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武靈王是一代英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衆所周知,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日漸激烈,動不動就要滅國屠城。諸侯列國爲了亂世求存,紛紛開始變法圖強。楚國有吳起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則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與其他國家的變法不同,秦國、韓國、楚國的變法都是董事長坐在幕後掌舵,聘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主持變法。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趙國的變法則是老闆直接站在前臺主持具體事宜。所謂統治,統和治是兩回事。

統是用人字,治指的是管理具體事務。歷史上那些雄才偉略的君主,大多數人都只能夠統,而不能夠去治。像劉邦這樣的人,他不會打仗沒關係,但他只要能夠駕馭韓信就行了。

而能夠把統治這兩個字集於一身的,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就是趙武靈王這麼一號人。可是,就是這麼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卻在沙丘行宮折戟沉沙,落得個晚節不保。那沙丘之變到底是怎麼回事?爲什麼會讓這位戰國天驕馬失前蹄呢?

廢長立幼埋禍根

在趙武靈王繼位之初,趙國的國際環境異常惡劣。那個時候,齊國、秦國、楚國剛剛崛起,還沒有成爲天下霸主的跡象。

前一任霸主是三晉之一的魏國,但是魏國在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兩戰失利,導致霸權衰落,列國崛起。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則是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氣,趙國本來是三家分晉最強的諸侯國,沒想到被魏國後來居上。現在魏國衰落了,該輪到我老趙家出來抖一抖威風了吧?

於是出頭鳥趙肅侯把周邊接壤的諸侯國全都打了,打了一遍,不落下風,卻落下了一大堆仇敵。趙肅侯剛死,魏惠王就召集五國聯軍前來爲趙國弔喪。

趙武靈王臨危不亂,他通過自己妻子韓國公主的身份,成功策反了自己的老丈人韓王。然後又結交了位於中原核心區的宋國國君宋康王,雙方結成了長達30多年的戰略同盟。

由於這兩個國家位於中原核心區,能夠四面用兵,嚴重威脅了魏國、齊國的大後方,導致五國聯軍虎頭蛇尾的就散了。

趙武靈王爲了繼續鞏固跟韓國的關係,就立了韓國公主生的大兒子公子章爲太子。這個公子章有勇有謀,跟趙武靈王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

自古以來,像秦皇漢武這些一代雄主都有一個煩惱,那就是自己的兒子太過於懦弱,不類己。往往在繼承人問題上整出幺蛾子,搞得血流成河,跟他們比起來,趙武靈王可就幸運太多了。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可這個趙武靈王卻偏偏在繼承人問題上,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韓國公主去世之後,他又喜歡上了一個叫做吳娃的女子,這個女子據說長得傾國傾城,把他迷得神魂顛倒,後來還爲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公元前299年,這個吳王后在臨終之前跟趙武靈王提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立她的兒子做太子。人之將死,趙武靈王不願意自己的愛妃死不瞑目,於是就一個人頂着所有的壓力,把趙國上下都覺得滿意,而且沒有一丁點過錯的太子廢掉了。

雖然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趙武靈王憑藉自己的個人權威,還是硬生生把這件事情推進下去。你說到此爲止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只要把公子章囚禁起來,或者乾脆賜死,趙惠文王還是能夠順利接班的。

可沒有,公子章丟了太子位兵權依舊。

二元政治分王權

可在這件事情發生了同時,還發生了另外兩件事情,就是胡服騎射改革和攻滅中山國。胡服騎射改革,其實拋開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核心主旨只有一條,那就是把原來分散在貴族手上的兵權重新集結在國王手上,進行改編重組。

這就嚴重損害到了貴族階級的利益了。可一方面,在趙武靈王的帶領下,趙國國力蒸蒸日上趙武靈王的權威日益深厚,貴族階級也是敢怒不敢言。

另一方面,趙武靈王也沒有像秦國的商鞅那樣把事情做絕,雖然動了他們的槍桿子,但卻沒有動他們的錢袋子。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要沒有動他們的土地和奴隸,他們還是能夠忍受的。

而中山國這個國家就更有意思了,他的國土南北、西三面都被趙國包圍,堪稱是趙國的心腹大患。一直以來都充當了其他國家制衡趙國的棋子。

爲了滅掉這個國家,趙國幾代國君可謂是絞盡腦汁,但是每次都由於外部干涉無功而返。胡服騎射成功之後,趙武靈王下定決心要滅掉這個大敵。

可我們前面說過,趙武靈王是一個集統治於一身的君王。與其他國家的君主專職用人不一樣,趙武靈王不僅要用人要制定國家的戰略方針,還要插手到國傢俱體的行政事務裏頭。這就極大地牽扯他的精力,沒有辦法專心致志滅掉中山國。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第3張

而中山國不是個小國,想要滅掉它必須集中全力。於是,在趙武靈王的腦海中就涌現出了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讓自己的兒子提前接班,把國傢俱體的行政事務都交到他的手上,自己則專心負責帶領軍隊滅掉中山國。

鑑於自己的兒子年紀還太小,避免他被那些貴族帶壞。於是就把幫助自己主持胡服騎射的心腹大臣肥義,給趙惠文王作老師。

後來的事情果然按照他的預料發展,專心致志於搞外交軍事的趙武靈王。運動一系列非常巧妙的外交、軍事手段。在沒有引起周邊大國強力反彈的情況下,居然把中山國這個中等強國給吞併了。

