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神韓信的成名戰:率殘兵北伐平定三個諸侯國

戰神韓信的成名戰:率殘兵北伐平定三個諸侯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彭城之戰中,劉邦的56萬聯軍不敵項羽的3萬精兵,劉邦的軍隊一直敗退到滎陽才站穩腳跟。但防線穩固後,劉邦的後方卻出了問題,諸侯聯軍的趙國、代國、西魏國相繼叛漢。劉邦派韓信北上平叛,但劉邦又在韓信平叛的過程中,不斷抽調韓信的精兵去補充滎陽的兵源。那麼,韓信帶領剩下的老弱之旅,他能夠連續平定三個反叛的諸侯國嗎?

劉邦在漢二年4月攻佔了彭城,結果吃了個大敗仗,5月他撤到了今天河南的滎陽,並且在滎陽築起了一道非常有效的防線,遏制一路敗退的狀況。剛剛把戰線穩住,劉邦的煩心事又來了,就是聯軍的諸侯出了問題,出在一個西魏國,一個趙國,一個代國,趙國在上一集已經提到過了,趙王是姓趙名歇,趙歇叛漢。趙歇叛漢的原因是因爲代王陳餘的挑唆,因爲陳餘當年給劉邦提出出兵條件你殺張耳,劉邦找了一個長得像張耳的人殺了,把頭給人家送過去,忽悠住人家陳餘,所以陳餘加入聯軍,趙王也加入了。等到後來發現張耳沒有死,這陳餘不幹了,所以代國退出,趙國退出,西魏王魏豹的退出最富有戲劇特色。西魏國是怎麼退出來呢?他給劉邦提了個要求,我要回家去看父母,請假了,回家省親了。一過黃河魏豹就下令把黃河渡口給封鎖住。劉邦對趙王、代王的叛變沒有采取行動,西魏王魏豹的叛變,劉邦立即感到問題很嚴重,因爲西魏國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西魏國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山西,山西的地理位置對於劉邦來說太重要了,從山西南下可以切斷劉邦所在的滎陽的補給線,他可以打滎陽的後方,這是南下;從山西西進可以打到現在劉邦的關中根據地,魏豹一叛變劉邦特別急。那麼爲什麼魏豹會叛變呢?這裏邊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魏豹一叛變,劉邦就想打魏豹,但是他沒有兵,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派了一個他手下非常有名的說客叫酈其食去勸魏豹重新回到漢軍陣營來。

魏豹給酈其食說了一番話,魏豹說“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說人活一輩子非常短,短到什麼時間呢?“白駒過隙”,“白駒”就是白馬,“隙”就是門縫,一匹白馬奔跑過去,在那個門縫中間就是一閃而過,而漢王劉邦這個人罵起其他的諸侯就像罵奴僕一樣,我實在受不了,所以我不願意再回到劉邦陣營裏,但這不是魏豹叛漢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個原因,彭城之敗以後,當時天下的局勢是楚強漢弱。魏豹還有一個不爲人所知的叛漢的理由,就是一個祕密,這個祕密和魏豹的一個嬪妃有關,魏豹有一個嬪妃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這個人叫薄姬,薄姬的母親是當年和魏國的宗室私通生了薄姬,生下來以後,她女兒長得很漂亮,長大後就找了一個善於相面的相面大師給她女兒看相。這個相面大師告訴薄姬的母親魏媼,說你的女兒將來必生天子,將來一定生個皇帝,做母親的把這話悄悄告訴她女兒。等到魏豹成了魏王以後,魏媼就主動把自己這個漂亮女兒送到魏王的宮殿裏面,成了魏豹的嬪妃。做了魏豹的嬪妃以後,薄姬就把這個祕密告訴了魏豹,說我入宮之前有人給我相過面,說我將來必生天子。魏豹一聽,史書記載叫“獨喜”,心裏特別高興。你想入宮薄姬將來生天子,那魏豹想着我應當是天子的什麼?我是天子他爹,天子的爹是什麼?老天子。所以魏豹叛漢還有一個祕密,就是他覺得這個薄姬將來要生上一個皇帝,是不是應着我有可能當皇帝的呢?我跟着劉邦乾乾嘛呢,跟着劉邦干將來劉邦當皇帝了我不能當皇帝,我自己拉起一股隊伍來,將來幹成了,說不定將來我當皇帝,這個嬪妃再生一個小皇帝。

