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郃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郃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攻曹洪不下,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跟隨曹操攻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建安二十年(215年),進軍巴西,遷徙民衆到漢中,後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進入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夏侯淵戰死,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轉爲右將軍,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徵西車騎將軍。太和五年(231年),司馬懿不聽張郃勸告,派遣張郃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蜀軍自諸葛亮起,皆忌憚張郃。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郃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降曹考證

關於張郃降曹的原因,本傳記爲郭圖進讒,而其他傳記皆無此事,故此考據學家姜宸英和盧弼認爲不實,是陳壽爲傳主避諱。此外,《郃傳》袁紹軍先破而後張郃降這一說法就有很大疑點。《郃傳》、《武帝紀》與《袁紹傳》同出於《三國志》,在此事上就寫作立場而言,後二者較爲可信,而《郃傳》將此順序小有改變,所要掩示的,也正是《武帝紀》與《袁紹傳》沒有掩飾的------張郃降而後袁軍潰,更進一步可以理解爲張郃的投降是袁軍崩潰的重要原因。烏巢被燒,袁紹敗局雖成,然而也應該是餘糧盡軍心散之後的事,事實上卻是在烏巢被燒瞬間,這樣龐大的軍隊頓時土崩瓦解,張郃在此時起了幾乎是關鍵的作用。曹操火燒烏巢之時,“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郃傳》。這裏所領“重兵”的無疑是張郃、高覽,二人的突然投降,使得袁紹的這支“重兵”或降或逃,一下子煙消雲散,受烏巢之火與重兵覆沒的雙重打擊,袁軍才馬上軍心散亂以至崩潰。否則若是袁紹糧盡前全軍死戰,曹操方即使勝利也要付出相當大的傷亡。

屈指可數

屈指,用手指計算事物的數量。據《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於張徐傳·張郃》記載:魏明帝時,任命張郃爲節度使督導關中諸軍。

他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的時候,大船無法通行,只好住紮在方城。此時正好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魏明帝很擔心,不僅親自到河南城巡視,還增派軍隊給張郃,並問等他趕到,陳倉是否保得住。張郃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沒有太多糧食,不能久攻,於是回答:“不用等臣到,諸葛亮就先撤退;我屈指一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後來“屈指可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數量很少。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郃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人物評價

陳壽:“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爲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魚豢:淵雖爲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

曹操:“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陳羣:“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劉備:“當得其魁,用此何爲邪!”

郭淮:“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郃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曹叡:“賊亮以巴蜀之衆,當虓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昔祭遵爲將,奏置五經大夫,居軍中,與諸生雅歌投壺。今將軍外勒戎旅,內存國朝。朕嘉將軍之意,今擢湛爲博士。”

王弘:“昔魏朝酷重張郃,謂不可一日無之。及郃死,何關興廢?”

李密:“若隋代官人,同吠堯之犬,尚荷王莽之恩,仍懷蒯聵之祿。審配死於袁氏,不如張郃歸曹;范增困於項王,未若陳平從漢。”

張預:“孫子曰:‘絕山依谷。’郃以馬謖不下據城而絕其汲道。又曰:‘歸師勿遏。’郃追亮歸軍,而敗覆得也。”

郝經:“張遼、徐晃諸將壯猛有謀,亦關張之亞匹;然失身於操,終爲勇而無義。”

朱元璋:“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