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李世民打仗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打仗多厲害?800勝1萬,5萬滅15萬,人生最後一戰依舊高光。

引言:

鑿門初奉律,仗戰始臨戎。振鱗方躍浪,騁翼正凌風。未展六奇術,先虧一簣功。防身豈乏智,殉命有餘忠——李世民《傷遼東戰亡》

這是唐太宗在遠征高句麗後,詩以言志抒發對戰隕遼東將士的哀悼詩文,也是唐太宗在大勝之後依舊黯然撤退時,心有不甘的寫照。

一個二十多年沒動過刀槍的神武帝王,人生最後一戰,穿越千里高山,跨過百里草原,帶着6萬大軍,擊退20多萬敵軍,殺敵四萬奪取10座城池,爲何還撤軍咧?

這一切問題,只有全景復現那場戰爭,或許才能讓我們窺見一二。

就用此文,說說唐太宗的赫赫威名,還有那人生最後一戰吧?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一:鬱悶帝王出征。

公元626年唐太宗登基,公元649年唐太宗駕鶴西去,一代帝王統御大唐23年留下無數傳奇。

這傳奇中有少年英姿,晉陽起兵扛着老爹鬧革命,虎牢關前一聲吼,王世充、竇建德灰飛煙滅,一戰定乾坤。隨後歲月,玄武門之變讓大唐改天換日,初登大寶,忍辱蟄伏四年,讓東突厥灰飛煙滅,滅吐谷渾,讓西域臣服,這一連串赫赫武功,都驗證了唐太宗的神勇無雙。

但,在強悍的帝王也有煩心事,這煩心事也多爲家務事。

公元643年,李世民五子李祐謀反,傷心的唐太宗悲慼的說,曾經是我的孩子,今日卻是國家的仇人,隨後含淚賜死了兒子。

誰曾想剛死了一個兒子,又迎來太子李承乾也準備謀反消息,順帶還牽連出弟弟李元昌、大臣侯君集、杜荷等人也意圖謀反的消息。鬱悶之極的李世民以看着內鬥的孩子,不懂事的弟弟,想起曾經的玄武門之變,一度傷心欲絕,鬧的要自盡,要不是大臣阻攔,李世民或許會因爲鬱悶自殺名聲更盛。

恰在此時,主政高句麗的宰相淵蓋蘇文又來惹事、

他們不聽唐朝的調解,擅自進攻唐朝屬國新羅,弄的新羅使者在大明宮哭告李世民,搞得本就氣不順的唐太宗,有感於高句麗威脅,升騰起了教訓高句麗,順便打仗順氣的心思。

由此,纔有了公元644年2月,李世民下詔親征高句麗的決定。

隨後數月,大唐開始動員,全國各地的兵員糧草紛紛匯聚,十萬唐軍和數萬突厥軍、契丹軍集結幽州(北京)和蓬萊(山東)。在軍隊集結時,深諳戰陣的李世民也不忘情報工作!

644年7月23日,就派營州都督張儉率幽州、營州都督府兵馬會同契丹、奚族將士先行出征遼東刺探情報。

11月24日,大軍集結完畢,李世民安排太子李治坐鎮定州(今河北定州)監國,房玄齡留守長安理政,蕭瑀坐鎮洛陽拱衛長安後,開始了一場兵分兩路的御駕親征。

第一路大軍:由江、淮、嶺、峽四州兵馬四萬組成,配合戰艦500艘,在刑部尚書張亮(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帶領下從萊州渡海進攻卑沙城。(今大連)

第二路大軍:由李世民和左衛率大將軍李世績指揮,起步騎6萬配合胡族兵馬攻遼東。

經過數月行軍,李績的先鋒部隊順利在645年3月,通過幽州抵達了柳城。(遼寧朝陽市)

高句麗之戰正式開始。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2張

二:李績略施小計解難題。

經過長距離行軍抵達柳城的先鋒大將李績,抵達柳城後遇見了一個難題。

那就是高句麗在遼澤區域修建的立體防線。

這防線,前有寬達200里長約近千里的遼澤,後面還有高句麗修築的千里長城。

傍水建防線,高句麗的準備工作不可謂不充分,但他遇見了善戰的李績。

尋思了可能的進攻路線之後,聰明的李績用一出聲東擊西,就讓大軍順利的渡過了遼澤。

只見他安排唐軍,現實在遼澤西面大張旗鼓,營造渡河進攻懷遠鎮的假象,引得高句麗軍急忙將分散駐紮的軍隊調往懷遠鎮。

在成功調動了敵人的軍隊後,大喜過望的李績立馬兵分兩路分進合擊。

第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唐軍本部,往北長驅400裏後,出其不意進攻通定城(新民)。