戰神韓信的成名戰:率殘兵北伐平定三個諸侯國

其實魏豹算錯了,魏豹少問一句話,就是這個女人是給哪個男人將來生天子,這句話他沒問。就差這麼一點點,結果鬧出一個大問題來,魏豹叛變了,後來魏豹被殺。魏豹被殺以後,他老婆也被人家“沒收”了,“沒收”到劉邦那兒去了,劉邦就把她送到輸織室,就是織布的地方,魏豹的嬪妃就做了劉邦王宮裏邊織布坊的一個織布女工。因爲織布坊都是女工,劉邦特意去看一看,結果發現這個薄姬很漂亮,就立即從織布女工提拔了一下,提拔到王宮裏來了。提拔過來以後劉邦忘了,結果一年多也沒有召她。後來有一次,薄姬有兩個發小,她三姐妹關係非常好,她這兩個發小也進了劉邦的後宮,但這兩個人很幸運,都被劉邦看中了,而且寵幸了。所以有一天,就是在滎陽作戰的時候,在滎陽對峙中間,劉邦的結髮夫妻這個時候正在項羽的陣營中間做人質,劉邦就和他很寵幸的這兩個嬪妃在一塊兒聊天,這倆人就說起來,她們三個發小當年在一塊小時候玩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說過一句什麼話呢?“先貴無相忘”,就是咱們三個人中間誰將來得到寵幸了,別忘了另外兩個人。現在她兩個人都得到寵幸了,她倆就談起來薄姬。結果她倆說這個話被劉邦聽見了,劉邦就問,你們說那個人是誰?然後這兩個人把這個經過整個說了一遍。劉邦聽過以後,就說這樣吧,今天晚上召她來侍寢,就把這個薄姬召過來了。其實薄姬很會說話,她見到劉邦以後第一句話就說,我昨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條蒼龍盤在我的腹部。劉邦就說了兩句話,“此貴徵也”,這是一個非常吉利的徵象,“吾當爲汝成之”,我來成全你這個夢。兩個人就住了一晚上,這一夜一住薄姬竟然懷孕,而且生了一個男孩,劉邦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劉恆,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文帝。所以那個相面的說的對,說此女當生天子是對的。魏豹搞錯的就是他沒有想這個女的和誰生天子,他忘問這一點了

當然魏豹叛亂是有他的資本的,魏豹很能打仗,魏豹過了黃河以後,就在蒲阪,就是今天山西的永濟縣做了重點防護。那麼韓信怎麼打呢?韓信還是用當年和章邯打仗那個辦法,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換句話說叫聲東擊西,韓信就在魏豹重點防範的對面,臨晉關的黃河渡口集中了大量的船隻,大量的軍事物資,還派了一部分士兵給了魏豹一個假象,說漢軍要從臨晉關這兒強渡黃河,所以魏豹重點防範的就在這兒。但是韓信的主力卻是悄悄地向西開拔,一直走到今天山西的韓城,在少樑渡口偷渡。怎麼偷渡黃河呢?韓信找了一些大葫蘆,還找了一些大甕,把那個口封住,葫蘆跟甕捆在一塊兒,在上面紮成木筏子,底下就是葫蘆、大甕,它有浮力,士兵們就在這上邊偷偷地渡過去了。渡過去以後,魏豹還在蒲阪那兒重點防範,韓信帶着軍隊過去以後,首先就把西魏國的一個重鎮安邑給拿下來。然後派曹參去打東張,因爲東張離蒲阪很近,就在蒲阪的東邊。一打東張魏豹就害怕了,因爲他怕漢軍抄他的後路,所以他就匆匆忙忙從蒲阪撤兵,想回安邑,回到安邑這個重鎮去。結果走到路上聽說安邑被韓信佔了,魏豹就向東逃,韓信跟曹參就追,在追逐中又打了兩仗,魏豹都打敗了,最後魏豹戰敗被俘。