要知道吞併一箇中等強國,很容易會引發國際社會的反彈,因爲這種行爲會打破天下勢力的均衡。比如齊國吧,他後來吞併了宋國,結果就引發了五國伐齊。

但是趙武靈王很快就發現,滅掉了中山國這個仇敵,雖然讓他在趙國國內的威望如日中天,但趙國的權力正在飛快地從他的手中流失。因爲他過早地把兒子扶上了王位,導致國內的各方勢力都覺得未來天子的身份已經確定了,可以放心大膽地下注了。

而年輕的趙惠文王,明顯比人到中年的趙武靈王更有前途,大家會站隊誰就不言而喻了。

趙惠文王這個時候還是太子的話。他這個太子的身份就不能說是十拿九穩,就像他的哥哥公子章一樣,說不定哪天天降橫禍,毫無理由地就被廢掉,所以大家是不敢隨便站隊的。

但是,等他當了國君之後,徹底把君臣名分給坐定了,大家就可以放心大膽下注。這是趙武靈王給自己挖的一個大坑啊,如果他當初讓太子監國,情況都比現在這樣好得多啊。

貪慕虛名空餘恨

趙武靈王決定要把權力從親生兒子手上奪回來,皇位面前沒有父子親情,這會他想起了公子章。公子章無緣無故被廢了太子之位,正憋着一肚子的怨氣呢,還有比這更好的刀子嗎?

於是,趙武靈王在朝廷上提出決議,希望把趙國分成兩半,一半給公子章,一半給趙惠文王。毫無疑問,這個荒唐的決議,很快就被趙國上上下下給駁了回來。

當時列國兼併這麼激烈,大家吞併領土都還嫌來不及呢,你還敢把國家分成兩半?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第4張

但趙武靈王壓根就沒指望他們會通過這個決議,他是一代雄主,怎麼會蠢到把國家分裂成兩半這種地步呢?他這麼做,實際上就是要給公子章站臺,我現在又後悔了,準備把這個大兒子扶上位,你們做好站隊的準備哦。

還有就是要徹底把公子章的野心給撩撥起來,讓他之後能夠心甘情願地爲自己火中取栗。可是趙武靈王卻算錯了一樣東西,人心。

他覺得只要自己表態暗示,就能一呼百應,可現在大傢伙都已經拋棄公子章,把籌碼押到了趙惠文王的身上,就算是賭博都講究個買定離手,更何況是皇位繼承這種事情呢?

要是公子章回來了,如何看待他們這些叛徒,輕則前途不保,重則抄家滅族啊。你這想一出是一出,無異於拿我們的身家性命開玩笑呀。

更要命的是,當時趙武靈王想要重新奪回權力,並不僅僅是貪戀權力那麼簡單。他是想要在胡服騎射的基礎上,採用楚國道家大賢鶡冠子的天曲日術在行政和經濟兩個領域上,進行第二輪變法,這件事情讓貴族們直接動了殺心。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以巡視陵墓爲藉口,讓趙惠文王和公子章兩個人跟着他到沙丘去尋找龍穴。

他這個藉口找得很好啊,爲父親尋找墓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趙惠文王膽敢拒絕,那就是不孝。趙武靈王可以名正言順地廢了他。可如果他來了,那公子章就可以趁機發動叛亂,殺掉他。

可惜啊,百密一疏,相伴三十年的老相國肥義,察覺到了趙武靈王的心思。在公子章設下鴻門宴,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召趙惠文王赴會時,他勸阻了趙惠文王,孤身一人前去打探。

眼見陰謀敗露的公子章,狗急跳牆發動叛亂殺了肥義,趙惠文王則因爲肥義的安排,躲過了這一劫。

之後公子章則假裝挾持趙武靈王,動用趙武靈王的護衛隊繼續追殺。這個時候,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是趙武靈王本人的態度。

趙武靈王一生英勇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是因爲什麼? 第5張

我們前面說過,趙國的野戰軍團可全都在他的手上,趙惠文王手上只有一些首都衛戍部隊和皇宮護衛,跟擁有趙武靈王衛隊的公子章其實是半斤八兩。如果他公開表態支持公子章,那麼公子章就不是叛軍,趙國各路軍隊就會站在他這一邊,幫他幹掉趙惠文王。

但是這樣一來,趙武靈王就難免會落下一個以父殺子的罵名。趙武靈王掌控全國軍隊,想要發動武裝政變,把兒子拉下臺輕而易舉。之所以費盡心思把公子章拉下水,搞這麼一出,不就是爲了避免這個惡名嗎?他是名震天下的趙武靈王,豈能有污點。

可他這麼一搞,就導致了公子章的處境非常尷尬。趙武靈王沒有公開表態,他就始終頂着一個叛軍的罵名,趙國的軍隊就不敢隨意站隊。

而與此相反,趙惠文王則是名正言順的趙國君主,趙武靈王不表態的情況下,軍隊就會被他拉攏過去,一旦公子章短時間內不能拿下趙惠文王,趙國軍隊逐漸聚攏到對面,就會導致了他的劣勢越來越大。

最後局面甚至脫離了趙武靈王的掌控,將軍們都站了隊,現在就算趙武靈王出來表態,都沒用了。貴族們一看這個機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兵把沙丘行宮團團圍住把趙武靈王活活餓死。

可憐英雄氣,到此夢黃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