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爲什麼最後都自盡了?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爲什麼最後都自盡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爲什麼最後都自盡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伯溫是個聰明人,他前期盡心盡力幫朱元璋打江山,等朱元璋創業成功後,他便知道自己該功成身退了。只可惜,即便他知道這個道理,也沒能逃過被害的結局。

當他生病的時候,胡惟庸帶御醫前去看他,結果劉伯溫喝了御醫開的藥,病情卻更嚴重了。劉伯溫後來將此事告訴朱元璋,可朱元璋反應卻很平淡。他這才明白,原來真正想他死的,不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

劉伯溫自己落得這個結局,他只能接受。不過,他不希望兒子們步其後塵,於是,他在臨終前,分別給兩個兒子做了交代。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爲什麼最後都自盡了?

其中劉伯溫將一本書,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子劉璉,讓他立刻將書交給朱元璋。同時他叮囑劉璉,千萬不要看書中的內容。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爲什麼一本書,就可以讓劉伯溫保住自己兒子呢?

原來,劉伯溫交給劉璉的,是一本《天書》。多年來,劉伯溫爲朱元璋出謀劃策,衆人都認爲他可以“窺探天機”。實際上,這只是劉伯溫利用人情世故和社會發展,對未來做出判斷,將自己的想法,借“上天”之口說出來罷了。

就好比有一次朱元璋想斬殺囚犯,劉伯溫知道,要是直接勸朱元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藉助天象,稱是“上天”不允許有殺戮,從而救了囚犯一命。像這種能力,並不是所有人生來就有的,好比劉伯溫的大兒子劉璉就沒有。

但是,身爲劉伯溫的兒子,劉璉必定會被別人誤解,一定也懂“窺探天機”。因此,劉伯溫要將《天書》交給朱元璋,並叮囑兒子不要看。如此就證明,劉璉是不懂這些的,既然不懂,就不會招來朱元璋的忌憚,便能保住他的性命。

至於其次子劉璟,劉伯溫知道他有政治上的野心,所以爲了保住他,劉伯溫就對他說了一些治國政策。同時也叮囑他,現在不要告訴朱元璋,因爲有胡惟庸在,這些建議必定不會被採納。等到將來胡惟庸敗了,如果朱元璋想起劉伯溫,便將這些建議說出來。

劉伯溫這樣做,是希望劉璟不要被自己的野心衝昏頭腦,要謀定而後動。也是在告訴他,如今胡惟庸得寵,切記自己不要鋒芒太露。等將來胡惟庸敗了,劉璟也能靠着自己教他的治國政策,去幫助朱元璋,爲自己掙得一個好的前途。

可以說,劉伯溫真是費盡心思,才保住兩個兒子的命。然而,爲何後來他的兩個兒子,卻都自盡了呢?

首先看看他大兒子劉璉,他將《天書》交給朱元璋以後,果然消除了後者的疑心。朱元璋對他很是重用,劉璉資質平庸,朱元璋就給了他很多鍛鍊的機會。也正因如此,使得劉璉引起胡惟庸黨羽的嫉妒。這些人多次陷害劉璉,最終逼得他投井自盡。

其次是小兒子劉璟,劉伯溫臨終叮囑他的事,就是希望他能夠謀定而後動,千萬不要太過急躁去爭。誰知劉璟完全忘了父親的叮囑,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他立馬去向建文帝獻策。可建文帝一心只聽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對劉璟獻上的“十六策”置若罔聞。

着急的劉璟,又趕去幫李景隆打仗,接連向其提出建議。李景隆本身就自負,哪裏肯聽劉璟的建議。沒辦法,劉璟只好回到南京,又苦口婆心向建文帝講了帶兵打仗的道理。結果建文帝仍然不予採納,劉璟無計可施,只好老老實實回家待着。

劉璟錯就錯在,他不該這麼心急。劉伯溫希望他謀定而後動,如果劉璟能夠做到,不管最後建文帝或朱棣誰贏,他只要等局勢穩定下來,再獻上治國之策,必定可以得到重用。然而他太心急了,不僅使建文帝感到不耐煩,也等於直接宣佈與朱棣對立。

朱棣成功即位後,劉璟寧死不屈,還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朱棣一氣之下,將其下獄。劉璟不願屈服,最終在獄中自盡。劉伯溫費盡心思想保住的兩個兒子,沒想到都以自盡而收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