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夷陵之戰劉備聽勸的話 劉備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夷陵之戰劉備聽勸的話 劉備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夷陵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時,除了握有益州、漢中之外,還有廣袤富裕的荊州也在他的統治之下,算下來正應了諸葛亮的那句話:天下三分,主公已盡佔其二,以當時蜀漢的實力,稍加休養生息,北伐指日可待。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正在襄樊前線與曹魏血拼的關羽遭到了東吳的奇襲,最終落得兵敗身亡,荊州盡失的下場,痛失愛將不僅讓劉備勃然大怒,荊州一地的淪陷也徹底打破了劉備的既定戰略計劃。

一怒之下,劉備舉起復仇大旗討伐東吳,結果時運不濟再敗於陸遜之手,蜀漢從此元氣大傷,劉備也不久離世。這個時候就有小夥伴問了,如果劉備當初能夠聽下去諸葛亮的勸諫,不去執意攻吳,或許結果就不會如此慘,可真的是這樣嗎?

一、最顯而易見的兩個問題

1、得有一個說法

從表面上看,劉備如果聽了諸葛亮的建議,維持同盟不去招惹東吳,自然不會夷陵大敗,不管劉備是不是能多活幾年,至少蜀漢可以保存主要實力。

但我們大家要了解一點,劉備本身是君,君王自然有君王的想法和眼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當時忍氣吞聲結好東吳去攻打曹魏,完成統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不去打東吳,那麼蜀漢很快就會走向衰敗,爲什麼呢?

夷陵之戰劉備聽勸的話 劉備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圖片:劉備聆聽諸葛亮的建議劇照

首先,劉備是建立了蜀漢政權,但他本身是“外人”,並非益州本土勢力,在其政權內部存有大量政治派系,比如益州派、荊州派、東州派等等。

之所以看上去君臣和睦,主要是劉備的荊州派勢力過硬,制衡和壓制了其他派別,加上劉備本身打出了匡扶漢室的正義大旗,收攏了不少人心,而漢中之戰,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三個條件之下,蜀漢才空前團結,文武心服口服。

但是東吳偷襲荊州,導致大將關羽兵敗身亡,這性質就不一樣了,他東吳是明面上的盟友,結果玩不起搞偷襲,殺我大將,奴役我軍民,打到臉上了你劉備不反擊,還當啥皇帝?這不比劉璋都闇弱了?所以劉備爲了團結內部,防止各派離心離德,必須要對東吳出手。

2、需要安撫軍心

關羽這個人雖然桀驁不馴,但有一說一,在蜀漢軍中那地位還是響噹噹的,且很早就加入劉備集團,是元老級別的,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劉備都沒有不報仇的藉口。

如果劉備選擇聽勸,遲遲不動手,時間一長,不僅僅是新歸附的諸如馬超等將領,就算是以前的老同僚,也會心灰意冷。

大家是否記得《三國志》中諸葛亮聽說劉備夷陵大敗後,還感嘆法正如果活着,就不會有這個結果了這件事?事實上這就能很好地揣摩出蜀漢將領的態度。

很多朋友認爲這是諸葛亮反對伐吳的“金句”,事實上,以諸葛亮的聰明怎麼會不明白當時的情況?其實從正史的各種記載來看,諸葛亮都沒有明確表明反對劉備去打東吳的態度,因爲這是當時勢在必行的一件事。

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唸叨完法正還說了一句話“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啥意思?很明顯,他了解哪怕是法正也不可能阻止討伐東吳這件事,而是會全力支持,因爲東吳都幹到大門口了,騎着脖子拉屎,你不去打?

夷陵之戰劉備聽勸的話 劉備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2張

圖片:法正劇照

二、關鍵問題之所在

1、孫權的野心

古話有云“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別人欺負了你,你不反抗,你覺得對方會領情嗎?當然不會,反而會得寸進尺,人與人是這個道理,國與國也是這個意思。

孫權佔領荊州之後誅殺關羽,內部士氣正盛,這個時候蜀漢一旦任何表示都沒有,反而還表達歉意或者同盟的意願,大家換位思考,會給東吳君臣帶來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他們會拿蜀漢當回事,當朋友嗎?當然不會!反而是繼續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一種“你蜀漢能把我怎麼樣”的態度。

其實《三國志》上寫得很清楚,佔領了荊州後,孫權壓根就沒打算就此收手,反而是自信心空前,內部還盤算起了繼續攻打益州的計劃,書載“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這官都封到漢中地盤上了,是不是完全沒有把蜀漢和劉備放在眼裏?

說白了,孫權也明白,劉備剛剛和曹魏在關中搞完事情,大軍還在修整階段,無力大舉抵禦東吳,漸漸地,這就成了一種錯覺,即劉備老了,不敢反抗。所以在荊州之戰後,東吳還時常騷擾蜀漢邊境,刺探蜀漢軍情。

夷陵之戰劉備聽勸的話 劉備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3張

圖片:年老後的劉備劇照

2、勢在必行的事情

孫權沒有料到的是劉備不僅要打,還來得特別快,這裏插一句,劉備出征前只有趙雲表示過不要和東吳去幹仗,後世也往往認爲趙雲的想法是對的,給了很高的評價。對此,我們先不說蜀漢核心人物們怎麼想,就單說孫權的態度,這就是典型的“亡我之心未死”。

東吳對益州的野心這不是一天兩天了,更不是從關羽丟荊州開始的,而是早在周瑜時代,東吳高層就制定了對益州的掠奪計劃,只不過周瑜死得太早,後來局勢變化太快纔沒有付諸行動,因此,如果劉備結好孫權,去打曹魏,估計走到關中,人家東吳就故技重施,偷襲益州後方了。

劉備是何等英雄,又有多麼精明的頭腦,怎麼可能會看不清這一點?既然此前上過當了,這次哪怕是輸,也得讓你東吳瞭解什麼是疼,這就是劉備的決心,否則按照趙雲說的,那纔是把一輩子辛辛苦苦攢下的基業給白白糟蹋了。

夷陵之戰劉備聽勸的話 劉備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4張

圖片:劉備下決心攻吳劇照

所以說,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一切都已是冥冥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