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最憋屈謀士范增:已勝券在握卻功敗垂成

歷史上最憋屈謀士范增:已勝券在握卻功敗垂成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千多年前的楚漢相爭,爲後世提供了一大羣英雄人物,那是漢人精英的一次集中展示,直到今天仍讓人心嚮往之。

在這些英雄中,有一種人不必上陣殺敵,也不必在大後方的根據地殫精竭慮,他們只需要跟在主公的身邊,搖一搖羽毛扇就可以了。這種人的名字,叫做謀士

他們看起來很輕鬆,很瀟灑,但他們的三言兩語,往往就能頂得上千軍萬馬。他們的武器只有一樣:頭腦。

亂世,必出大謀士。在楚漢時期,至少有兩個半謀士,堪稱帝王師。兩個,是張良和范增;半個,是陳平。

歷史上最憋屈謀士范增:已勝券在握卻功敗垂成

其中,張良和范增的帝王術,都是傳統的、主流的帝王術,比較正,彷彿武俠中的少林、武當;而陳平的帝王術,路子比較野,多屬於陰謀,但好使,藥到病除,就像武俠裏的魔教。

劉邦說,“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就是因爲陳平太邪性。所以,陳平算半個。

作爲劉邦的謀士,劉邦的勝利,也讓張良和陳平成爲勝利者;而作爲項羽的謀士,項羽的失敗,也讓范增成爲失敗者。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所以我們不去比較這三人誰更厲害——這是無法比較的。

勝利者總是熱鬧的,有無數人去寫,我就不湊熱鬧了。我更想寫的,是失敗者范增。因爲范增失敗得實在是憋屈。

范增投靠“項家軍”的時間比較早,那時候,項羽的叔叔項梁還活着,項羽還只是個小字輩。那時候,“項家軍”還沒有發展到後來的勢不可擋。“項家軍”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正是因爲范增貢獻的一計:找到楚王的後裔,立他爲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見,秦朝末年,楚人的革命性是非常強的。陳勝、吳廣是楚人,項梁、項羽也是楚人。可是怎麼能把所有楚人彙集到自己的大旗下呢?很簡單,把楚王找出來。“楚王”就是楚國的超級品牌,有了這個品牌,大家就願意跟着你一塊幹。

這一招太厲害了,它是戰略性的計謀,可以影響全局。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許就是跟着范增學的。

憑藉這一招,范增在“項家軍”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小字輩的項羽,後來稱呼他爲“亞父”,由此可以推定,項梁是視范增爲兄弟的。

可惜,項梁早早地就戰死了。項羽當了老大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范增是言聽計從的。那一段時間,是“項家軍”最輝煌的時候,打遍天下無敵手。

歷史上最憋屈謀士范增:已勝券在握卻功敗垂成 第2張

後來,一個叫劉邦的傢伙開始嶄露頭角。項羽一直到死都沒看透劉邦,但范增早早地就把劉邦認定爲項羽的對手,必除之而後快。

那時候,項羽佔據着絕對的優勢,幾乎可以爲所欲爲。范增與項羽商定,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可惜,項羽婦人之仁、優柔寡斷,不顧范增三番五次的暗示,竟然放跑了劉邦。氣得范增怒罵:“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絕對的優勢,放大了項羽的傲慢,也許,他覺得可以不必依靠“亞父”了。但陳平知道範增對於項羽的意義。所以,他說服劉邦,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對項羽和范增採用了離間計。

陳平的謀略,都是出於對人性弱點的利用。他利用了項羽的膨脹、自負、多疑,以及寡情,也利用了范增的清高、剛烈。結果,一擊即中,項羽開始不信任范增。而范增也不是不要臉的主兒,他主動辭職,走了。

不久後,急火攻心,范增背上長了個大瘡,並因此喪命。

失去范增的項羽,就像一艘沒了舵手的巨輪,最終在烏江邊觸礁身亡。在那一刻,項羽會想起自己的“亞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