另一路,由張儉率領配和進攻的胡族將士,南下400裏後在行渡河,進攻建安城(營口)。

敵人大軍都調往懷遠鎮,讓唐朝兩路大軍進攻非常順利。

經過長途奔襲後,4月1日李績軍拿下通定城,隨後渡過遼澤殺到高句麗重鎮玄菟(瀋陽市),與此同時另一路張儉也在4月5日渡過遼澤,進攻建安城(營口)戰而克之殺敵數千。

依託遼澤背靠長城的高句麗遼東防線,就被李績略施小計弄的千瘡百孔。

兵法之道貴在靈活機動,見招拆招,李績用兵無疑深諳此道。

李績穿越高句麗防線後,唐軍一路勢如破竹,李績軍攻克蓋牟城俘虜兩萬,張亮水軍渡過渤海灣夜襲卑沙城(大連)俘虜八千,李世民大軍進抵遼澤一路修橋鋪路步步緊跟,大軍順利渡過了高句麗天然屏障遼澤。

在渡過遼澤後,李世民還下了個命令,那就是拆掉修好的浮橋,以示自己的戰鬥決心。

曾經隋煬帝那麼努力依舊沒有拿下的遼東城,就在前方,不知那一刻,李世民會不會想起自己表叔。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3張

三:一萬人圍攻四萬人。

唐軍六萬人順利渡河,高句麗軍的反應也不慢,四萬援軍也在緊鑼密鼓出發。

隨後不久,唐軍先鋒部隊萬餘人遭遇高句麗四萬援軍,敵衆我寡時刻,任城王李道宗並沒有絲毫膽怯,他拒絕了堅守等待後續大軍的建議,反而決定主動出擊亮劍高句麗。

一看李道宗戰略,51歲的老將李績欣喜無比,這老哥們懂自己啊?

就給了李道宗精騎四千迎戰四萬高句麗軍。

兵力十比一,按十則圍之的兵法看,這仗貌似沒法打?但李道宗是誰,初唐猛將,他手下的人也各個不慫。初見敵軍,就有人奮勇請戰,這人就是果毅都尉馬文舉。

只見他在戰馬上高呼:不遇敵,何以顯壯士!

就急火火地衝向了敵軍,將爲軍之膽,大將如此,將士當然各個奮起!

這羣騎兵手持陌刀策馬前行,見人就砍,一路殺去,宛如神魔。

這就是初唐雄風,這就是李世民手下的驕兵悍將。

一場激戰後,高句麗軍在對峙過程中,從遇敵時的慌亂,到後來的漸漸穩住陣腳,居然有打退唐軍的趨勢。這時,李道宗喝住潰退的騎兵,帶着十來個人到山坡上觀察敵軍形勢,找到了敵軍的破綻。

這破綻就是,陣腳不穩,陣型混亂!

一看如此,李道宗親身犯險帶着手下幾十騎兵,就衝向敵軍空隙處。

主將都上陣了,羞的後方看着的唐軍還有撤回來的李績面紅耳赤,急眼的數千騎兵在李績帶領下,也衝殺而出拼命砍殺,追上主將步伐。

唐軍士卒就在主將王爺帶領下,士氣大振,開始玩命。

一人玩命,十人難敵,千人玩命,萬人難敵,四千人玩命,四萬人當然打不贏。

瘋子一樣的唐軍,用不要命的衝鋒,打的高句麗潰退了。

他們選擇撤入遼東城!

敵人撤退當然要追啊?李績、李道宗指揮軍隊追擊,殺了千餘人後,才停在遼東城下。

一萬人打的四萬人憑城堅守,不敢出戰,唐軍之猛由此可見。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4張

四:充滿豪氣的軍隊如何鑄就的?

