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宋恭帝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最後的結局如何

歷史上宋恭帝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爲都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來帝位都是勢力爭鬥漩渦的中心,爭權奪利者無不覬覦這至高無上的帝位。既然有新上位者的歡愉,那相應的便有亡國之君的落寞。

然而,如若是因自己能力不夠而敗給對手的,這亡國之君來得倒也不冤。但卻有還沒來得及感受帝王帶來的權勢,便要體會亡國之君的落寞的人存在。他便是宋恭帝。

年僅四歲的宋恭帝從父親的手裏繼承了帝位。在很多人看來,這或許是一種幸運,畢竟年方四歲,便能作爲人上之人,但孰不知,對於宋恭帝來說,這是苦難的開始。

歷史上宋恭帝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最後的結局如何

在從父親手中接過皇位時,國家已經瀕臨滅亡了,而他當然不知道。甚至到後來南宋被元軍攻下,他作爲亡國之君被元世祖忽必烈勒令到大都去時,他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爲何在南宋亡了半個世紀之後,宋恭帝成了一個高僧,卻是仍然逃脫不了一死的命運呢?

花話說後來,忽必烈封宋恭帝爲瀛國公。及至年長,瀛國公爲了表示自己沒有反叛之心,一心向佛,請求出家當一名和尚,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請求,就這樣在忽必烈的支持下他去了西藏薩迦寺出家,法號和尊。

在寺廟裏他潛心學習藏文,沒過幾年,憑藉着過人的才識,他對藏文就了熟於心,之後翻譯了著名的《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等藏文,名氣見漲,後來竟然發展爲一位住持。

原以爲,宋恭帝所剩下的日子就這樣在寺廟裏唸經了,但是沒想到他還是難逃忽必烈的毒手。

而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忽必烈要殺宋恭帝的理由。竟然是因爲一首詩。

宋恭帝於1274年即位,即位之時,僅有4歲。兩年後,南宋謝太后於臨安開城投降,自此,南宋從形式上滅亡。彼時,宋恭帝不過6歲。也就是說,他其實對自己的皇帝生涯,是沒有什麼印象的,而他對於臨安,對於南宋的印象,也是模糊的。

等到了公元1323年,宋恭帝寧靜的生活被打破,他明瞭自己的身份,念及過往,回憶起模糊的故國記憶,不僅悲從中來,於是寫下了一首《在燕京作》以抒胸懷,其詩曰: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此詩最後兩句,用了燕昭王置重金於黃金臺招攬賢士的典故,將自己比作賢士,說明自己受到元朝禮遇,自己是“黃金臺下客”,不再想回臨安。

通篇表明了對於對於故鄉的思念,但又表明自己沒有謀反之意,事實上就連思鄉都表達的極其含蓄。

按理說也是,宋恭帝自小便遭受了那麼困難的時期,年幼繼承皇位,得到的卻是來自元軍的侵略,以及改朝換代的壓迫。好不容易擺脫了君主的身份,得以在寺廟裏感悟人生,難免心中有所感慨,寫出一首詩來,是情理之中,是人之常情。

歷史上宋恭帝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要說此時的宋恭帝,心中還有什麼大計還有什麼想法,怕是概率不大,畢竟他從小體悟到的,不是作爲君王的優越,而是身爲君王所要面對的江湖險惡,以及身處權勢中心的可怕之處。因此,或許對於宋恭帝來說,這帝王之位還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然而,因爲這首詩充分表現了他對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宋恭帝對當年元朝政府無理進攻南宋的譴責,因而觸犯了文字獄。

而當宋恭帝的《在燕京作》一詩傳到了當時的元朝皇帝元英宗卻不是這麼想的耳中之時,元英宗大怒,遂下令賜死宋恭帝,死時享年53歲。

關於宋恭帝的結局,漢文《佛祖歷代通載》有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

對於這個結局,明面上說是元英宗認爲宋恭帝還有反叛的思想在,但其實,只不過是因爲元英宗擔心,宋恭帝一日不死,其原先治下的百姓便還會有一絲念想,還等着什麼人能夠興復大宋。而賜死宋恭帝,也就相當於是了絕了這樣的一個可能性了,因此宋英宗並非是因爲宋恭帝寫了一首詩便要他的命,這只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

就這樣,宋恭帝即便是成了僧人,整日誦經不理世事,也依然是逃脫不了一死的一場,這隻能怪他生不逢時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