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他有何文學成就?

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他有何文學成就?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魏武帝曹操次子,生母是卞夫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爲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羣的意見,制定實施九品中正制,成爲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地區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時年40歲,廟號高祖(一作世祖),諡號爲文,葬於首陽陵。

爲政舉措

曹丕在位時間只有短短七年,雖然不出彩,但還是兢兢業業做了很多事的。

政治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臺兩項新政:

第一項新政是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兩種官職,定員各四人,同時又宣佈:嚴禁宦人干政、宦人爲官,最高只能充任”諸署令“,從制度上剷除宦官干政的根源。爲了傳之久遠,他還依照”國有大事則鏤於金版“的古訓,命人把上述政令鐫刻在金屬的簡策上,然後珍藏於石室之中。

第二項新政是採納陳羣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爲稱帝奠定基礎。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於黃初元年(220年)果斷稱帝,結束漢朝四百年統治,開創士族政治之先河。登基之後,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羣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削奪藩王權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這個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同時,曹丕整肅朝綱,於黃初二年(221年)頒佈《日食勿劾太尉詔》,以革除無辜歸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222 年)頒發《禁誹謗詔》和《百官不得干預郡縣詔》,以改變相互誣告與朝臣頤指的世風。

此外,曹丕在位時,還假借徵吳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漢末以來,青、徐一帶存在着以臧霸、孫觀等爲首的割據勢力,他們雖歸順曹操,卻擁有獨立的地盤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對他們採取羈縻政策。曹操剛死,在洛陽的青、徐兵就發生騷動,曹丕採取撫而不討的策略,穩住了他們,控制了局面;黃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孫權不納質子爲由,三路伐吳,藉機剝奪了臧霸的兵權;黃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兩次親自督師伐吳,均止步於廣陵,未與吳軍交鋒,卻平息了利城兵變,徹底解決了青、徐的隱患。因此後世推測,曹丕親征的真實目的不是伐吳,而是以此爲幌子不聲不響地平定青、徐割據勢力,充分表現出他作爲政治家的小心謹慎又不失堅決果斷的素質。 史學家田餘慶評價說:“曹丕在廣陵之役中最終解決了青徐豪霸割據一方的問題,增進了魏國的穩定,鞏固了北方的統一,可以說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稱說而又被人們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廣陵之役解決了青徐問題,使東方歸於一統,魏國國勢更加強大起來”。

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他有何文學成就?

經濟

在經濟方面,曹丕繼續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黃初末,魏國國庫充實,累積鉅萬,基本解決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問題。同時,採取戰略防守,恢復生產。除禁令,輕關稅,禁止私仇,廣議輕刑,與民休養,使北方地區重現安定繁榮局面。提倡節儉、薄葬,下詔禁止厚葬、淫祀。預作《終制》。

文化

曹丕重視文教、禮樂。黃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萬以上的郡國每年察舉孝廉一人,如有特別優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戶口限制。

黃初三年(222年),又頒佈《取士勿限年詔》,以打破年齡界線,提出 無論老幼只要“儒通經術,吏達文法”都可試用的用 人之法。

黃初四年(223年),在原來漢室樂舞的基礎上制禮作樂,朝堂之上宗廟之中演奏起正世樂、迎靈樂、武頌樂、昭業樂、鳳翔舞、靈應舞、武頌舞、大昭舞、大武舞。

黃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後人孔羨爲宗聖侯,重修孔廟,在各地大興儒學,立太學,置五經課試之法,設立春秋穀梁博士。在短期內使封建正統文化復興。

軍事

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曹丕與諸胡:曹丕在擔任魏王時,令蘇則平定武威三種胡、酒泉和張掖的叛亂; 稱帝之後,命曹真督軍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遣使復通西域,恢復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治,並設置了西域長史府。因北狄強盛,侵擾邊塞,於是曹丕任命田豫爲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俊同爲護鮮卑校尉,田豫、牽招、樑習等將領在北疆表現出彩,多次擊敗鮮卑。

與蜀漢:曹丕在延康元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孟達,大破劉封,收復上庸三郡。

與孫吳:孫權曾向魏稱臣,接受吳王封號。經過多次斡旋,魏吳最終走向敵對,曹丕三次親征東吳,均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總體來說,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

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他有何文學成就? 第2張

文學成就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傑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詩歌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爲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緻,迴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箇中能手。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寫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採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讚“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曹丕的一些爲後人稱道的作品都在擔任五官中郎將至魏太子期間所作,他的詩歌細膩清越,纏綿悱惻。

學者葉嘉瑩在《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裏,列舉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和王夫之《姜齋詩話》對曹丕的評價。《詩品》將曹丕排在中品,認爲他的詩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詩“率皆鄙直如偶語”(“偶語”,即兩個普通人在講話),反觀曹植則是“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羣”。《文心雕龍》(才略篇)說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與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謂“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爲篤論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處境,曹丕是兄弟爭位的勝方,人們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齋詩話》裏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可謂爲曹丕文學成就“平反”的宣言。葉嘉瑩說,曹丕是一位“理性詩人”,有節制有反省,“以感與韻勝”。

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他有何文學成就? 第3張

理論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寫於曹丕爲魏太子時,文中要點有: ①評價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的文風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說法來源於此; ②提出“文以氣爲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認爲作家的氣質決定作品的風格; ③肯定文學的歷史價值,“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稱“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教訓於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爲藝術而藝術的一派。”

影響

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①曹丕命令劉劭、王象、繆襲等人編纂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開官方組織編纂類書的先河。 ②《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爲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③其《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