數天之後李世民大軍終於陸續抵達遼東堅城下,聽聞老兄弟們的戰績,大喜過望的李世民先是厚賞李道宗,又提拔了最先衝鋒的果毅都尉馬文舉,順帶還殺了退卻的行軍總管張君乂。

如此賞罰分明,讓唐軍心悅誠服,紛紛高呼英明萬歲。

士氣大振的唐軍,在果決神勇的李世民帶領下,開始新一輪征戰。

次日一早,李世民就帶着數百護衛騎兵,去前線探查敵軍情報。

深怕自己不顯眼的李世民,在遼東城慢悠悠溜達一圈,明白的告訴高句麗軍,我就是大唐帝王,我等你們出來打伏擊,快來啊,快來啊?

可惜的是,高句麗軍沒有一人出城,就看着這個中土帝王溜達,不爲所動!

一見敵人不上鉤,指望能以身誘敵的李世民鬱悶了,回到營地後尋思片刻,幹了件怪事。

只見他來到唐軍士卒間,提着麻袋就加入士卒行列,提起麻袋跟士兵一起填埋護城河。

這舉動驚呆了無數唐軍,皇帝陛下,神武的李世民居然跟我們大頭兵一起填河?

以身作則的李世民,用自己的舉動踐行了身先士卒,也讓唐軍有了玩命的第一個理由,爲何說第一個,因爲後續還有!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風采!

不久後的進攻時刻,在李世民鼓勵下的唐軍,一個個悍不畏死衝鋒,連續進攻十來天,雖然沒攻克堅城,卻也打的高句麗軍戰戰兢兢,疲憊不堪。

在經過十來天猛攻後,李世民抓住計劃,弄了場月夜突襲,挑選十多名精銳勇士爬上遼東城,點燃城西南角城樓,火借風勢越燃越旺,遼東城內高句麗軍不明所以下,陷入混亂。

敵人混亂了,唐軍當然是亂中取勝。

緊隨而來的猛攻後,堅固的遼東城被攻克,高句麗軍萬人被斬殺,萬人被俘,數萬人成了階下囚。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5張

遼東城也被改名爲遼州!

在攻克遼東城十來天后的五月底,李世民和李績率軍進攻白巖城。

大唐軍隊還在行軍,遠遠就看見白巖城城頭之上白旗飄飄,守將孫代音居然舉起降旗,大喜過望的李世民準備去受降,結果卻遭遇了詐降。

被狠狠忽悠一通的李世民怒了,居然敢騙我?

大怒之下的他下令,破城之後,城中男女老幼,全部賞賜給軍中將士。

這命令讓唐軍士氣攀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右衛大將軍李思摩受命爲先鋒,進攻白巖城。

進攻一天後,眼見就要攻克,卻遭遇了意外,李思摩中流矢受傷,影響唐軍攻勢,高句麗一萬援軍也離白巖城不遠。

看着重傷的李思摩,還有不遠處的高句麗援軍,李世民又用一種另類的方式喚起了唐軍士氣,那就是跟吳起一樣,爲自己大將吸吮淤血,這就是大唐軍隊戰鬥力槓桿的第二個理由。

軍魂是將領的傳承,愛兵如子從不是說說而已!

看着君王如此做?試問你是士卒你會如何?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6張

進攻不利的唐軍,在李世民吸吮淤血之後,恢復了士氣!

胡人出生的李思摩受天可汗如此對待,讓無數胡人感動不已,鐵勒族出生的大將契苾何力激動之餘請命出征,帶着800騎兵,就衝向了敵軍一萬援軍。

這也是一個不要命的主,在一番奮戰之後,殺了無數的敵人。

但寡不敵衆的他,依舊深受重傷,要不是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奮勇相救,估計就要交代在哪裏了。可被救回來的契苾何力並不甘心,一邊包紮傷口一邊叫嚷繼續戰鬥。

剛剛處理完傷口,他就馬不停蹄的帶着自己部下,又一次衝向了高句麗軍。

這800人愣是用不怕死精神,打的一萬高句麗援軍心寒了。

心寒的高句麗軍開始退卻,800人追着一萬人打,殺了一千多人後才因天黑意猶未盡回軍。

看着契苾何力如此拼命,李世民感動不已,又親自給他敷衍,還爲了給他報仇,專門抓了讓契苾何力受傷的敵軍將士高突勃!

