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皇太極冒險突襲明朝京城的原因是什麼?爲何這麼做?

皇太極冒險突襲明朝京城的原因是什麼?爲何這麼做?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歷史上一個具有承前啓後意義的重要君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餘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今北京)。此戰,被稱之爲後金攻明京畿之戰,也被史料稱之爲己巳之變。在明末清初之際,己巳之變不管是對明朝,還是對於後金(清朝),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明朝末年遼東三傑之一的袁崇煥,就在己巳之變後懷疑和後金有密約等原因,所以被崇禎皇帝下令處死。而就皇太極來說,在己巳之變之後,也鞏固了自己在後金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皇太極繼位後,爲何冒險繞過關寧錦防線,突襲明朝京城呢?對於皇太極來說,這麼冒險的意義在哪裏呢?

首先,公元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餘萬,避開寧遠、錦州,也即皇太極率領大軍避開了關寧錦防線,在此基礎上,後金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今北京)。當然,因爲勞師遠征,加上袁崇煥及時率領大軍支援京師,後金的進攻最終被打退。

關寧錦防線分南北兩段,南段爲關寧防線,長約100公里,自山海關到寧遠;北段爲寧錦防線,也長約100公里,自寧遠經連山、塔山、松山、錦州,抵大淩河。在努爾哈赤以及皇太極在位初期,後金多次進攻,都沒能徹底摧毀明朝設立的關寧錦防線。爲此,皇太極即位後,選擇越過關寧錦防線,取道蒙古來進攻明朝都城

皇太極冒險突襲明朝京城的原因是什麼?爲何這麼做?

不過,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皇太極此舉,無疑是存在極大風險的,也即明朝在關寧錦等地的士兵,完全有機會切斷皇太極的歸路,甚至直接進攻後金的腹地,讓皇太極首尾不能兼顧。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風險這麼大,皇太極爲何還要冒險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

一方面,對於即位不久的皇太極,需要一場勝利來鞏固自己在後金的地位。天命十一年(明天啓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寧遠之戰失敗抑鬱而逝。對於努爾哈赤,並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皇太極雖然最終繼位,卻不能完全控制後金八旗勢力。在此基礎上,皇太極自然需要拿出自己的實力,以此證明自己的後金君主之位是名副其實的。

因此,在公元1627年,皇太極發動了寧錦之戰。不過,在這場戰役中,袁崇煥憑藉着關寧錦防線,擊退了皇太極的進攻。在關寧錦防線暫時無法突破的背景下,皇太極選擇越過關寧錦防線,取道蒙古來進攻明朝都城。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明朝守住的都城,但是,己巳之變的爆發,意味着明朝京畿地區的防禦體系遭到重創或破壞,此戰,明朝失去(陣亡或被俘)總兵趙率教、滿桂、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朱國彥。

由此,從長遠來看,這場戰役鼓舞了後金取代明朝的士氣,也讓崇禎皇帝備受打擊。更爲關鍵的是,在之後的反間計中,崇禎皇帝斬殺了袁崇煥,這位皇太極摧毀明朝關寧錦防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換而言之,如果袁崇煥在,皇太極想要摧毀關寧錦防線的難度,就要明顯增加了。

皇太極冒險突襲明朝京城的原因是什麼?爲何這麼做? 第2張

最後,據《清實錄》記載,“時國中大飢,鬥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者。國中銀兩雖多,無外貿易,是以銀賤而諸物騰貴。”在公元1629年前後,後金出現了饑荒,在糧食等物資上極度匱乏。而在己巳之變中,皇太極一方面是在試探明朝京師的防守,另一方面就是劫掠明朝都城周邊的物資。

己巳之變之後,後金軍曾先後五度入長城,其中兩次打到北京城,最遠的一次侵犯到山東濟南,皆大舉劫掠而歸。尤其是京畿地區,更是遭到後金軍的大肆擄掠。對於後金來說,劫掠來的物資,無疑起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而就明朝來說,也因此而更加衰落,從而加快了明朝滅亡的進程。綜上,對於後金(清朝),在公元1629年冒險繞過關寧錦防線,突襲明朝京城的收益,無疑是頗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