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封建社會有過多少位太上皇?退位原因是什麼

古代封建社會有過多少位太上皇?退位原因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雖然太上皇都是在位皇帝的父親,但縱觀歷史上的那些太上皇,他們坐上這個位置的原因卻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1、嬴異人:秦始皇嬴政追尊。也稱嬴子楚(另作嬴楚),乃戰國末期秦昭襄王嬴稷之孫、秦孝文王嬴柱之子,早年曾在趙國爲質,於邯鄲娶趙姬生下嬴政。其父秦孝文王去世後,嬴異人即秦王之位,但在位僅三年便去世,王位傳於其子嬴政。秦王嬴政在位期間,攻滅六國、一統天下,嬴政認爲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取“皇帝”尊號,成爲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時,則將父親嬴異人追尊爲太上皇,嬴異人便也成爲了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2、劉煓:漢高祖劉邦尊稱。也稱劉太公,早年一直居住在豐邑,依靠務農爲生。秦末天下大亂,劉邦於豐沛起兵反秦,劉邦獲封漢王后,曾派人迎接劉太公,但卻被項羽派兵所阻。“彭城之戰”後,劉煓與呂雉被楚軍擒獲,落入項羽手中淪爲人質,直到兩年之後,劉邦與項羽“鴻溝議和”,這才被釋放。劉邦攻滅項羽,建立西漢稱帝之後,仍然每五天前往拜見劉太公一次,並始終執人子之禮,後管家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爲皇帝之父,實爲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於是,此後劉邦再來,劉太公便拿着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得知原委後,遂尊劉太公爲太上皇,劉煓便也成爲了歷史上第一位在世時被尊爲太上皇者。

3、司馬衷:“八王之亂”中被迫禪位。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之子,晉武帝駕崩之後,司馬衷繼承皇位,是爲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皇后賈南風乾涉朝政,先是聯合宗室誅殺了權臣楊駿,又殺死太宰司馬亮,緊接着又謀害太子司馬遹,結果引發“八王之亂”。太子被殺後,趙王司馬倫又廢殺賈南風,自領相國掌握朝中大權,在擊敗前來討伐自己的淮南王司馬允之後,司馬倫於永寧元年(301年)自立爲帝,司馬衷被奉爲太上皇。不過,司馬衷的太上皇只做了幾個月,司馬倫便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等擊敗,司馬衷重新復位。

古代封建社會有過多少位太上皇?退位原因是什麼

4、呂光:爲免諸子奪嫡晚年禪位。呂光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涼的開國之君。呂光於前秦時期通過“舉賢良”入仕,後屢立戰功,爲前秦天王苻堅所器重。“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迅速崩潰,呂光於是率兵攻滅涼州刺史樑熙,進而一統涼州,並在苻堅去世之後,於龍飛元年(396年)自稱天王,國號“大涼”,史稱後涼。雖然呂光稱帝之時,便將兒子嫡子呂紹立爲了太子,但太子的地位其實並不穩固,於是當呂光在龍飛四年(399年)十二月身患重病之時,便提前禪位給了太子呂紹,自己則號稱太上皇帝。可惜的是,呂紹的皇位還是未能坐穩,呂光去世後不久,其另外兩個兒子呂篡和呂弘便發動了叛亂,呂紹被迫自盡,呂篡即天王位。

5、拓跋弘:不滿馮太后攝政禪位。拓跋弘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長子,其父駕崩之後,年僅十一歲的拓跋弘即位,其母馮太后攝政掌權,然而隨着拓跋弘逐漸長大,母子矛盾卻越來越尖銳,可是拓跋弘根本無法對抗馮太后,於是開始不理朝政,轉而研究黃老之學和佛學。最終在皇興五年(471年)八月,拓跋弘禪位於四歲的太子拓跋宏,不滿十八歲的拓跋弘則做了太上皇。

6、高湛:受太史官慫恿禪位。高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弟弟,在和常山王高演廢掉了齊廢帝高殷後,高演即位爲帝,而高演在位僅兩年,臨終之前將皇位傳給了高湛。高湛在位不到四年,清河四年(565年)三月,因有彗星出現,太史官表示這是除舊佈新之象,當有新皇帝出現,高湛於是禪位於太子高瑋,羣公上武成帝高湛尊號爲太上皇帝,仍舊掌握軍國大事。