這契苾何力也是大丈夫,聽聞唐太宗心思後,謝絕了帝王好意,並說:戰場之上各爲其主,這人也是忠義之士,然後就放高突勃回去了。

這就是大唐氣魄吧?這就是唐軍軍魂吧?一股自上而下的男兒豪氣,在當時唐軍中是常態。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李世民!

五:繼續進攻。

初戰不利並沒有影響唐軍士氣,6月1日唐軍繼續猛攻白巖城。

這一次,李世民和李績兵分兩路,李世民親臨城西北,李績坐鎮城西南。

兩人督戰讓唐軍本就高昂的士氣更加高漲,堅守城池的孫代音絕望了,投降了。

看着投降的孫代音還有潰退的高句麗援軍,李世民並沒有縱容士兵劫掠,反而選擇安撫投降的城中百姓。爲了平息士兵的抱怨,深諳賞罰之道的李世民告訴大家,人人有賞!

隨後,白巖城變爲了巖州,孫代音也爲了新任巖州刺史。

舉賢任能於敵寇之間,不避種族,天可汗虛懷若谷做派,在那一刻再次顯現。

在攻克白巖城後,李世民休整十來天又一次出征,這次他派了一萬多人留守攻克的城池,率領五萬人殺向遼東最後堅城安市城。

經九天行軍,6月20日李世民大軍抵達安市城並開始進攻。

遼東最後重鎮被進攻讓高句麗軍不敢怠慢,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大軍支援被圍攻的安市。

早算準一切的李世民並沒有敵人勢大兵多的擔憂。

原因無他,曾經的天策上將,打仗從來不靠人多。

看着敵人十五萬大軍,李世民淡定非常,在一番謀劃分析之後,李世民道出高句麗軍最有可能的三條作戰方略,尋思片刻後。

李世民說:這高延壽必定會仰仗兵力優勢,主動出擊!

一番話語,讓大唐將士無不心悅誠服,紛紛說:天可汗英明,陛下深謀遠慮。

眼見大家給力,李世民開始排兵佈陣了!

看着對面的十五萬大軍,李世民尋思着要讓他們主動進攻才行,於是就派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帶領千餘騎兵,前去挑釁高句麗軍,臨行時還特別吩咐阿史那社爾,這是誘敵深入哈。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7張

果不其然,唐軍一挑釁,本就存了進攻心思的高句麗軍立馬追了上來。

一看敵軍來了,李世民面對衆將又胸有成竹的發問說:各位有何良策破敵?

一看李世民提問,李道宗說:高句麗全國兵力都在這,後方平壤空虛,陛下給我五千精兵看我拿下平壤。

李世民一看,這李道宗有點浪啊?五千人深入後方,要出啥問題,自己這4.5萬人可不好救援,就拒絕了李道宗建議。

隨後衆將七嘴八舌說了一通,按耐不住的宰相長孫無忌終於聽不下去了。

這羣老傢伙,一個個蟄伏二十多年,出的點子都偏激,彷彿回到年輕氣盛時候,真要按這打法,貌似很冒險!

隨後長孫無忌就說:一切但憑陛下做主。

李世民一聽,還是你懂我啊?哈哈大笑之後,轉身就開始排兵佈陣!

這排兵佈陣也很簡單,那就是先身先士卒查看敵情,觀察地形。

在一番觀察後,李世民心中已有了算計!

次日一早,高句麗軍欺負唐軍人少,帶十五萬大軍就排成橫向一字長蛇陣,抵達唐軍陣前。

5萬對15萬,換個一般將領估計會尋思,是不是要撤退!

可李世民是誰?當年虎牢關前3500玄甲精兵就敢衝鋒陷陣,擊敗竇建德部十餘萬人不說,還生擒竇建德擊破洛陽的猛男。

回看過往,今日五萬大軍在側,李世民又如何會慫?如果要說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

那時的李世民年方22歲,正是少年英雄時,也沒有九五至尊的帝王身份羈絆,可以肆無忌憚揮灑豪勇,今日李世民則已然四十有七,雖依舊神勇,卻過了年少輕狂年紀,跟隨在身邊的也不再是一羣二十郎當歲的愣頭青,反而是一羣久經戰陣的沙場宿將。

二十多年曆練後的李世民,早已深諳兵法除了霸道之外,更在於謀劃!

