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姜子牙受到了周武王的打壓?爲何這麼說?

歷史上姜子牙受到了周武王的打壓?爲何這麼說?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朝代,由周武王姬發創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武王克殷後,分封了衆多功臣,封姜子牙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封召公奭於燕,但周公旦與召公奭在朝中擔任要職,以輔佐周成王,都讓兒子處理封國事宜,而姜子牙長子呂伋留在鎬京,他卻隨即離開鎬京,前往齊地親自處理封國事情。那麼,周公旦、召公奭在京,而姜子牙卻離京,爲何彼此截然相反?

周文王時,封姜子牙爲“太師”,周武王繼位後,又尊姜子牙爲“尚父”,文武二王都非常信任重視姜子牙。周武王臨死前,《史記》記載長子姬誦還處於“襁褓之中”,《禮記》記載姬誦“幼弱”,總之周武王急需重臣輔佐姬誦。那麼,爲何周武王不將姜子牙調到鎬京輔佐外孫姬誦,而只讓周公旦、召公奭輔佐?

其實,這些疑問的背後,隱藏着周武王對姜子牙的打壓,只不過史書將之隱藏了。

欲要揭開這一真相,首先需要了解姜子牙的身份。


姜子牙是姜姓呂氏,其中“呂氏”源於商代呂國(大約位於如今山西西部),就是源於封地呂地的稱呼,相傳姜子牙是呂國的庶出後代,到他時早已淪爲窮苦平民;“姜姓”由來比較複雜,過去一直是個謎團,但甲骨文出土後揭開了謎團,原來“姜”的本義是女羌人,“羌”的本義是男羌人,後來“姜”演變爲姓氏,“羌”演變爲族稱。因此,呂國是一支羌人建立的國家,姜子牙是羌人呂國的後代。

周文王祖父周太王,他的妻子叫“太姜”,可知太姜也是羌人。由於周羌聯姻,羌人給予周人諸多支持,所以周太王(古公亶父)因狄戎入侵而逃難到周原後,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

周羌聯姻,姜子牙投周,呂國也投靠了周國等等,種種跡象表明羌人是周人非常重要的盟友,羌人在周國也擁有強大的勢力。隨着姜子牙地位的不斷提升,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時,他在羌人中的號召力必然會越來越強。

由此不難看到,武王伐紂之前,需要羣策羣力,需要聚集一切力量,自然要重用姜子牙;武王伐紂之後,姜子牙與其背後的羌人勢力,就對周人統治形成了潛在威脅,讓姜子牙離京,可以讓羌人羣龍無首,進而可以逐漸消除羌人的勢力。

除了羌人身份之外,姜子牙還有“國丈”這一層身份,無疑會讓周武王非常擔憂,必然更難對他產生足夠的信任感。

周武王的正妃叫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兒,邑姜育有兩個兒子,分別爲姬誦與唐叔虞,其中姬誦(周成王)是周武王的長子,唐叔虞是周武王第三子,此外周武王還與其他妃子育有三子。

姬誦繼位時年齡問題,史書上沒有說清楚,但想必還很年幼,所以纔有周公旦攝政。問題就出在姬誦年幼上,因爲既然周公旦能夠攝政,那麼如果姜子牙在鎬京,他會不會也會攝政,乃至憑藉宮內邑姜,以及背後的羌人勢力,進而顛覆姬周政權?其實,以姜子牙的關係網與能力來看,他在鎬京的話,極有可能會掌控朝廷。

總之,不管姜子牙道德有多高尚,爲人有多忠誠,從周武王的角度來說,“子幼外公強壯”的現實下,他肯定不敢冒此風險,所以當時最佳的選擇是讓姜子牙離京,臨死時也不召喚姜子牙來京輔佐姬誦,不讓姜子牙有掌控朝廷的機會。

尤爲殘酷的是,《竹書紀年》中說周武王享年54歲,以他年齡來看,臨死時長子不至於還年幼,但事實是50歲左右前,他沒有一個兒子(只有一個叫“大姬”女兒),50歲之後突然火力全開有了五個兒子,且長子是邑姜之子,爲什麼?

歷史上姜子牙受到了周武王的打壓?爲何這麼說?

背後的原因應該是,周武王爲了拉攏姜子牙,將他之前的妻兒殺了或廢了,再娶了邑姜,並約定傳位邑姜之子。

至於姬誦之前,周武王無子、只有一女,姬誦之後,周武王連生四子,其原因在於姬誦之前出生的兒子,都會對姬誦繼位形成威脅,所以就不可能出生,即便出生了,其命運也可想而知。

說到底,周武王、姜子牙都是心狠手辣之人,兩人不擇手段爲姬誦繼位掃清了障礙,其中姜子牙也有着很強的政治野心,如此焉能不被周武王警惕與打壓?

周武王去世之後發生的兩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佐證周武王對姜子牙的態度。

周成王繼位後,《史記》一段記載耐人尋味,說“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按此說法,爲了周朝統治穩定,周公旦不惜自身名聲受損,於是才代天子攝政。但問題在於,周公旦是姬誦親叔叔,姜子牙是姬誦親外公,兩人都是姬誦親近之人,爲何周公旦不讓姜子牙揹負攝政的罵名,或者與姜子牙一起輔佐周成王?原因應該在於,周公旦延續了周武王對姜子牙的警惕,故而繼續把姜子牙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武庚叛亂之後,姜子牙在齊國出兵,其長子呂伋跟隨周公東征。大約是周公東征後,姜子牙回到了鎬京,此後一直待到去世。姜子牙回到鎬京的原因,史書上沒有交代。但詭異的地方在於,之後姜子牙、呂伋同時待在鎬京,姜子牙的第三子丘穆公鎮守齊國,其中呂伋在鎬京擔任虎賁之職,統領着王宮衛戍部隊,周成王死後還擔任周康王的輔政大臣。按照當時規則,或姜子牙或呂伋,只要一人留在鎬京作爲“人質”即可,爲何他們兩人都留在了鎬京,其中呂伋還一直擔任護衛周天子的重任?顯然,姜子牙似乎並不願意離開鎬京,當初周武王讓他離開鎬京回到封地,應該不是他的本願,所以回到鎬京之後就沒有再回齊國。

歷史上姜子牙受到了周武王的打壓?爲何這麼說? 第2張

總而言之,從周武王的角度來說,由於姜子牙的特殊身份與超強能力,必然要給予打壓,讓他離開鎬京、回到封地,是維護姬周王權的最佳選擇。尤其是周武王臨終之前,依然不召回姜子牙,更是與姬誦過於年幼關係密切,擔心姜子牙會挾天子以令諸侯,乃至篡奪江山。

其實,從古今權力鬥爭本質來說,連父子兄弟相殘的歷史都數不勝數,面對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姜子牙,周武王焉能無動於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