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名將蒙恬爲何不造反?斬斷龍脈只是藉口

名將蒙恬爲何不造反?斬斷龍脈只是藉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大秦帝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蒙恬手握秦國最爲精銳的三十萬長城軍。這支部隊,北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是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部隊。這支部隊,跟誰蒙恬多年,中高級將領幾乎都是蒙恬的人馬。只要蒙恬假託皇帝詔令,擁護太子扶蘇,打回京城,趙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條。

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明明知道是假傳詔令,太子扶蘇自殺了。明明知道是假傳詔令,蒙恬也拱手交出了兵權。實在讓人不可解。

扶蘇的緣由,我們另外再說。本文單說蒙恬。

名將蒙恬爲何不造反?斬斷龍脈只是藉口

網絡配圖

蒙恬被賜死時,自己對自己做出了一番評價: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蒙恬說,我的罪過本就應當被處死。爲什麼呢?因爲我修建了一條橫跨東西,長達萬里的長城。修建長城的時候開山鑿河,這中間或許有傷及大秦龍脈的地方?或許,這就是我蒙恬的罪過吧。

龍脈之說,虛無縹緲。況且,大秦只是將六國長城連貫起來,長城的主體工程,早在大秦一統天下之前就已經修成了。

很明顯,這是蒙恬的託詞。

在《史記·蒙恬傳》中其實已經約略透漏蒙恬真正的死因。

司馬遷評價蒙恬說:“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爲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爲名將,不以此時彊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衆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

司馬遷說,我到過北疆,從大秦時代修建的直道迴歸。沿途觀看蒙恬修築的長城關隘。發現工程確實浩大。這體現的,是大秦王朝對百姓的奴役不遺餘力。在秦國剛剛平定天下的時候,各地百姓還沒有真心歸附。在那個時候,,身爲大將的蒙恬,本應當向秦始皇進諫,讓百姓休養生息。可是,蒙恬“阿意興功”,如此,才落得兄弟被誅殺的下場。

那麼,司馬遷說得阿附秦皇獲得功勳是什麼事情呢?當然是說北擊匈奴。

名將蒙恬爲何不造反?斬斷龍脈只是藉口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時的匈奴很強大,但是,並沒有強大到需要秦朝傾國遠征的地步。我們結合歷史就可以發現,匈奴在冒頓單于時達到極盛,開始犯邊。在前幾十年,匈奴還不足以威脅到大秦帝國。

蒙恬掌管大秦兵馬的時候,天下已經接近一統。身爲一國統帥的他,沒有一場拿得出手的滅國級戰役。這樣蒙恬和前代諸如白起、王翦比起來自慚形穢。於是,當小部匈奴擾邊時,蒙恬建議修竹長城,大舉征討。一來滿足秦始皇好大喜功的脾氣,二來也可以趁機建立功勳。

而修竹長城,大舉征討,正是激起天下民變的導火索。

史書有這樣一段記載:(秦二世)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請之。

當使者來到長城大寨,宣讀詔令要賜死扶蘇時,蒙恬或許很吃驚,卻並沒有懷疑之心,也就是反抗之心。等到扶蘇已經死了,他聽說使者也要殺死他,這纔有所懷疑,並且上書朝廷詢問緣由。也就是說,在蒙恬看來,即便秦二世時僞造詔令稱帝,殺掉太子扶蘇,也必須仰仗他蒙恬。於是,扶蘇死的時候他沒有動手。等到自己有危險了,他才着急了。

蒙恬一着急,情況很可怕。使者不敢下手了,連忙請示秦二世。秦二世接到了蒙恬的上書,“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還真的想要釋放蒙恬。是趙高從中作梗,害死了蒙恬。

胡亥爲何原諒蒙恬,趙高又爲何要還是蒙恬呢?

因爲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叫做蒙毅,兩人一內一外,深得秦始皇信任。兩人都是將軍,掌握京城和地方的主要兵力,於是“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既然兄長扶蘇已經死了,蒙恬也表示了誠意,於是,秦二世胡亥想要召回蒙恬,委以重任。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擔任宰相。可那樣一來,趙高精心設局想要掌控朝政的計劃就要泡湯。

名將蒙恬爲何不造反?斬斷龍脈只是藉口 第3張

網絡配圖

於是,趙高誣陷蒙恬,說當初始皇本就想讓胡亥繼位,是蒙恬勸阻才立扶蘇爲太子。胡亥想到最近幾年蒙恬和大哥的關係都很親密,就懷疑蒙恬在欺騙自己。最終,胡亥下達了賜死蒙恬的詔令。

到這時,蒙恬還不肯死。他告訴使者,要面見二世,並且強調”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自己爲什麼沒有背叛呢?就是因爲顧念先帝厚恩,並且舉了周公輔佐周成王的例子,表示自己一定會對新君效忠。

到此,蒙恬邀功貪生的嘴臉已經一清二楚了。

可是,使者告訴蒙恬,皇帝不可能見你,你死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蒙恬才慨嘆自己挖了龍脈,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