基於此,纔有李世民的計策出爐。

面敵之後,李世民派使者去高句麗軍,故意泄露唐軍糧草不濟的假消息,又通過使者表達了願意兩國修好的心思,順帶還說了一句,只要兩國修好,唐軍攻克的城池全數奉還。

打下的城池都紛紛改名了,說這話肯定有忽悠成分啊?但大唐帝王用使者傳遞善意和服軟的信息,依舊讓高句麗軍主將高延壽欣喜若狂!

昨日高句麗軍還被唐軍先鋒阿史那社爾打的狼狽不堪,今日我大軍一到大唐帝王認慫了?

唐軍不過如此嗎?

在這一輪忽悠後,高延壽放下戒備,準備弄外交談判,爭取大唐撤軍!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8張

由此可見,這高延壽領軍打仗絕對不咋地,因爲他不知道一個道理叫做知己知彼。

李世民啥樣人?人生唯一一次認慫就是渭水之盟那次,認慫過後用時四年就滅了突厥, 面對高句麗哪會認慫?果不其然,在成功迷惑高延壽後,次日大早,李世民就下達了進攻命令!

這一次李世民兵分四路,兩萬人留守大營防備安市城敵軍,1.5萬步騎兵馬跟隨李績去西嶺佈陣,長孫無忌帶着1.1萬人,迂迴山北繞道高句麗軍後方,李世民自己則帶4000精銳登上北嶺,坐鎮指揮的同時,順帶準備突襲。

一番排兵佈陣後,唐軍三路出擊,動靜特別大!

麻痹的高延壽卻渾然不覺,反而等着大唐使者過來談判,大唐使者沒來李績1.5萬精兵來了。

看着嚴陣以待的唐軍,高延壽終於反應過來,來者不善啊?

於是準備迎戰,就在高句麗軍集結當口,繞到高句麗軍後方的長孫無忌1.1萬人馬就位。

身居北嶺高地指揮的李世民,一看長孫無忌軍軍就位,立馬搖旗指揮發起總攻。

一時間鼓譟聲響徹雲霄,號角聲綿延不絕,吶喊聲此起彼伏,集結中的高句麗軍,突然發現自己遭遇了突襲。如夢初醒的高延壽下令分兵阻擊,但爲時已晚,指令還沒下達就被唐軍突襲打亂陣腳,陷入混亂之中。

唐軍氣勢如虹,高句麗軍混亂無比,恰在此時,天公又來助戰。

突然降臨的大雨和雷電,讓高句麗軍更加慌亂,天公都在助威,唐軍當然更氣勢如虹。

在北嶺高地觀戰的李世民躍躍欲試,尋思是否下山拼殺,就在尋思時,唐軍陣中一個將領,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見這將領,身着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一把戟槍用的出神入化,攻進敵軍陣中,那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看着李世民心癢無比,轉身就問隨從,此人是誰?

沒過多久,左右人告知悅:此人是剛剛投軍的大頭兵一個,名曰薛禮,字仁貴。

不久前曾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單槍匹馬救出被困的郎將劉君邛,還直取高麗將領人頭,懸首馬下,聲名大噪!

看着神勇的薛仁貴,李世民不由感嘆,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感嘆完後,這個年方31歲的青年大頭兵,讓李世民印象深刻。

此後的戰鬥很是順利,神勇的薛仁貴配合神勇的唐軍,打的高句麗軍四散潰逃,唐軍一路追殺。大戰過後高句麗軍陣亡2萬多人,損失5萬馬匹,五萬頭牛,器械損失數萬。

元氣大傷的高句麗軍放棄了和唐軍對峙打算,轉而依山固守準備持久戰。

一看敵人準備持久戰,李世民也不含糊,派三萬人將高句麗軍駐守的高山團團圍住,用三萬人包圍高句麗軍三萬多人。

十則圍之的戰法,愣是讓李世民打成了一則圍之。

圍困敵人不說,李世民還毀掉高句麗軍周邊所有能撤退的橋樑道路,這做派,無疑是趕盡殺絕節奏。

僅僅數天時間,高句麗15萬大軍變成3萬被圍孤軍,領頭的高延壽崩潰了。

在一番天人交戰後,自覺投降天可汗不丟人的他,帶着高惠真一起,來到唐軍大營前,低下高傲的頭顱,乖乖認罪投降。

六:男人致死都是少年。

看着投降的這對活寶,李世民哈哈大笑,用輕蔑的語言說:

東夷少年,海邊跳樑小醜。摧堅決勝,怎及大唐老人?

