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安七子”的最後一位:劉楨是怎麼死的?

“建安七子”的最後一位:劉楨是怎麼死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楨(186―217),東漢名士,也是“建安七子”的最後一位,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年間,劉楨被曹操召爲丞相掾屬,與魏文帝兄弟幾人頗相友善,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爲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劉楨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建安七子”的最後一位:劉楨是怎麼死的?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明代張溥輯有《劉公幹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後人以其與曹植並舉,稱爲“曹劉”。如今存詩十五首,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贈從弟》三首爲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

劉楨五歲能讀詩,八歲能誦《論語》、《詩經》,賦文數萬字。因其記憶超羣,辯論應答敏捷,而被衆人稱爲神童。後受曹操徵辟,曾任丞相掾屬、平原侯庶子、五官將文學。(《太平御覽》卷385卷引《文士傳》)

公元197年,因避兵亂,十一歲的劉楨隨母兄躲至許昌,在驛館中結識曹子建。曹植被劉楨的飽學所折服,爲進一步深層密交,將其領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賦,志同道合,關係日篤。後來他又結識孔融等其他五學子,他們常聚論學問,“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

待其成年之後,劉楨希望際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漢末政治極爲腐敗黑暗,社會危機深重,統治者鎮壓黃巾軍起義後,各地軍閥據地稱雄,中國陷入分裂、動亂之中。據有中國北方的曹操,政治較爲開明,任人唯才,廣攬文學之士。

這使得當時渴望中國統一、懷有濟世抱負的有志之士,如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瑒,以及劉楨等,紛紛從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鄴城,一時人才薈萃,形成以曹氏父子爲首的文學集團,並由於他們的詩文大多描寫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統一、治國的豪情壯志,慷慨多氣,悲涼豪壯,從而形成了“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楨是建安文學集團的重要成員,與曹氏關係密切。在詩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於豐沛、統一中國的漢高祖劉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禮賢下士的信陵君,見《贈五官中郎將四首》。他把統一中國的希望寄託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爲丞相掾屬,追隨曹操南征北討,參謀軍機。

“建安七子”的最後一位:劉楨是怎麼死的? 第2張

建安十六年(211年)後,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文學,隨侍曹丕。

從現存詩文看,他與曹丕關係至爲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視爲親故,詩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跡。曹丕曾特贈廓落帶,以示親寵,並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載《典略》)。然而,劉楨性傲,不拘禮法。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諸人都匍伏於地,不敢仰視,獨劉楨平視不避。曹丕對此並未介意,而曹操聽說後,要治以不敬之罪。經過援救,才“減死輸作”,罰爲苦役,終身未再受到重用。這對劉楨自然是一次極爲沉重的打擊,在《贈徐幹》一詩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劉楨染病去世。曹丕爲此極爲悲惋,爲他整理遺文,作出評價,並追思往日“行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的親密交往,不勝痛悼(見《與吳質書》)。

他一生中的的著述包括《毛詩義詞》十卷,文集四卷。後人集有《劉公幹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