廟的佛學理論,逐漸成爲了一位真正的佛學大師。五年之後,21歲的玄奘,在成都受足戒,開始受各種戒律的約束。

又過了兩年後,到了武德七年,隨着唐朝徹底統一了天下,中原開始從戰亂逐漸恢復和平。於是,玄奘再次離開成都,一路沿江東下,遊歷江南諸多寺廟,學習了更多的佛學理論。

在這個過程當中,年輕的玄奘,逐漸成了整個唐朝都有名的佛學大師。但同時,玄奘卻開始越發疑惑。

玄奘的疑惑點,在於佛經。

玄奘遊歷了很多地方,當他走過了很多寺廟之後,終於發現了一個現實:不同地區的寺廟,對於佛經的解釋,甚至連佛經本身,可能都是截然不同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同樣和歷史有關。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原,中間又經過了一個南北朝。南北朝時代,中原地區常年分割對立,人口無法流動。再加上當時印刷術有限,很多佛經都只能口口相傳。而且,佛教是外來宗教,佛教也是從印度那邊傳過來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

這幾個問題加在一起,就導致當時的佛教經文,存在很大的區別。同樣一篇經文,在不同的地區可能完全不一樣。大家對經文的解讀,也因此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當時的中國佛教界,幾乎每天都在爲此吵架,而且,大家還吵不出一個結果。

這該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玄奘很久。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玄奘也遊歷了很多地方。但最終他發現,僅憑他目前的努力,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但是,到了公元626年,有一個人的出現,給玄奘指明瞭方向。

這個人,名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簡單來說,他是個印度和尚。

這位印度僧人,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曾在印度學了很多年的佛學。後來,這個印度和尚去中亞那邊傳法,當時唐朝已經統一了中原,正在積極派使臣去中亞那邊接觸,所以就碰到了這個和尚。後來,唐朝使臣邀請他來長安,他也就沒有拒絕。

當這個印度僧人,公開在長安講經的時候,中國很多僧人,都前來聽他講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玄奘。經過這個印度僧人講經之後,玄奘的很多疑惑,也豁然開朗。

另外,這個印度和尚的到來,也給玄奘帶來了一個新的啓發:既然中原這邊沒有統一的經文,那我爲什麼不去佛教的發源地,去那邊看看原版的經文呢?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第4張

這個念頭一經出現,便再也無法抑制住。

不過,就在玄奘剛剛產生這個念頭的同時,唐朝發生了一場劇烈動盪,就是那場著名的玄武門事變。此後,李世民正式登基爲帝,開啓了貞觀時代。

李世民登基後,玄奘滿懷熱情了寫了一份申請書,希望能夠前往印度取經。然而最終,這份申請書剛剛遞到縣長這一層,就直接被扔進了垃圾桶。

官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不行!

唐朝官方當時之所以拒絕玄奘的申請,原因其實很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就在李世民剛剛登基不到一個月之後,北方的鄰居突厥,就南下前來拜訪,兵臨長安城下。要不是李世民確實很有智慧,當時長安城就被突厥給打下來了。另外,因爲李世民登基的手段有點特殊,當時各地還有很多李建成的舊部。所以,李世民此時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穩定國內的統治。出於這個目的,唐朝政府會堅定限制各地的百姓出行,更別說想直接去西域了。

但是,朝廷的拒絕,並沒有打消玄奘的念頭,反倒是讓玄奘西行的念頭,更加堅定。

兩年之後,恰逢關中鬧饑荒,李世民暫時放開了限制,允許吃不上飯的百姓外出討飯。於是,貞觀二年,玄奘跟着災民的隊伍,一起離開了長安,正式踏上了西行之路。

可玄奘估計怎麼都不會想到,他的西行之路,會艱難地難以想象。

這裏再多提一句,爲什麼當時玄奘選擇西行,而不是南下呢?今天我們從地圖上來看,印度明明在我們的西南部。最近的路程,其實是應該翻過喜馬拉雅山,直接前往印度。爲啥玄奘要通過中亞,繞一個大圈,最後才能前往印度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當時成熟的路線,只有這一條。

要知道,真正的遠行,是需要補給的。如果翻越青藏高原的話,中間會有漫長的無人區,根本就過不去。而如果先去南亞,然後轉道去印度,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時南亞那邊,都還沒有開發,到處都是無人區,根本沒有路。

唯一的路,就是沿着那個印度和尚來時的路,從中亞走到印度。

如果要細講玄奘的西行之路,那就真的太長了。從長安出發後,玄奘走了整整三年,才終於抵達印度。在這期間,玄奘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如果要都寫出來的話,恐怕會比原版的西遊記還長。

總之,在這三年當中,玄奘在中亞繞了一個大彎,最後終於抵達了印度。公元631年,29歲的玄奘,終於抵達了釋迦摩尼的家鄉,迦毗羅衛,也就是今天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科特地區。

然而,當玄奘歷經千辛萬苦,抵達佛祖家鄉的時候。展現在他眼前的,沒有什麼原版經文,有的只是斷壁殘垣。

原來,佛祖已經死了上千年了。而且,就連佛祖的家鄉,都已經不信佛教了!