這話言外之意如何明眼人都知道,李世民除了倚老賣老外,還有點戲謔小兒,太不愛幼了!

戲謔之言後,李世民接下來乾的事情,那可真就是暗含大國深意了。

接收俘虜後,李世民挑先是挑選出了3500個酋長將他們遷居到內地,隨後又釋放了大部分高句麗軍戰俘,最後則非常罕見的活埋了三千多靺鞨士兵。

如此分別對待意欲何爲?其實也很簡單!

3500個酋長那都是各個部落、村莊的領頭人,這羣人遷到中原等於各個部落、村莊都有了人質在唐軍手裏,以後再起紛爭他們也要掂量下輕重,就有了分化瓦解可能。釋放高句麗俘虜除了軍需糧草不夠外,也傳遞大唐優待俘虜的意思,可以順帶瓦解高句麗軍心。

至於殺掉三千多靺鞨兵,那是對靺鞨兵背叛的懲罰,因爲他們曾是大唐盟友,最後卻選擇幫助高句麗,這樣的事不可容忍。

處理完俘虜後,高興的李世民爲了彰顯軍功,將自己駐紮的山頭改名叫駐蹕山(今遼寧遼陽西南馬首山),改名後意猶未盡的他,還在山上勒石紀功,順帶在分別給兒子李治和太傅兼妻舅高士廉送了兩封信!

信中不忘自誇的說:朕爲將如此,何如?

這言外之意就是,我作爲將領,仗打的怎麼樣啊?

這得瑟勁也是沒誰了,無怪乎有句話這麼形容男人的:男人致死都是少年。

永遠都要有不服輸的幹勁,這幹勁不屈服於年齡,不屈服於地位,只屈服於那最終的死亡。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9張

七:攻堅不力。

志得意滿後的李世民,回過神後發現,這堅城安市還沒打下來啊?隨即帶領唐軍繼續進攻!

誰曾想,這安市城那是真的難攻。

連續打了快一個月,愣是沒破,不僅沒破,城中的守將居然還敢主動挑釁唐軍,但凡見到李世民旗幟路過,就大聲叫囂,弄的李世民很是不爽。

老大不爽了,手下人當然要出氣啊?

李績一見,爲了鼓舞士氣就說,拿下安市城,要怎麼樣,怎麼樣云云。(和諧點好)

可誰曾想,這反而起了反效果,安市城守的更頑強了,不僅更頑強了,他們還在唐軍攻城疲累後,準備策劃突襲。

只是這突襲,用一種很搞笑的方式,被李世民識破了。

有天晚上,李世民正巡視唐軍大營,突然聽見城內的雞、豬紛紛慘叫。

一聽這慘叫聲,李世民頓覺不妙,立馬下令李績嚴防死守。

果不其然,當天深夜數百高句麗軍就在吃飽喝足後,用吊索溜出城外偷襲。

隨後,就陷入了早有準備的李世民包圍圈中。

聽雞和豬慘叫,就能想到高句麗軍犒勞敢死隊,組織偷襲,李世民的戰場直覺太可怕了。

隨後唐軍和高句麗軍,在堅城安市拉鋸許久,唐軍用衝車進攻,安市守軍就用木柵欄堵口,唐軍用地道進攻,安市守軍就在城內挖溝,花樣迭出的防守戰法,讓李世民鬱悶了。

這仗打的太不痛快了,無奈的他,派遣江夏王李道宗在城東南角修築土山,決定用構築土山步步爲營方式,一步步接近城池,然後藉助土山地利殺入城內。

高句麗軍一看,也見招拆招,將士們收拿雙刀,一手砍刀一手匠刀,邊打邊修城牆,弄的唐軍推進速度非常慢。

但實力更強的唐軍,依舊用持續兩個月的土方作業,將土山修到了安市城附近!

