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胸懷大志的曹魏謀士,最後爲何被殺害?

胸懷大志的曹魏謀士,最後爲何被殺害?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將和大將軍不同,前者是一種級別,而後者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職務,多數時候,這往往是一國的最高軍職。外國有句話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國也說人要有大志向,只有有了“匡濟天下”的雄心壯志,才能做一番大事業。比如說那個項羽和劉邦,他們見到秦始皇,一個說“我將來要取代他”,另一個則說,大丈夫立於天地間,就應該像他這樣。而後來正是這兩個人推翻了秦王朝,最後演繹了一場誰主大地沉浮的壯闊戰爭——楚漢戰爭。不過,事物都有個環境和條件,不具備一定的條件或者是環境不對,胸懷天下也就變成了有野心。比如說這個士兵,你想當將軍可以,假如說排長派給你任務,你這時說我想當排長,恐怕就會成爲問題了,難道排長不是通向將軍的一個階梯嗎?三國是個亂世,不少人拉起一支隊伍就是一個“將軍”,佔據一個州郡就是一方諸侯,這些人有幾個不想擁有天下?可這時候你自己給自己封一個皇帝試試,肯定會是第一個找死的人。還有,更多的人是在輔佐將軍和諸侯,這時候你只能收起你那個大志,只展示才能即可,否則,這禍事馬上就會來臨,畢竟,沒有幾個人會有司馬懿那個機會和條件。三國時期就有那麼一個人,只因爲年輕時就有“猛志”,說了那麼一句大話,就導致了罹禍被殺。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胸懷大志的曹魏謀士,最後爲何被殺害?

這個人叫做婁圭,他就是那種泛泛而論的大將。

婁圭字子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大志向,經常發感慨說:“男兒在世上,就應該得到數萬軍隊,千萬匹寶馬在身後。”同伴們都笑話他。

婁圭曾經因爲藏匿逃犯,被官府判死,關押在死囚牢裏。在越獄逃跑的時候,逮捕他的官吏追趕得非常急,婁圭換了衣服,看起來好像是幫助抓捕犯人的人,抓捕的官員不能察覺,婁圭得以逃脫。

漢獻帝初平年間(191—193),婁圭在荊州北邊招募軍隊,聚集了一些部衆,依附於劉表。這期間,婁圭曾經爲劉表迎接北方流亡避難的客人,想將他們迎接到荊州,因爲這時候關中、洛陽地區正亂,有大批人口都逃亡到荊州,其中不乏一些士人才子。在流亡的部隊中,有一個叫王忠的人,他不想去荊州,於是率領流亡人士反過來攻擊婁圭的迎接部隊,奪走了婁圭的兵士,聚集了千餘人向北投奔了曹操。這次事件之後,估計婁圭覺得沒有臉見劉表吧?於是也向北投靠了曹操。婁圭少年時和曹操有交往,曹操就讓他做大將,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但不讓他掌管軍隊。

建安五年(公元200),婁圭在跟隨曹操平定冀州時立有功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婁圭隨曹操南征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率州投降,並以禮節儀式迎接曹操。曹操的手下大將很多人都懷疑劉琮有詐,曹操就來問婁圭。婁圭說:“天下紛亂,各自都貪圖王命以自保,現在劉琮以禮節歸順,這一定是真的。”曹操認爲非常正確,於是進兵接受劉琮投降。當時曹操進兵都是以天子的名義,婁圭看明白劉琮這樣的人沒有能力也沒有大志向,能得到皇帝的任命肯定是出於真心,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因爲這些功勞,曹操給了婁圭優厚的俸祿,婁家也積累了很多財富,也難怪曹操會說:“婁子伯比我還富裕,只是權勢不如我罷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婁圭跟隨曹操在關中平定馬超、韓遂叛亂。九月,曹軍強佔渭河南岸,但曹操立足未穩,就遭到了馬超騎兵一波又一波的衝擊。而岸邊又都是沙子,曹軍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辦法安營紮寨。這時婁圭提出建議說:“現在天氣寒冷,可以用土沙築城,然後灌進水,水結成冰,就會堅硬的像鐵石一樣,城池一夜便可建成。”曹操接受了婁圭的建議,果然一夜建成一座城,並憑藉此城的掩護,全軍渡過了渭水,從此變被動爲主動,牢牢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

曹操時常感嘆說:“婁圭的謀略,我比不他啊!”如果說這話有點兒誇張,但說婁圭智謀出衆卻是名副其實。不過,有智慧的婁圭卻死在了他的“猛志”上。有一回,婁圭和習授同乘一輛車,看到曹操外出,習授感嘆曹操父子的權勢,說:“父子倆看上去都很開心啊!”婁圭說:“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麼能光看到別人風光呢?”習授將婁圭的話報告了曹操,曹操認爲婁圭心懷異志,於是找了個理由將婁圭收監,後將其殺害。

看婁圭之死可有兩點感慨:封建社會,在君主面前人是不能有“大志”的,這會被看成是有篡逆之心,何況曹操是一個猜忌心很重的人。假如真有,就應該像陳勝、項羽、劉邦等人那樣,從小到大做起,而不是這樣無所顧忌地隨口而說;由此引出了第二點感慨,因言獲罪。從周厲王弭謗,到以腹誹罪治人,整個封建社會始終都存在因言獲罪的問題。當然,任何時候都有個言責自負的問題,所以,古人也要求臣下和士子們要有一種修養,謹言慎行。將婁圭的話報告了曹操,曹操認爲婁圭心懷異志,於是找了個理由將婁圭收監,後將其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