韓信去打魏豹的時候是8月份,到了9月份,韓信的軍隊就攻佔了平陽,就今天山西最南部的一個重鎮,叫臨汾,把魏豹的父母親、妻子、兒女全抓住了,西魏國滅亡了。韓信這一次滅魏,兩個月把魏國給滅了,滅魏是韓信奉劉邦之命迫不得已的做法。滅了魏以後,劉邦的做法很絕,韓信不是滅了魏嗎?劉邦就派人過去把韓信的精兵全部抽走,給韓信留下老弱,給他下了個任務,你繼續再打。把他的精兵全帶走了,精兵帶走幹什麼呢?補充滎陽戰線上兵源的損失。當然還有一個目的,有人說劉邦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削弱韓信的實力。

韓信帶領他的軍隊下一個目標就是代國,代國在今天太原,山西的北部是代。代王是陳餘,代王是趙王封的,但是陳餘不在代國,陳餘是在趙國輔佐趙王。當時代國只有一個國相叫夏說,就這個人在那兒支撐局面,夏說這個人不懂軍事,所以韓信帶兵去滅代的時候,這個仗打得非常容易,他派手下的大將曹參去滅代,結果夏說不是在那兒防守,而是也來找韓信打,兩軍打了個遭遇戰,遭遇戰一仗打得代國的軍隊全部崩潰,夏說也被曹參給殺了,一仗把代國給滅了,韓信就把山西全省都給佔了。山西的中部、南部是西魏國,山西的北部是代國,韓信下一個目標是翻過太行山滅趙。當時翻越太行山非常艱難,特別是從代國到趙國去要經過一個關,這個關叫井陘關,是太行八徑之一。爲什麼叫井陘?就是這個地方周圍全部是崇山峻嶺,非常高,中間是個低窪的地方,就像一個井一樣,所以叫做井陘。這個井陘兩邊都是陡峭的山崖,不能走,只有西邊有一個100多里長的一條小路,這個小路很窄,窄到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排,韓信要走這100多裏地的山路,才能進入趙國的國境。


那麼趙國怎麼辦呢?趙王歇和他的國相就是陳餘,兩個人集中了趙國所有的軍隊,號稱20萬,就在井陘等着韓信。韓信有多少軍隊呢?3萬,趙國多少軍隊呢?號稱20萬,所以井陘之戰是韓信一生中非常經典的一次戰役,這一仗很難打。

當時趙國的一個名將叫李左車,這個人有兵法傳世,李左車提了個建議,他說韓信要走這個路,他一定是主力在前,他的糧草輜重在後,你給我三萬人馬我去奪他的輜重,把他的糧草輜重給他燒了。然後我用騎兵在他後面打,你們在前方只要做到什麼任務就行了呢?你們在前邊就是深挖戰壕,堅守不戰就行了。我在後面斷他的糧道,他這三萬軍隊如果沒有糧食吃,不用超過10天,韓信跟張耳的頭就可以掛在你的大軍軍旗之下。

這是李左車的意見,非常厲害,也是個正確的意見。但是,指揮趙國的實權是在陳餘的手裏,陳餘是個書生,也懂得兵法,陳餘他堅持一個原則,就是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我們是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拒絕李左車的意見。

韓信派人打聽到李左車的意見被否決了,韓信的三萬大軍才走到離井陘30裏地的地方停下來了,停下來以後,兩軍相距了20裏地,一邊是3萬,一邊是20萬。韓信當天晚上就下了兩道命令,第一道命令,他挑選了兩千個騎兵,給每一個騎兵一個任務,帶了一面紅色的漢軍的軍旗,讓這兩千騎兵抄小路騎馬,走到可以看見趙軍大營的地方埋伏下來。明天開戰趙軍會傾巢出動,當他們傾巢出動的時候,你們這兩千人的任務就是跑到趙國的軍營中間,把趙國的旗子一拔,插上漢軍的紅旗,拔一個旗,插一個旗,兩千人帶兩千面旗去,給我插上兩千面旗任務就算完成了。這是他埋伏下一支軍隊,然後讓他的大部隊一萬人背水列陣,背後是水,是河,排軍陣。第二天一早天一亮,趙軍一看韓信的漢兵是背水列陣,這是兵家大忌,背水列陣沒有退路,所以都哈哈大笑,認爲韓信不懂兵法。而這邊韓信呢,他帶着一萬多人打着大旗敲着戰鼓,排着整齊的隊伍,開到趙軍的大營門口去跟趙軍挑戰,結果趙軍出來了,跟漢軍打。當然趙軍的士兵多,漢軍的士兵少,而且韓信下令打一會就撤,但撤的時候要把所有手裏的軍旗和戰鼓全扔了。

