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沮授的才能怎麼樣?他爲何不出名?

歷史上沮授的才能怎麼樣?他爲何不出名?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亂世出英雄,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一段波譎雲詭的壯闊歲月。期間,出現了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歷史故事,衆多英雄豪傑,一時間都涌向了這塊瑰麗的人生競技場。

一提起三國,你是不是對魏蜀吳三分天下了然於胸,對臥龍、鳳雛、司馬懿等“名角”也是如數家珍。不過,“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舞臺。三國時,除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曠世奇才之外,還有很多看似籍籍無名,卻又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角色。例如沮授就是其中之一。

韓愈: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胸懷大志奇技之人,必須要遇到明主,否則才能不能發揮不說,反而會不得善終。史書記載,沮授“少有大志,多權略”,那麼他最後究竟“敗”在哪?

沮授的悲劇,從他遇到袁紹的那一刻就註定了。

歷史文獻記載,沮授生於河北廣平,曾爲冀州別駕,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頗有政績。後來又當韓馥別駕,被韓馥表爲騎都尉。很明顯,沮授屬於文武雙全、志大才高的複合型優秀人才。不過,沮授曾對韓馥提出一些良策,但不被採納。

之後,韓馥受到同鄉荀諶、郭圖等人的蠱惑和恐嚇,想要讓冀州給袁紹,沮授當然反對,不過,韓馥似乎已經對袁紹佩服的五體投地,並執意要投降,最後,沮授不得不跟着冀州一起跟了袁紹。

歷史上沮授的才能怎麼樣?他爲何不出名?

袁紹見到沮授時,問他:

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歷世受寵,志竭力命,興復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踐非范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

沮授答曰:

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董卓懷懼,濟河而北,勃海稽服。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衆,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掃;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衆,迎大駕於長安,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以此爭鋒,誰能御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沮授這番話,堪稱三國早期版本的“隆中對”。大意是,如今天下大亂,正好可以趁着這個時機,“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本就是一塊金字招牌,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此計大家甚是熟悉,後來卻爲曹操所用。沮授爲袁紹陣營的發展,勾勒的這幅美好藍圖,讓袁紹眼前一亮,多少年來,這都是袁紹夢寐以求的。興奮之餘,袁紹立即封他爲監軍和奮威將軍。

這個頭銜雖然是一個雜牌將軍,但有着很濃的政治意味,甚至說沮授已經進入了袁紹的核心政治圈。沮授不單可以直接參與袁紹的大政方針決策的研定,而且還是袁紹核心部隊的監軍,成爲袁紹在軍中的直接代表。要知道,袁紹帳下的逢紀和和許攸多年來都沒有這樣的待遇。袁紹這一封賞,讓全軍皆驚,也能看出來袁紹對沮授的重視。

彼時,作爲天下名士的荀彧,袁紹也很看重,當荀彧到冀州避難時,袁紹向他拋去了橄欖枝,只是荀彧最後果斷拒絕了他。

時間來到官渡之戰。彼時曹操帳下的謀士積極建言獻策,有的主戰,有的主和。

孔融畏懼袁紹地廣兵強,對田豐、許攸、顏良、文丑等一幫文臣武將很是忌憚,他建議曹操不可擅戰。不過荀彧不這麼認爲。

袁紹兵雖衆而法令不整肅,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兩人料理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一定不會放過,不寬縱,許攸必然叛變。至於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

相比較孔融的主和言論,荀彧的話頗得曹操歡心。只是這段對袁紹一方的“總結”,卻隻字未提袁紹集團的第二號人物——沮授。這隻能說明,可能連荀彧這位高才生也看不到沮授這個人明顯的性格弱點。沮授有田豐之智,卻沒有田豐得理不饒人的“好犯上”毛病,再加上他的忠義和氣節,所有沮授在袁紹集團很具有代表性。

也許正是因爲沮授的這個性格,將他的命運與袁紹的事業牢牢地困在了一起,再也無法分開。這種功業和既得名聲,也成了沮授一個無形的枷鎖,牢牢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沮授的悲劇既有袁紹的因素,也有時代和他本人的因素。

歷史上沮授的才能怎麼樣?他爲何不出名? 第2張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對於沮授的“隆中對”,袁紹不以爲然。

正如荀彧所言,袁紹好逞匹夫之勇,剛愎自用,不聽諫言,做慣了軍閥頭目的他,根本不想挾天子令諸侯,說白了,袁紹不想自己的頭上再有一個大老闆。

尤其是在戰勝公孫瓚之後,袁紹極度膨脹,其性格缺陷暴露無遺。

對於屬下的良言,袁紹視而不見。性格剛直的田豐,就因此吃了牢獄飯。大戰在即時,袁紹甚至聽信郭圖的讒言,將沮授的兵力削去三分之二,並分給了淳于瓊等宵小。這讓沮授義憤填膺。

袁紹沒有迎帝到鄴城,最後讓曹操佔了先機,就是郭圖從中攪的局,並且,他還在袁紹面前構陷沮授說:

(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與主不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且御衆於外,不宜知內。

這番話袁紹居然走心了。要知道,內訌就像一個定時炸彈,軍心渙散只在瞬間。“威震三軍”可不是沮授在軍營裏強加給士兵的,而是以他個人的作戰實績和爲人處世所換來的,這個時候袁紹對沮授的打壓,讓將士們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想想曹丞相的雄才大略和惜才用人,再看看袁紹的夜郎自大,沮授已經預見到官渡之戰的結局。

官渡之戰是一場拉鋸戰,袁紹精兵十萬,而曹操只有兩萬兵馬。在袁紹看來,自己實力雄厚,舉全力可定天下。但沮授卻說,不必急於作戰,應該利用優勢轉化爲勝勢,打持久戰。可以利用兵力的優勢,分散擊破,以拖垮曹操。按照沮授以戰養戰的做法,不出3年,曹操必敗。

這本是一計良策,奈何又一次被袁紹給否定了。在袁紹看來,這就是典型的長他人志氣。袁紹是個公子哥,他怎麼會這麼耐着性子跟曹操耗下去,再加上讒臣的慫恿,最後袁紹主動發兵。

看清了袁紹的爲人後,沮授知道再生無望,他散盡家財,對大家說了這番話:“袁公在官渡勝利的話,我們就會威無不加,但戰敗的話連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的烏巢之戰,是曹操與袁紹兩軍相爭其中一部分。此前,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至此。沮授建議,須增派將軍蔣奇率一支軍隊,守護烏巢翼側,以防曹軍抄襲。可惜,袁紹再一次拒絕了沮授的建議。

歷史上沮授的才能怎麼樣?他爲何不出名? 第3張

果不其然,曹操夜襲烏巢順利得手,張郃、高覽因進攻曹操大營無功,再加上對郭圖等人的怨氣爆發,竟然陣前倒戈,袁紹大營出現了土崩瓦解的局面,沮授在黃河南岸來不及撤走被俘虜,直至最後欲逃跑時被殺害。

袁紹的悲劇最後成了沮授的悲劇。

袁紹帳下有沮授、田豐此等頂級謀士,在天時地利包括兵力上,佔盡先機,但最後他還能導致兵敗,可見其性格缺陷厲害。袁紹在關鍵節點一一駁回沮授向他提出的計謀,就足以說明他看事情不夠清明,目光不夠長遠。沮授死後,曹操曾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有道是時勢造英雄,一個人的所作所爲除了自身原因,所處時代背景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只是可惜了沮授的才情。古語云:良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倘若當初沮授能果斷離開袁紹另尋他主,那麼歷史說不定又會改寫,只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假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