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譽爲北魏一流軍事謀略家的崔浩,爲什麼會在晚年受盡凌辱?

被譽爲北魏一流軍事謀略家的崔浩,爲什麼會在晚年受盡凌辱?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崔浩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作爲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北魏在中國歷史上佔據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其存在豐富了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泱泱文明。魏晉時期,北魏在拓跋燾的帶領下統一北方,建立政權,推行漢文化,促進了北方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同時,在寬鬆的社會環境的孕育之下,一大批文人墨客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主人公——崔浩。

崔浩,生於北魏時期的第一名門望族清河崔氏,是白馬公玄伯的長子。而這一位含着金鑰匙長大的幸運兒,也不負家庭衆望,從小就聰明好學,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史書《魏書崔浩傳》的相關記載:“少年好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就將崔浩聰穎好學且文采綽綽的模樣刻畫得淋漓盡致。可以說,用“北魏第一學者”的名號來形容他都不爲過。然學識淵厚的學者只是崔浩的一小部分標籤,他最爲人稱讚的、時人最鞭長莫及的是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算無遺策的軍事才能。

崔浩歷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三朝,官至司徒,才能驚豔,深受歷代皇帝的重用。作爲北魏時期追隨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的軍事謀略家,崔浩多次參與重大軍事決策,才智多謀、算無遺策,爲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貢獻智慧,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後人稱頌爲“北魏一流軍事謀略家”。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在彈指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軍事天才,卻在晚年受盡凌辱,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催下場。談及此,人們可能不禁哀嘆扼腕。但,崔浩的隕落也不無道理,原因如下:

被譽爲北魏一流軍事謀略家的崔浩,爲什麼會在晚年受盡凌辱?

高處不勝寒,又如何能扼制住命運的咽喉?

作爲北魏第一名臣、軍事謀略家,崔浩心繫華夏子民,多次反對太武帝南征,試圖推動北魏向其他方向擴張;他矢志推進遊牧民族漢化,竭盡全力在北魏內部推崇漢文化,恢復門閥制度,扶植漢人豪門;他誓死追隨拓跋燾,力促太武帝統一北方,充分發揮他“神算子”的才能,運籌帷幄、屢立戰功。又因其自身爲三朝元老,崔氏家族在朝代更迭交替中與當時的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等世家大族建立了一個政治聯盟,其背後的政治勢力不容小覷,故深受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器重。

而身爲太武帝拓跋燾的左膀右臂、心腹大臣,崔浩深受信任與推崇。但福禍相隨,盛極易衰。心腹大臣,換言之,就是皇帝的左右手,專門負責替皇帝做得罪人的事情。而這一角,在權力的爭奪與消弭中是最容易變爲心腹大患及政治犧牲品的。崔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淪爲了權力的犧牲品。

作爲一個正宗的漢人,崔浩主張在北魏全盤漢化,免除鮮卑貴族原有的特權,依照漢人的傳統將鮮卑族人重新劃分爲三六九等。雖然這一主張有利於當時的南北方的統一交流,在長遠看來益於政治的平穩發展。但崔浩卻忽略了一個致命點:作爲一個身居高位的異族人,自身已是孤立無援。在此種情境下,還最大程度上得罪了原有的鮮卑舊貴族勢力,更是將自己置於險境中。

因風頭正盛、深受皇帝重視,崔浩常常高調行事,與鮮卑舊貴族在朝堂上對峙、破口大罵,公然與鮮卑勢力的領袖——太子拓跋晃叫板。在太武帝遠征、太子拓跋晃監國之際,崔浩因推舉幾十個人爲太守被太子拒絕後,利用其三朝元老的地位及深受當朝皇帝倚重、權傾朝野的威壓,最終逼迫太子鬆口。這一囂張跋扈行徑徹底惹怒了以太子爲首的鮮卑舊貴族,故趁着崔浩觸動自身利益之前,鮮卑勢力羣起攻之,以“不能聽信一個異族人擺佈而忘記老祖宗的傳統,致使大權旁落”的藉口,對崔浩發起了強烈的反對和彈劾。

被譽爲北魏一流軍事謀略家的崔浩,爲什麼會在晚年受盡凌辱? 第2張

善於謀國,卻不善謀身;智商超羣,卻情商不佳,終至萬劫不復絕境。

北魏時期,佛教勢力早已根深蒂固。爲鞏固自身地位,佛教更是順勢而爲,依附於政治之上,成爲各大豪門貴族爭權奪利、擴充門庭的工具,就連當時的太子拓跋晃都公開表示支持佛教、崇佛尚禮。由此可見,佛教勢力已經滲透社會的方方面面。而要想維護社會秩序,推崇漢化是必不可少的。可要在佛教風靡北魏的情況下,在全國範圍內推漢滅佛,談何容易?

饒是北魏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拓跋燾,在面對此種情形時,也陷入了兩難境地:若自己親臨前線指揮推漢滅佛運動,無異於將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置身於以太子爲首的鮮卑貴族、佛教推崇代表勢力的對立面。那麼政治矛盾將變得不可調和,自己也會毫無轉圜的餘地。可漢化勢在必行,滅佛運動勢不可擋。該怎麼辦呢?

在這進退維谷之際,拓跋燾想到了崔浩。唯有讓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崔浩出面,既可以讓滅佛運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推進,也可以與鮮卑舊貴族勢力形成兩股擰繩,在彼此牽制、拉扯中消耗各自的有生力量。而無論是哪一方取得最終的勝利,拓跋燾都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讓被瓜分的政治權力再次回籠。但如若事情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拓跋燾可以以崔浩是主謀爲由,轉移衆人視力,禍水東引,以崔浩人頭平息衆怒,來一記金蟬脫殼。

被譽爲北魏一流軍事謀略家的崔浩,爲什麼會在晚年受盡凌辱? 第3張

就這樣,在拓跋燾的精打細算下,崔浩擔綱滅佛運動總負責人。他在長安廢黜佛教、屠戮所有和尚、焚燒全部佛經、拆毀佛像,並號召各地都效仿長安的做法,將滅佛運動進行到底。崔浩同僚蔻謙深感此舉會招致大禍,多次出言勸阻,但崔浩全然不理。

果不其然,這一舉動既得罪了鮮卑舊貴族,更惹怒了受決絕的滅佛運動牽連的無辜百姓和佛教徒。也正如拓跋燾所料,全國各地政權代表紛紛站出來反對崔浩,同時“無形”勢力——佛教徒及其受衆人民也羣情洶洶,咒罵崔浩應該下十八層地獄。

在舉國勢力的呼聲和反對下,拓跋燾無奈下旨斬殺崔浩,平息衆人心中壓抑已久的怨恨,北魏第一功臣、天才軍事家隨之隕落。其實,往深層次剖析,崔浩只是歷代以來政治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而已。他的被殺,歸根結底源於政權的更迭、文化的衝突,而這是歷朝歷代心腹大臣難逃的宿命,同時也意味着北魏前期的漢化進程遇到了暫時的阻礙。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