戰神韓信的成名戰:率殘兵北伐平定三個諸侯國 第2張

古代打仗有一個規矩,軍旗跟戰鼓最重要,如果打仗中間誰能繳獲了一面旗,或者搶了一盤鼓,回來要受重賞。所以韓信一撤退就把軍旗、戰鼓全扔了,扔得滿地都是。趙軍的士兵隊形就亂了,都去爭着搶戰旗、戰鼓。然後韓信就帶着他剩餘的一萬人退到背水列陣的大營之中,趙兵攻過來,漢軍就在韓信的指揮之下雙方對峙。由於韓信的軍隊沒有退路,所以人人殊死搏鬥,這個仗打得非常慘烈。漢軍死活不退,趙軍沒有辦法,明天再打就撤回去了。等他們轉過頭來一看傻了,原來趙軍的大營中插的自己的軍旗全沒了,全是兩千面漢軍的紅旗。所以,趙國的20萬大軍都以爲大營被攻佔了,趙王被抓了,軍心一散,20萬人一鬨而散成爲散兵。趙國的大將殺了很多逃兵,想阻止軍隊的潰散,但是阻止不住。然後韓信大開營門,帶領他的軍隊重新殺回來,在亂軍之中殺死了陳餘,活捉了趙歇,把趙國的20萬軍隊一舉殲滅,這就是非常有名的井陘之戰。

井陘之戰一結束,韓信手下的人都來請功,交出來我俘虜了多少人,我抓獲了多少人,交了多少東西,最後問韓信這仗怎麼能打勝,兵法上講的歷來不是如此,爲什麼我們卻能夠打勝,你這個背水列陣不在兵法。韓信說,兵法上有兩句話,叫“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就這麼兩句話。他說你想想我手下是什麼軍隊,我這三萬人可不是精兵,精兵全被漢王劉邦抽走了,這是新參軍的新兵,等於是我領着一羣老百姓在打仗。我領着三萬老百姓打仗,如果我把他們放在能逃命的路上,一打仗全逃了,我只有把這三萬老百姓放在沒有可逃的路上,老百姓才人人各自爲戰,我才能打贏。底下所有的將領聽完都非常佩服,認爲井陘之戰勝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背水而戰”,迫使每一個老百姓都得爲自己的生存去玩命。實際上再補充講三點,韓信這一仗之所以能夠打贏還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叫主客易位,主人跟客人交換了位置。什麼叫“主”,什麼叫“客”呢?這就是打仗有進攻,有防守,往往進攻的時候軍隊一定要多,防守的時候軍隊可以少,而韓信打井陘之戰兩個不利條件,就是3萬對20萬,本來自己就人少,還要充當進攻的角色,所以這個仗不好打。再一個,地形不利,韓信怎麼來主客易位呢?他先搞了一個一萬人佈置一個背水列陣,然後帶了一萬多人出去打一下,假裝戰敗就退回來了,退回來這兩萬多人全部在防守,趙軍的20多萬變成進攻方了。本來自己是進攻一方,現在換了個,讓對方成爲進攻,自己成爲防守,這就叫主客易位。第二叫陣型合一,打仗要佈陣,冷兵器時代的佈陣最常見的是兩種陣法,一種是方形陣,無論是正方形、長方形,叫方形陣,方形陣的特點是有利於進攻,方形陣的弱點就是兩翼很薄弱。打仗還有一種陣法叫環形陣,就是把軍隊佈置成一個圓,把戰車圍起來,所有的士兵都在戰車旁邊佈置成一個圓。這個環形陣特別容易防守,就是它沒有一個薄弱環節,它把分散薄弱的士兵抱成一個團,然後來防守。背水列陣就是利用了這個環形陣的陣法,因爲背水列陣的時候,後邊是水,你不用擔心趙軍會抄你的後路,後面不可能有趙軍。兩邊也是水,兩邊也不可能趙軍過來,後邊左右都不用防,防的只有正面,所以韓信把所有的軍隊都放在正面來防守。趙軍是死攻,漢軍是死守,能夠守得住,他其實只防正面這一面。第三個原因是奇正相和,正就是常規,常規爲正,變化爲奇;防守爲正,偷襲爲奇。韓信這個打仗是正和奇都用了,所以叫奇正相和。