7、高瑋:推卸亡國責任禪位。高瑋在位期間,荒淫無道,任用奸佞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人,寵幸馮小憐,殺害博陵王高濟、琅琊王高儼、蘭陵王高長恭、丞相斛律光等人,導致北齊國勢日衰,面對北周的進攻節節敗退。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初一,眼看就要亡國,高瑋爲推卸亡國責任,匆忙傳位於兒子高恆,自己則爲太上皇帝。不久,高瑋、高恆被北周軍隊俘獲,北齊滅亡。

8、宇文贇:爲安心享樂禪位。宇文贇是周武帝宇文邕長子,其父去世之後,即位成爲北周第四任皇帝。然而,即位之後的宇文贇,便開始沉湎酒色,甚至在後宮出現了五位皇后並立的局面,同時大肆裝飾宮殿、濫施刑罰。大成元年(579年),爲了安心享樂,宇文贇乾脆將皇位傳給了長子宇文衍,自稱天元皇帝。然而,縱慾過度的宇文贇,也並未享受到幾天好日子,便於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一命嗚呼了,年僅二十二歲。

9、楊廣:李淵擁立楊侑後遙尊。作爲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楊廣在位後期,隋朝統治開始崩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而楊廣卻在這種情況下從洛陽跑到了江都,反而讓年僅十一歲的楊侑坐鎮都城大興。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淵於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隋都大興,擁立楊侑爲帝,遙尊隋煬帝楊廣爲太上皇。楊廣的太上皇也僅僅做了八個月,次年三月,楊廣死於“江都兵變”。

古代封建社會有過多少位太上皇?退位原因是什麼 第2張

10、李淵:“玄武門之變”後被迫禪位。作爲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雖然建立了大唐,卻沒能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在位期間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矛盾極爲尖銳。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淵則被迫讓出軍政大權,並於數日後立李世民爲太子。同年八月九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

11、武則天:“神龍政變”後被迫禪位。作爲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從唐高宗李治在位時便開始參與朝政,並先後廢掉了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最終於載初元年(690年)九月即位稱帝。武則天在位晚期,極爲寵幸張易之、張宗昌兄弟,然而“二張”的所作所爲,卻惹怒了李唐宗室和武周宗室,神龍元年(705年)正月,“神龍政變”爆發,“二張”及其黨羽被殺,武則天被迫下詔由太子李顯代理國政。同年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禪位於太子李顯,李顯則尊武則天爲“則天大聖皇帝”。

12、李旦:未免姑侄殘殺而禪位。李旦是唐中宗李顯的弟弟,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駕崩(另說被韋皇后、安樂公主毒殺),韋皇后準備趁機效仿武則天稱帝,李隆基則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及其黨羽,並擁立李旦爲帝,李隆基被立爲太子。太平公主因先後參與“神龍政變”和“唐隆政變”而權力大漲,繼而與太子李隆基矛盾日益激化,李旦爲免姑侄兩人互相殘殺,於先天元年(712年)八月禪位於太子李隆基,自己則退爲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不過,太平公主並不甘心失敗,又密謀顛覆李隆基,次年七月,李隆基搶先發動“先天政變”,太平公主勢力被瓦解,太平公主被賜死,李旦得知政變後,正式歸政於李隆基。

13、李敬:唐玄宗李隆基追尊。李敬是老子李耳之父,天寶二年(743年)三月,唐玄宗爲祭祀玄元廟(老子之廟),下詔:追尊李敬爲“大唐先天太上皇帝”,追尊其妻壽氏爲先天太后。

14、李隆基:李亨自立爲帝遙尊。“安史之亂”中,叛軍攻克洛陽後,於天寶十五年(756年)又克潼關,在長安無險可守的情況下,唐玄宗李隆基帶着楊貴妃、皇子、皇妃、公主和親信宦官等人逃往蜀地,卻在馬嵬驛遭遇兵變,楊貴妃、楊國忠身死,後唐玄宗繼續入蜀,太子李亨則北上靈武,並於同年七月十二日在靈武自立爲帝,遙尊李隆基爲太上皇。

15、安祿山:兒子弒父篡權後尊稱。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後,於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安慶緒雖然是安祿山的次子,卻因喜歡騎射而不得安祿山偏愛,因此當大臣嚴莊遭到安祿山鞭打,一怒之下打算幹掉安祿山之時,安慶緒便與其成爲了同謀,兩人連同閹人李豬兒殺死安祿山後,便在其牀下挖了個洞穴草草埋了。之後,嚴莊對外宣稱,安祿山已經傳位於安慶緒,安慶緒則尊稱安祿山爲太上皇(實際上安祿山已死)。

