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道光皇帝爲何要那麼節儉?不到節日不吃肉!

道光皇帝爲何要那麼節儉?不到節日不吃肉!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光皇帝一生崇尚節儉,他下旨削減了各地的貢品,並將宮廷每年的開銷降到20萬兩;他以身作則,使用的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餚;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又規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爲了迎合道光帝,官員們上朝都穿着打補丁的衣服,見了面往往互相哭窮。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六代君主,其在位的29年間(1821年—1850年),清王朝正處於由盛轉衰的拐點上,道光帝一生勤政圖治但無力迴天。不過,他在位期間崇尚節儉,顯示了較好的品德素養。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海”,享盡人世間的尊榮富貴,但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而且畢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

道光皇帝爲何要那麼節儉?不到節日不吃肉!

網絡配圖

道光元年(1821年),初登大寶的道光皇帝做出了一個果斷的決定——停止各省向皇家進貢。按照以往的慣例,各地官員每年要定期向皇室進貢本地的土特產,如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雲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的瓷器等等。道光帝認爲這有違節儉的初衷,並且自乾隆朝以來,很多地方的貢品早就超越了“土特產”的範疇,改爲向皇家進貢“高檔奢侈品”,這不僅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而且幾近行賄受賄,所以,道光帝斷然下令停止進貢。

道光皇帝的決定讓各地官員左右爲難:一則摸不清皇帝的指示能否當真,再則辦貢一事涉及多方利益。經過深思熟慮,官員們不顧禁令,依然把貢品送到京城,同時向皇帝解釋:這體現着臣民的一片孝心,而且都是些水果蔬菜之類的“尋常之物,非珠玉可比,價廉值賤”,希望皇帝不要拒絕。

這一次輪到道光皇帝爲難了。想處分違旨進貢的各省官員,但法不責衆;若將這些貢品退回各省,運費又是一大筆開銷;如果接受了這些貢品,豈不又是出爾反爾?經羣臣商議,最後決定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停止進貢奢侈品,其他貢品的種類和數量也有所減少,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比如,根據《清宣宗實錄》記載,原來規定盛京(今瀋陽市)每年向皇家進貢“香水梨”2000個,現在削減到200個。盛京官員又來饒舌,說皇家那麼多人口,200個梨哪裏夠吃?道光帝說:不吃,留着上供用,200個足夠了。

削減了貢品之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的開銷降到20萬兩,而事實上,皇宮每年至少需要40萬兩才能支應得開,宮廷生活頓時艱難起來。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他使用的都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餚,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三浣”即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就是一個月,皇帝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他的衣服不多。又規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后妃們上下平衡,苦苦支應,才勉強把日子過下來。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惠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便爲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心想皇家御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滷麪。後來聽說,爲了籌辦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口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爲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千秋節(皇后生日)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宴席一律取消,爲皇后祝壽賜宴算是破了例。

道光的節儉也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皇帝爲何要那麼節儉?不到節日不吃肉! 第2張

網絡配圖

道光十一年夏,他作《御製慎德堂記》,告誡皇子皇孫祖宗創業不易,切勿“視富貴爲己所應有”,應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爲物慾所誘,居處勿爲淫巧所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於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爲哉”。萬乘之尊的帝王能認識及此,實在難得。

婚禮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道光帝有9個兒子、10個女兒。除夭折之外,兒子中長大成人的有6位,公主有5位。道光帝得子較晚,在他逝世的時候兒子大多未到議婚的年紀,但他指示將來婚禮一律從簡,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備妝奩也不得奢華,否則,不僅將奢靡之物擲還,還要加以處分,兒媳給公婆的各種禮物也一概豁免。至於公主出降(民間叫出嫁),費用不得超過2000兩白銀,額駙家對皇家的聘禮也相應減少,在公主下嫁前額駙家應進的“九九禮”則乾脆免掉,這樣也使皇家省去了招待額駙的筵席開支。後來雖又恢復了“九九禮”,但改爲象徵性的“羊九隻”,依然不設宴,把羊收下送至御膳房,與客人寒暄幾句就端茶送客了。

道光皇帝崇尚節儉,並希望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旦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面露不悅之色,甚至規定旗人官員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會加以處分。道光十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裏演戲宴樂,道光帝就立即革了他的職務。經過道光皇帝這番倡導,京城的官員確實多有收斂。《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道光間風俗尚樸素,酒席無新花樣”,又說這期間的穆彰阿、耆英之類的權臣“若謂之誤事則有之,謂其貪瀆則不然”。

    當時,官員們上朝都穿着打補丁的衣服,見了面往往互相哭窮,或互相交流節儉的經驗。道光皇帝哪裏知道,此時京城裏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髒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爲自己的節儉已經深入人心,不禁省儉得越發起勁。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卻陽奉陰違。內務府大臣由皇帝的親信擔任,皇帝若揮金如土,便可趁機漁利,現在道光皇帝一毛不拔,內務府叫苦不迭。據《春冰室野乘》記載,有一天,道光帝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一種最普通的民間麪食,於是派太監去御膳房傳旨,不料廚師卻以“不會做”一口回絕。道光帝沒吃上片兒湯並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求見,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召見詢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專制“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白銀的開辦費。道光帝說,民間一碗片兒湯不過40文制錢,讓太監去買就是了,何必增設專門的膳房。

道光皇帝經常跟內務府鬥智鬥勇,爲了防止內務府官員“報花賬”,他經常向大臣打聽民間物價情況,比如肉蛋的價格等等。衆臣不知其詳,本想緘口不言,但皇帝一再追問,有時就信口胡說。內務府大臣爲此常常提心吊膽。

道光皇帝爲何要那麼節儉?不到節日不吃肉!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然,道光皇帝崇尚節儉,也不乏過分之處。比如,大臣來京覲見述職,如果皇帝高興,就會留下吃頓飯,名爲賜宴。道光帝雖也賜宴,但說完賜宴,大臣就得出宮自己去吃飯,皇帝是不會真請他們的。上諭一發,天下皆知,被賜宴者有了面子,難道還當真想吃這頓飯?此外,在海防、邊務、黃河治理等問題上,大臣一提到撥款,道光皇帝即面露不悅。這就不是節儉,而是摳門吝嗇了。

道光皇帝崇尚節儉,一則是生性吝嗇,視節儉爲理想、樂趣;再則,是以此作爲挽救財政危機的一種對策。當時中國是農業社會,財源有限,既然生財無道,便只有在節儉上下工夫了。實際上,道光皇帝的節儉主要是節制了自己,離開了北京,官場生活依然故我,梨園聲色,飲食精靡,變本加厲,官員、鹽商生活豪奢,這都是他想不到的。

道光帝厲行節約,雖然爲國家節省了一些經費,體現了節儉的美德,但朝廷當時面臨的經濟危機不是僅靠節儉就能解決的。道光帝的節儉包含着嚴格自律、關心民生疾苦的用意,他的最終着眼點還是王朝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