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彥超: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王彥超: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彥超(914年—986年),字德升。大名府臨清縣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王彥超少時從軍,隸屬後唐魏王李繼岌麾下,後入鳳翔重雲山,投暉道人爲徒。此後歷仕後晉、後漢、後周三朝,累官武寧節度使,曾擊敗北漢入侵。第一次淮南之戰時,敗南唐於壽州城下,又破南唐援軍三萬餘人。北宋建立後,加中書令,歷任永興節度使、鳳翔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等職,封邠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以太子太師致仕。雍熙三年(986年),王彥超去世,年七十三,獲贈尚書令。

人物生平

官宦子弟

王彥超的父親王重霸,字定大,唐末曾跟隨 黃巢起義,後又歸附於唐,授通奉 大夫。後梁時,王重霸官居 太子少傅,加尚書,後以 光祿卿致仕。

王彥超: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乾化四年(914年),王彥超出生於大名府臨清。因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自幼就胸懷大志,器度不凡,制行卓越,時以匡濟天下爲已任。

同光三年(925年),年僅12歲的王彥超隨後唐魏王 李繼岌爲西征 前蜀,李繼岌與招討使 郭崇韜只用了75天時間就平定了前蜀。次年,李繼岌班師回朝至浹西渭南時,不料部將 李嗣源謀反,後唐莊宗 李存勖在 興教門之變中流矢身亡。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即後唐明宗。此時李繼岌成了無國可投的流亡者,他的親信皆置主帥於不顧而四散逃命,只有王彥超始終緊跟不離,直至李繼岌遇害。

此後,少年王彥超至陝西 鳳翔縣重雲山拜暉道人爲師,出家修行。暉道人覺得王超並非凡夫俗子,就對王彥超說:“你是富貴之人,怎麼能屈居於此呢?”於是贈送銀兩衣帛勸王彥超還俗離山。王彥超深感暉道人的真心善意,不久即還俗,流落到當時相對安定的 吳越(今浙江省一帶)。

戎馬生涯

後來,後晉高祖 石敬瑭見王彥超爲人正直忠貞,在出兵討伐陝西時,召他至帳下,委以軍機大權。

天福(936年—944年)初年,王彥超官遷奉德 軍校,轉殿前散指揮 都虞侯,領 蒙州刺史,再轉嶽州 防禦使兼護聖左廂都校。 後漢時,被任命爲 復州(今湖北仙桃市)防禦使。

後周時期,是王彥超較爲活躍的輝煌時期,他隨後周太祖 郭威南征北戰,爲後周的建立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廣順元年(951年)正月,王彥超率兵攻克 徐州,任 武寧軍(徐州)節度使。八月,移晉州節度使。因拒北漢入侵有功,授爲晉絳行營馬軍 都虞侯。

廣順二年(952年)十月,改任 河陽三城(今河南 孟縣)節度使。

廣順三年(953年)閏正月,加檢校太尉。四月,由河陽三城移鎮河中(今山西 永濟縣 蒲州鎮),改 河中節度使。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由其養子 柴榮即位,即後周世宗。同年正月,王彥超加 同平章事。

王彥超: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第2張

北漢世祖 劉崇認爲後周太祖新死,是攻滅後周的最好時機,就請援兵於遼,遼漢聯軍南下進逼潞州(今山西長治),柴榮率軍親征,王彥超從晉州起兵響應擊敵東面,柴榮令王彥超會同保義軍節度使 韓通引兵入陰地關,與天雄軍節度使 符彥卿合軍西進首攻汾州城。王彥超與符彥卿二軍合攻銳不可當,北漢守軍皆已懼怕,無心戀戰,眼看城池攻破在即。然而王彥超卻下令停攻,部將不解都來諫阻,認爲勝利在望,豈可停止不攻。王彥超道:“大兵壓境,孤立無援,加上我軍士卒精銳,以一擋十,破城只是朝夕之間的事。遣軍強攻,死傷必多。何必不少待一二日,令他歸降爲好?”衆人聽後,心悅誠服。乃收兵入營,只遣部吏入城投書,諭令速降。果然北漢汾州防禦使董希顏從命,開城相迎。

同年四月,王彥超收復石州(今山西離石),擒獲北漢刺史安彥進,斬其於太原城下。七月,王彥超改任 忠武軍節度使,移鎮 許州(今河南許昌),加兼 侍中。

顯德二年(955年)三月,王彥超累官行營馬步左廂都排陣使,他築壘於李晏口,屯兵戍守,擊退了遼國的入侵,保住了一方安寧。同年十一月,王彥超升爲前軍行營副部署。其後,柴榮命宰相 李谷與王彥超等率軍進攻 南唐。十二月,王彥超破南唐援軍於 壽州(今安徽壽縣)城下。

顯德三年(956年),王彥超改任 永興軍(今陝西西安)節度使。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原 鳳翔節度使 李暉去世,王彥超接任鳳翔(今陝西風翔縣)節度使。

謙謙君子

顯德七年(960年),周恭帝 柴宗訓即位,加王彥超 檢校 太師、西面緣邊副部署。

同年春, 趙匡胤通過 陳橋兵變奪得天下,建立 北宋。王彥超仍留任鳳翔,任節度使並加 中書令。

爲維持其趙氏政權,避免重蹈五代滅亡之覆轍,趙匡胤接受了樞密使 趙普的建議,採取勸諭和脅逼併用手段,迫使武將們主動交出兵權。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召王彥超與 安遠軍節度使 武行德, 護國軍節度使 郭從義、定國軍節度使 白重贊、 保大軍節度使 楊廷璋等同時入朝,在皇宮後苑設宴。席間,趙匡胤舉杯對赴宴的王彥超等人說:“卿等均國家舊臣,隨朕鞍前馬後,南征北戰,戎馬倥傯,至今尚無休養安樂的時候,這實非膚禮待賢臣的本意。”王彥超馬上聽出了趙匡胤的弦外之音,領會了他的意圖,即離席跪奏道:“臣素來功微,承蒙恩寵。現年事已高,望能恩准我告老還鄉。”趙匡胤也馬上離席親自扶起且嘉慰道:“卿可謂 謙謙君子矣。”然而武行德等人卻不明白趙匡胤的用意,歷陳平昔戰功及履歷艱辛。趙匡胤聽後冷笑道:“這是以前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次日,趙匡胤下詔,撤消了主要將領的職務,接着又收回了武行德等人的兵權,只有王彥超主動交出兵權乞歸田園之舉,深爲趙匡胤的賞識,反而留鎮如故。

不久,王彥超奉命入朝授右金吾衛上將軍。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邠國公。

王彥超: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第3張

不納太祖

王彥超在軍事上是一個統帥,在政治上則垂戒後裔,勉爲善事以自庇。平時爲人溫謹,他對所鎮之地均竭力安撫百姓;對士兵也十分和藹可親,能“禮賢下士”,從不盛氣凌人;對待家人則很嚴格,平時要求子孫自己動手,儘量不僱傭人。

他雖入京擔任右金吾衛上將軍,可謂位高權重。但看到一大批昔日有功之臣削職爲民,深感京城決非久留之地,早在致仕前他就謀劃着外遷之事。一方面他自己向皇上一再奏請卸任,要求致仕;另一方面遣子出外尋找安身之地。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王彥超以右金吾衛上將軍、 太子太師之職致仕,即舉家南下經吳越會稽到義烏定居。

雍熙三年(986年),王彥超逝世,享年73歲,獲贈 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