(韓信北伐平西魏國、滅趙國,幾場仗打得是有聲有色,尤其是在井陘之戰中,以3萬老弱之兵大敗20萬趙軍,更是韓信軍事生涯中的成名之作。但趙王如果聽從部將李左車的建議,也許勝利的天平就不一定向韓信傾斜了。那麼,井陘之戰後,李左車的命運會怎樣呢?)

當然,韓信這一仗打得很漂亮,是中國軍事史上又一個經典戰役。這個仗一打完,韓信立即下令活捉李左車,李左車當時建議要斷他的糧道,誰要能活捉李左車,我要重賞。果然,一會兒把李左車給綁着送過來了,一綁着送過來,韓信馬上給李左車鬆了綁,然後讓李左車坐了上座,向他請教問題。韓信問,我想北滅燕,東滅齊,該怎麼做才行?李左車說,敗軍之將不能談這些事,我不能談。韓信說,當年有一個高人,他在虞國,虞國滅亡了,他到了秦國,秦國稱霸了,此人並不是在虞國是個笨人,到了秦國變成一個聰明人。原因在於虞國的國君不聽他的不用他,到了秦國以後秦國的國君聽他和用他,這個人是誰呢?百里奚。百里奚在虞國,虞國滅亡了,百里奚到秦國,最後做了秦國的相國。所以,如果是趙王聽了你的意見,我韓信早被你抓了俘虜,正因爲趙王和陳餘不聽你的,我今天才有機會向你請教問題,我真心向你請教的,你不要推辭。

李左車見韓信很真誠,也被真誠感動了,李左車說了兩句今天都在傳誦的話,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再聰明的人有失算的時候,再笨的人也有看準的時候,陳餘非常熟悉兵法,結果一次敗仗命丟了。現在你的強處是什麼呢?你的強處是你取得這一連串的勝利,涉西河、擒魏王、殺夏說、滅代國,井陘之戰一個早晨你把趙國20萬大軍給滅了,這是你的強項。你的弱項是什麼呢?連續滅魏、滅代、滅趙,你的士兵,你的將領非常疲勞,你要率領這個疲憊的軍隊去打燕國的話,燕國就不用打,就做防守,你短時期內不能解決問題。韓信說那既然如此我該怎麼辦呢?李左車說,我告訴你個方法,你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按兵不動,好好在這兒休息,等你的軍隊吃飽了,喝足了,休息過來了,然後把你的精銳部隊調到通往燕國的大道上,住在那兒,但是不要去。然後派一個使者帶一封信到燕國去,把你的長處,把你的強項在這個信上好好地鋪張一下,燕國就不用打了,一定會投降的。

李左車的建議韓信一聽非常高興,就按李左車這個辦法修整了一段時間以後,一封信送到燕國,燕國馬上投降了。非常可惜的是,《史記》記載李左車到此爲止,再也沒有寫下去。

李左車後來的命運如何呢?不知道。我們說,李左車很不簡單,李左車跟韓信說了這麼一段話:“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就是李左車給韓信分析天下形勢的時候就說了,如果燕國跟齊國你拿不下來,劉邦跟項羽的勝負就分不出來。大家聽出這個話來了吧,這話可是大智慧,李左車非常不簡單,韓信提出來我要北舉燕趙東滅齊,斷楚糧道,然後和大王在滎陽相會,這是韓信的大謀略,這個大謀略可沒有告訴趙國名將李左車,但是李左車已經把它點出來了,如果你不能夠拿下燕國和齊國,那麼正面戰場上劉邦跟項羽就分不出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