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才子卓敬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明朝才子卓敬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卓敬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爲帝,改元永樂。新皇帝登基,建文帝的舊臣們大多選擇隨波逐流,繼續爲朱棣效命。也有一些忠貞之士選擇寧死不屈,和朱棣頑抗到底。例如方孝孺、鐵鉉等人,他們大多死在了朱棣的屠刀之下。有一位大臣,面對朱棣的勸降,他寧死不屈,最後被滅三族,但朱棣卻十分惋惜,感慨他是:養士三十載,唯他不負君。此人名叫卓敬,是明初著名的才子

明朝才子卓敬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卓敬是浙江瑞安人,早在朱元璋時期,卓敬就已經名滿天下。卓敬七歲就能寫詩文,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在當時的文壇中堪稱奇人。洪武二十一年科舉,卓敬在科舉會試上進士及第,在殿試上因爲才華橫溢,被朱元璋欽點榜眼(一甲第二名),和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是同榜進士。

當時明朝的很多禮儀制度並不完備,例如許多皇子的府邸、服飾、車馬儀仗都效仿太子的規模,卓敬直言善諫,他上書朱元璋說:“諸位皇子都效仿太子,這不是好事。陛下應該趁早對皇子們區分等級,嫡庶有別、尊卑有序。”朱元璋覺得卓敬所言非常有道理,從此開始重視這名才子,榮升他爲侍中,後來有提拔爲戶部侍郎。

朱元璋駕崩後,他的孫子建文帝登基。當時齊泰、黃子澄等人極力主張削藩,燕王朱棣身在北京,勢力較大,是削藩的主要對象。因爲朱棣謹小慎微,沒有給建文帝留下任何把柄,因此建文帝心慈手軟,遲遲不願對朱棣動手。卓敬看出建文帝的爲難之處,給大家提了一個折中的建議。

明朝才子卓敬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卓敬認爲,燕王朱棣雄踞北平,他文武雙全,和高皇帝(朱元璋)很像。自古以來,北方都是中原民族的大患,金、元等朝代都是從北方攻打中原王朝。朱棣身居北平,確實很難讓建文帝放心。不如把朱棣改封到南昌。南昌地處中部,如果朱棣不叛變,就讓他安心做個藩王。如果朱棣叛變,也容易被控制。

不得不說,卓敬的這個建議,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十分正確的,也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贊同,但建文帝並沒有採納。一年後,朱棣起兵造反,爲時已晚。建文四年,朱棣的大軍攻入南京,一把大火之後建文帝消失,留下一羣遺臣們面對朱棣。朱棣進城後,很多大臣爲了保命,紛紛“夾道歡迎”朱棣入城。卓敬把自己全家關在家中,並沒有去迎接朱棣。

朱棣登基後,開始清理建文舊臣,他找人把卓敬抓來,責問卓敬:“你爲何不來迎接我?”卓敬回答:“朝廷沒有規定,藩王進京需要大臣去迎接。”卓敬的意思時候,朱棣的皇位是無效的,他只是個藩王。朱棣非常生氣,又問卓敬:“你之前爲何建議把我改封到南昌,你這是離間骨肉親情。”卓敬又坦然答道:“先帝要是聽我之言,絕對沒有今日之禍。”朱棣欣賞他的才華和品格,不忍心殺他,只是將卓敬打入大獄。

卓敬被關押期間,朱棣曾派人勸卓敬要效仿唐朝的魏徵。唐朝初年,魏徵本屬於太子李建成陣營,後來李建成被殺,魏徵被李世民所欣賞,成爲李世民身邊的良臣。卓敬對此十分不屑,卓敬認爲:“李建成本來就是昏聵之人,所以才被李世民所殺。而先帝(建文帝)並沒有什麼過錯,卻被亂臣賊子(指朱棣)所篡奪。我做臣子的,只能一死報效先帝。”

明朝才子卓敬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朱棣的謀士姚廣孝聽聞後,勸朱棣說:“卓敬這樣的人是不會投降的,留着他就是養虎爲患。”朱棣終於下旨,誅殺卓敬三族,並且將家產全部沒收。讓人想不到的是,在抄家時,發現卓敬的家裏除了一些舊傢俱,就只有書而已。堂堂戶部侍郎,家貧如此,讓朱棣肅然起敬。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卓敬死後,朱棣惋惜說:“國家養士三十餘年,不負其君者,唯卓敬耳。”

毫無疑問,朱棣是不忍心殺卓敬的,但卓敬寧死不屈,其結局是必然。卓敬一身才華,爲官清廉,爲人耿直,爲臣忠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靖難之役的大背景下,建文舊臣們有堅守忠孝節義的,也有更換門庭的,他們的選擇難以用“對”或“錯”來評價,但像卓敬這樣誓死效忠先帝的,應該受到後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