說到這裏,我們得簡單再說一下印度這邊的情況。

作爲世界上公認的四大古文明之一,印度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的奇葩。甚至可以說,印度壓根就沒有歷史!

很久很久以前,大約是我們這邊還處在三皇五帝那個時代的時候,印度就已經出現最原始的文明瞭。當時那個印度文明,被稱爲哈拉帕文明,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印度古文明。後來,這個文明不知道什麼原因,逐漸衰落了。在這個文明衰落之後,雅利安人來到了印度,而後爲了更好地統治印度,建立了所謂的婆羅門教,將所有人分成了四個等級,也就是所謂的種姓制度。直到今天,印度內部還是嚴格執行這種種姓制度。

後來,大概到了我們這邊的春秋時期,印度那邊也出現了很多大思想家。這些思想家覺得,這個制度似乎是有問題的。於是,當時的印度也出現了諸多思想,他們都反對婆羅門教的特權。在這其中,就有釋迦摩尼創建的佛教,主張衆生平等。這些所有非婆羅門教的思想,統稱爲沙門思想。

沒錯,佛教其實從出現的那天開始,在印度就不是一家獨大,甚至可以說,佛教只是印度地區諸多教派的思想之一。

隨着沙門思想的出現,印度也開始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但就在這個時候,波斯人來了。大概相當於我們的戰國時期,波斯人入侵印度。然後沒過多久,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又打了過來。再之後,就在亞歷山大剛剛打到印度周圍的時候,因爲馬其頓人都太過想家,所以就直接撤了。

馬其頓人離開後,印度內部開始起義,最後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這個政權的王室,以前他們家是養孔雀的,所以也被稱之爲孔雀王朝。

印度的孔雀王朝,大致等同於中國這邊的戰國末期。在這期間,孔雀王朝開始逐漸擴張,除了印度最南端的一些地方之外,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當孔雀王朝統一了印度之後,當時在位的阿育王,覺得自己殺戮實在是太重,所以就開始改信佛教。正是因爲阿育王的原因,佛教開始在印度地區逐漸盛行,並且開始逐漸向印度之外傳教。

不過,隨着這位阿育王去世,印度也再次分崩離析。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中國開始逐漸進入了漢朝。此後,漢朝這邊和匈奴開戰。爲了打敗匈奴,漢朝開始向西域發力,最後控制了西域。漢朝控制西域後,原本西域的霸主大月氏,就只能往南跑。後來,大月氏就跑到了印度,趁着印度正在內亂,最後在印度打下了好大一塊地方,建立了所謂的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統治期間,他們也信仰佛教,而且繼續向外傳教。就是在這個時期,佛教來到了中國。另外,因爲貴霜帝國的統治者,以大乘佛教爲主要信仰。這也是爲什麼後來玄奘來的時候,主要學習了大乘佛教理論的重要原因。

貴霜帝國大概統治了兩百多年的時間,後來不斷衰落,最後在東晉時期徹底滅亡。貴霜帝國滅亡後,印度變得更加分裂。但在印度北部,一個叫笈多王朝的政權崛起,最後稱霸印度。而這個笈多王朝的統治者,大多數是印度本土的後裔,他們信仰的是婆羅門教。所以在笈多王朝時期,印度這邊的佛教開始迅速衰落,婆羅門教再次佔據上風。

此後,又過了兩百多年,笈多王朝逐漸滅亡,印度重新陷入了分裂和混亂,諸國林立。就在這個時候,玄奘來到了印度。

所以,玄奘抵達印度的時候,印度其實正處於一個佛教的末法時代。

當玄奘來到釋迦牟尼的家鄉時,卻發現這裏已經改信婆羅門教。這就好比玄奘費勁千辛萬苦,考上了大學,最後終於來大學報道的時候,卻發現大學已經倒閉不幹了!

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個相當諷刺的事情。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第5張

不過,玄奘到底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既然已經到了印度,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回。此後,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既然西天佛法已經沒落,那我就走遍西天,蒐集已經沒落的佛法,再造佛門!