16、李誦:因中風在宦官迫使下禪位。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的第十位皇帝。早在唐德宗在位期間,李誦便於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突然身患中風,失去了語言功能,雖然唐德宗遍訪名醫爲其診治,但始終未能痊癒。已到暮年的唐德宗因憂心兒子病情,最終於次年正月駕崩,遺詔傳位太子李誦。李誦即位之後,便開始重用以"二王劉柳"爲核心的革新派,積極推動朝政改革,宦官俱文珍等人因權力遭受威脅,遂於同年七月以唐順宗名義下詔,由太子主持國政,又於次月擁立太子李純即位,唐順宗則退位稱太上皇,史稱“永貞內禪”。

古代封建社會有過多少位太上皇?退位原因是什麼 第3張

17、李曄:宦官擁立太子被迫退位。唐昭宗李曄是唐朝的第十九位皇帝,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雖然一定程度瓦解了周邊藩鎮,但也導致中央禁軍折損大半,直接導致李曄後期受制於朱溫、李茂貞等人。光化三年(900年)九月,由於宦官與官僚之間矛盾爆發,宰相崔胤與唐昭宗圖謀誅殺宦官,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人垂死掙扎,於同年十一月率禁軍攻破宮門,將唐昭宗囚禁,在拿到傳國璽後,隨即擁立太子李裕入宮即位,以唐昭宗爲太上皇。

18、卓某:兒子稱帝被尊爲太上皇。卓巖明本爲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僧人,極受百姓尊敬。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三月,閩國發生內亂,李仁達殺死王延正之子王繼昌後,因擔心民心不服,於是擁立卓巖明爲帝。卓巖明則派人將父親接來,尊其爲太上皇。

19、趙佶:金軍兵臨城下禪位。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間北宋統治江河日下,北宋內部民變四起,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國攻滅遼國之後,兵分兩路南下攻宋,直逼宋都開封,趙佶在兵臨城下之際,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爲宋欽宗,趙佶則被尊爲教主道君皇帝,五日後再被尊爲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20、趙構:厭倦政事禪位。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北宋滅亡後,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在位早期,迫於民心啓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後又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等。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在位三十六年的宋高宗,以“倦勤”想要多休息爲由,禪位於養子趙昚,自稱太上皇帝。

21、趙昚:倦於政事禪位。宋孝宗趙昚乃南宋第二位皇帝,即位之後,再度啓用張浚等主戰派,爲岳飛平冤昭雪,意圖重新恢復河山,於是發動了“隆興北伐”,但卻遭遇失敗,只得與金國議和。北伐失敗後,趙昚轉而治理內政,使得南宋一片昇平景象。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趙構駕崩,趙昚表示要服喪三年,於是讓太子趙惇參與政事。兩年後,即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趙昚正式禪位於趙惇,趙昚自稱太上皇,閒居慈福宮,羣臣爲其上尊號爲壽皇聖帝。

22、李遵頊:在蒙古威逼下退位。夏神宗李遵頊是西夏第八位皇帝,乃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位狀元皇帝。在位期間,依附於蒙古帝國,屢次與金國交戰,在不斷戰敗的情況下,反而持續發動戰爭,結果導致民怨四起,國力直線下降。1223年12月,蒙古着手準備攻滅西夏,於是迫使李遵頊退位,再加上國內反對聲音極高,李遵頊不得不禪位於太子李德旺,自稱太上皇。

23、朱祁鎮:“土木之變”後被遙尊。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之子,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復位後爲第八位)。在位早期一定程度延續了“仁宣之治”,在位中期寵信宦官王振。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南線犯邊,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遭遇“土木堡之變”,明軍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危急存亡時刻,兵部侍郎于謙等人議立新君,經孫太后同意後,擁立朱祁鈺即位爲帝,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

古代封建社會有過多少位太上皇?退位原因是什麼 第4張

24、愛新覺羅·弘曆:爲避免在位時間超過康熙而禪位。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後第四位),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雍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峯,國家繁榮穩定,進一步鞏固了對西藏的統治,但在位後期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閉關鎖國則加大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位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爲了避免在位時間超過爺爺康熙帝,遂舉行歸政大典,自稱太上皇帝,禪位於太子愛新覺羅·永琰,但仍居住在養心殿訓政,直到四年後去世。

以上便是歷史上的二十四位太上皇,雖然皆爲太上皇,但從經歷不難看出,他們坐上這個位置的原因可以說是各不相同。而除了以上提到的二十四位,還有西遼帝耶律直魯古,只是由於不知道算不算中國的皇帝,故未將其列入。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