所有人都明白,勝利就在眼前了。

誰曾想關鍵時刻出了問題,主持土方攻勢的李道宗受傷,就讓手下果毅都尉傅伏愛駐守山頂,自己回去養傷。

一看李道宗受傷,李世民又一次親往探望。

恰在此時前線出了變故,修好的土山居然塌了,直接壓垮安市城牆,山上的唐軍一見,急火火準備攻城,卻遍尋不見主持戰鬥的果毅都尉傅伏愛,一時間陷入無人指揮的混亂中。

唐軍的混亂,高句麗軍看在眼裏!

缺口處立馬衝出了數百人,一鼓作氣將沒有指揮的唐軍,從土山上驅趕了下去。

戰場態勢陡然生變,讓李世民憤怒不已。

臨陣不在前線的果毅都尉傅伏愛,被李世民斬首示衆,可一個庸將卻毀了全局。

後續唐軍組織力量準備奪回土山,卻遭遇了高句麗軍頑強抵抗,連續三天三夜攻城,依舊沒有擊破敵軍最後的防線。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10張

八:冬將軍發威,走還是繼續?

一場遷延日久的攻堅戰後,時間也從出征時候的春季來到了深秋十月。

天降大寒讓戰場局勢向有利於高句麗軍方向轉變,迅速變冷的天氣,讓唐軍有點受不住了。

眼見冬將軍要發威,後續只會越來越冷,無奈的李世民召開了前敵會議,商議下一步咋辦。

在會上,表現最積極的反而是剛剛投降的高延壽和高惠真,只見他們言之鑿鑿的說:陛下可以繞過安市城,直攻烏骨城(今鳳城),隨後一鼓作氣拿下平壤。

這德行,很有今日特定區域人風采啊?

計謀一出還有人附和說,可讓張亮五萬水軍來支援,聚集十萬突襲烏骨直取平壤戰事可定。

李世民一聽居然意動,認爲可以試試!

關鍵時刻長孫無忌提醒李世民,打不下安市和建安,這兩城中十萬敵軍要是偷襲糧道咋整?

聽完這話,李世民頓時冷汗直冒。

是啊,當年隋煬帝親征高句麗的時候,就是因爲跳過遼東城直接去打平壤最後大敗而歸的,自己咋能犯下同樣的錯誤啊?

冷靜下來後的李世民,重又迴歸哪個睿智帝王,在9月18日明智的選擇班師回朝。

班師前一刻,他還送了一百匹綢緞,獎勵堅守安市城,讓他吃癟數月的守將。

這份氣度,今日尋思依舊欽佩,高句麗也有勇士,也不全是高延壽、高惠真這樣的庸才。

隨後經十多天行軍,10月1日唐軍抵達渤錯水(遼河下游)就遭遇暴雪,凍死數百人,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撤軍的正確性,要不李世民真成了自己表叔了。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第11張

尾聲:李世民最後一戰戰果幾何?

這就是李世民人生最後一次大戰。

一個鬱悶與宮廷瑣事的帝王用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詮釋了自己的武勇。

戰後統計戰果時,唐軍用不小的犧牲,換來了一場結果不算完美的大勝。

先讓我們爲先輩默哀一下!

這場戰役中,唐軍陣亡2000餘人,其中水軍700人因爲渡河陣亡(淹死),另有1300人,則是在陸戰中陣亡的,戰馬損失慘重,具體數目史料沒說。

換來的戰果則是,連克高句麗通定、玄菟、建安、橫山、蓋牟等十多座城池,殺敵四萬多人,俘獲馬匹五萬,牛五萬,遷徒遼、蓋、巖三州百姓約七萬人前往中原。

這成績單,讓習慣了幾百幾千人就能大勝的李世民鬱悶無比。

戰後李世民懊惱的說:如果魏徵還活着,絕不會讓我此番出兵啊!

爲此,他連夜派人趕到長安安排祭祀魏徵,將不久前自己親手毀壞的魏徵墓碑修葺一新,用言行告慰了這位貞觀朝第一諫臣。

隨後的他,又親往遼東將陣亡將士遺骨埋葬在了戰鬥過的柳城東南,親自寫文奠基戰魂,並痛哭不止。

大唐帝王,愛護將士到如此程度,這或許就是戰鬥力爆表的根源吧?

李世民人生最後一戰,依舊打的轟轟烈烈,鬧的天翻地覆,可謂老夫聊發少年狂,男人致死是少年的極致表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