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坐上皇帝以後,封賞功臣,爲什麼張良只要了個最窮的留縣

劉邦坐上皇帝以後,封賞功臣,爲什麼張良只要了個最窮的留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在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封賞了,此時他特意提出了一人,那便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爲此,他特意讓張良從齊地選擇三萬戶,結果張良卻說只願受封留縣(今江蘇省沛縣東南)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

劉邦坐上皇帝以後,封賞功臣,爲什麼張良只要了個最窮的留縣

要知道齊國自古就有魚鹽之利,富庶的很,遠不是一個貧窮落後的留縣所能比的。那張良爲何不要這個厚封呢?是他傻嗎?還是他覺悟高呢?其實都不是,裏面有更爲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張良如果要了這厚封,是會有生命危險的。

劉邦當時封賞功臣有兩個特點,一來封的都只是侯爵,二來封賞較重的都是早期跟隨他的老人,尤其是沛縣人。這就說明了當時劉邦腦子裏就已經有了非劉氏不得封王的想法,只是時機還不夠成熟,沒有完全暴露出來罷了。不是沛縣老人,是不會得到劉邦內心深處信任的。

這些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劉邦沒說,但張良這樣的謀略家,是完全可以從一些事情的端倪中猜測出來的。劉邦讓他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看似是給他最高禮遇了,可這恰恰說明了劉邦對他的不信任。

劉邦坐上皇帝以後,封賞功臣,爲什麼張良只要了個最窮的留縣 第2張

張良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韓國的丞相,在韓國被秦朝滅亡後,他爲了報仇,曾刺殺過秦始皇,失手後躲了起來。

一直到十年後,陳勝吳廣起義,他也自己拉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響應,後來覺得自己勢單力薄,難以立足,只好率衆投奔了駐紮在留縣的景駒(自立爲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結果在半路上遇到了劉邦,便依附了他。

到後來,項梁、項羽叔侄所率領的隊伍已經發展到了六七萬人,並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爲王,集各路義軍首領共商大事。張良不忘復興韓國,便對項梁提議說:“您現在既然已經立楚王爲後人,而韓王諸多公子中的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爲王,藉以多樹黨羽。”因二人之前有舊誼,所以項梁就一口應承了下來,同時還任命張良爲韓國的司徒(相當於丞相)。

這就說明了,張良首先是韓王的人,其次纔是劉邦的人。

劉邦坐上皇帝以後,封賞功臣,爲什麼張良只要了個最窮的留縣 第3張

鴻門宴前夕,項羽要殺劉邦,項羽的叔叔項伯因張良對他曾有救命之恩,便勸張良趕緊逃走。結果張良力勸項伯和劉邦見面,還促成他們成了兒女親家。於是乎,項伯就提前在項羽面前替劉邦說好話,使得劉邦在赴宴時,項羽始終都下不了決心殺他。

宴席上,范增讓項莊舞劍,趁機殺了劉邦,可由於樊噲的保護,沒有得逞。事後劉邦逃走,留下張良和項羽周旋,項羽並沒有爲難他。這也就是說,項羽也認爲張良並不完全是劉邦的人。後來劉邦被封爲漢王,張良也並沒有隨他一起去封國,只是送了他一程之後,就回到了韓王成身邊。

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早期的張良,其實並不完全是劉邦的人。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誅殺異己了,尤其是當初項羽陣營中的人。比如臨江王共讙、燕王臧荼、潁川侯利幾等等,其中最爲明顯的當屬韓信。

當年韓信從齊國趕來,參加了劉邦和項羽的會戰,用計打敗了項羽。結果項羽這邊剛死,劉邦立刻就將其兵權給奪了回來,還藉口他熟悉楚國的情況,將其由齊王改封爲了楚王,這實際上就是讓韓信離開自己的大本營。至於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害怕韓信造反。

韓信到了一個看似風光實則無根的新地方後,即便真想造反,肯定需要準備很長時間,期間的保密工作是很難做的。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逃脫謀反的罪名,被從楚王降到了淮陰侯。要知道,自古以來謀反都是誅九族的大罪,爲何韓信僅僅是降爵位,這不是很奇怪嗎?

在這整個過程中,乃至後來韓信被殺,張良一句話都沒說。爲何?因爲他清楚地知道,天下已經歸於一統了,此時劉邦心裏想的是如何將這江山留在他劉家,所謂的封賞,不過是一種安撫的手段罷了。

敢向皇帝要如此厚封的只有兩種人,一是像後世的曹操、司馬昭那樣,能夠控制皇帝的人;另一種就是找死的人。張良是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大謀士,他豈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這皇帝既然讓你選,不選肯定是不行的,那就違抗聖旨了。但智者就是智者,另外機緣巧合的是,他和劉邦相遇的地方就在留縣,要了這麼一個天意所在的地方,劉邦還能有何話說?另外張良要留縣還有一層意思,留者,留也,意思就是說,是你劉邦要我留下來的。

劉邦坐上皇帝以後,封賞功臣,爲什麼張良只要了個最窮的留縣 第4張

憑張良的智慧和劉邦的悟性,兩人很快就會明白這點,此後兩人也是心照不宣,相安無事。留下來的張良,再也不建一言,不獻一策,因爲國事有蕭何,他實在是沒啥事可幹。此時的他是多說無益,少說爲佳。

因爲張良是軍事戰略家,和蕭何這類政治家不同,他們在奪取政權的時候有極大的作用,但到了和平年代,基本就歇菜了,無用武之地。所以說張良是智者,他很清楚自己該在什麼時候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張良自選留侯,絕對是智者的選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