此後的三年裏,玄奘走過了印度很多地方。和之前在唐朝的時候一樣,見廟就拜,學習各地的佛門經典。三年之後,玄奘終於抵達了當時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

當時在印度這邊,佛教雖然已經有些沒落,但還是有很多人信仰佛教。而那爛陀寺,就是佛教最後的根據地。抵達那爛陀寺後,玄奘受到了極爲熱情的歡迎。因爲在此之前,他西行萬里,自東土遠道而來的故事,已經在印度傳開了。而到了那爛陀寺之後,玄奘發現,情況其實比他想的還是要好一些。因爲在那爛陀寺這邊,還是有很多的佛學經典。

此後,玄奘在那爛陀寺這邊,開始繼續蒐集、整理、學習各種佛教知識,逐漸融會貫通。玄奘在那爛陀寺學習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最後通曉三藏,被尊爲‘三藏法師’。

這裏我們再多解釋一句,在西遊記當中,玄奘又被稱之爲‘唐三藏’。但實際上,三藏並不是一個法號,而是一個尊稱,或者可以稱之爲一個學位稱號。只有被大家認爲,精通所有佛門經典的人,纔有資格獲得這個至高稱號。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上千年來,有資格被稱呼爲‘三藏法師’的和尚,一雙手就能數得明白。日本上千年的佛教歷史上,更是隻有一位三藏法師。

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明白,玄奘當時能在印度拿到這個稱號,到底有多麼不容易了吧!

在那爛陀寺進修五年之後,玄奘再次開始遊歷印度,繼續學習其他地方的佛學知識。但這一次,他已經是以一位三藏法師的身份,前往各地遊歷求學了。這一次,玄奘又遊歷了數年。在這次遊歷的最後階段,玄奘被印度地區當時的霸主國王戒日王邀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佛學辯論大會。在這場大會上,玄奘一人面對數千位佛教學者的提問,無一例外,全都回答了上來!

也就是說,經過多年學習的玄奘,當時已經相當於是印度地區的佛學大宗師!被印度大乘佛教尊稱爲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尊稱爲解脫天。此時的玄奘,已經相當於是印度第一佛學大師了。

在這場辯論大會結束後,玄奘也覺得,自己已經功德圓滿。繼續留在印度,也很難再有其他收穫了。於是,在這之後,玄奘踏上了回國的旅程。但同時,玄奘在返回的時候,還帶了600多部印度原版經文,同時還帶回了釋迦摩尼的舍利子!

貞觀十九年,玄奘終於再次回到了長安。此時距離他當年離開長安,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七年!

正是因爲玄奘有着如此傳奇的經歷,當玄奘返回唐朝的時候,纔會受到那麼高的禮遇。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玄奘只是帶回了幾本書而已。但在當時,玄奘相當於是拿到了佛教的最高解釋權!這個權力,大的無法想象。這意味着幾乎所有唐朝僧人,都沒資格和玄奘辯論佛法,因爲他們沒去過印度!

當玄奘返回長安的時候,長安城內,出現另外萬人空巷的奇景,所有人都想瞻仰玄奘的尊容。當時李世民剛剛親征高句麗回來,此時還沒回到長安。

在得知玄奘的事情後,李世民其實相當緊張。因爲在古代中國,宗教歷來都是一個很敏感的領域。歷代帝王,都不會允許宗教居於皇權之上。而當時的玄奘,又恰好拿到了佛教的最高解釋權,這就讓李世民很警惕了。

此後,李世民召見了玄奘。經過短暫的客套之後,玄奘提出,想要回少林寺繼續修行,從事翻譯經書的工作。但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輕易放人,把玄奘放到外面,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李世民當即下令,讓玄奘去長安弘福寺翻譯經文,後來又搬到了大慈恩寺。

當然,這些對於玄奘來說,其實都不太在乎。

玄奘在乎的,只有他帶回來的經書。

他所求的,只是更好地翻譯經文而已。

玄奘是誰?他在歷史上的名聲爲何會如此大? 第6張

此後的19年裏,玄奘一直呆在寺廟當中,過着深入淺出的生活,從事着枯燥的翻譯工作。當然,對於玄奘來說,這或許正是他最喜歡的生活。在這十九年當中,玄奘除了翻譯經文之外,還應李世民的請求,將自己西行萬里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了下來,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唐西域記》。

另外,玄奘翻譯出來的經典,還獨自開創了中國佛教的一個分支,被後世稱之爲法相宗,也叫唯識宗。不過,在唐朝之後,這一脈的傳承幾乎就徹底斷絕了。因爲後世幾乎沒人能理解那些高深的佛門理論。就算玄奘把翻譯完的經書,都放到後世和尚的面前,他們也一樣學不明白!

公元642年,二月初五,一代佛學大師玄奘病逝。玄奘去世後,先是被安葬於白鹿原雲經寺,此後又被改葬鳳棲原,唐朝官方之後又再次興建了興教寺。直到今天,興教寺內還有玄奘大師的舍利塔。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他的西行之路,其實比西遊記裏描述得更加艱難。在西遊記裏,玄奘至少還有三個弟子的保護,又有諸天神佛在上面罩着。從他離開長安的時候,就註定一定能抵達西天。然而歷史上真實的玄奘,一路上卻只能依靠自己。更難的是,玄奘到了印度之後,沒人直接給他成套的經書,他需要自己去發掘整理和學習,這纔是最難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