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謹慎的諸葛亮從二十八歲追隨劉備,“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二十一年的不休徵戰,鞠躬盡 瘁殫精竭慮,既沒有大勝也沒有大敗。

諸葛亮數(不是六)出祁山消耗了多少人馬錢糧,這個不難統計,“民有菜色”也不是發生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咱們今天要聊的是,是諸葛亮臨終 前的一個安排,爲蜀漢續命數十年:這位人們眼中的“好戰丞相”,爲什麼選了兩個鴿派接班?諸葛亮這是在彌補自己從前的過錯嗎?諸葛亮真的錯 了嗎?劉禪對諸葛亮的安排持什麼態度?

其實諸葛亮的是非功過,歷史上早有定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們要解析的,是諸葛亮臨終安排,對蜀漢政權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蜀漢民有菜色,該不該由諸葛亮來負責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很多人都說諸葛亮數次北伐勞民傷財,弄得原先的天府之國“民有菜色”。但是蜀漢民有菜色,真的需要諸葛亮來負責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蜀中“民有菜色”的評語,是東吳使臣薛珝在曹魏景元二年、蜀漢景耀四年、東吳永安四年,也就是公元261年說的:“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薛珝說這番話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辭世二十七年,兩年後蜀漢也就滅亡了。所以民有菜色跟諸葛亮屢次興兵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諸葛亮北伐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耽誤農業生產、不疲敝民生。

一向跟諸葛亮有些仇怨的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不得不承認“亮帥衆出武功,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爲口實。至今樑、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

所謂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提到的是兩個著名賢相良輔:人們感念召公,連他曾坐在下面斷案的甘棠樹都精心呵護,鄭國的子產,更是被譽爲春秋第一賢相。

陳壽把諸葛亮跟召公、子產相提並論,從側面也證明了諸葛亮治蜀有方,要不然他也不會得到蜀中百姓的愛戴——如果諸葛亮真讓大家餓了肚子,那就只有罵聲沒有讚歌了。

二、明知徒勞無功,但諸葛亮有不得不打的理由

世界上的一切戰爭,其實都是政治的延續。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一切軍事行動,出發點都是蜀漢政權的政治需要。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按照劉備諸葛亮一貫宣傳的說法,是曹丕弒君篡位,大漢正統隨着國都和社稷宗廟都遷到了成都,討伐亂臣賊子,是他們應盡的職責。

如果諸葛亮不擎着光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旗幟北伐,劉備父子就成了鳩佔鵲巢的外來戶和割據勢力,名不正言不順,總有一天會被蜀中門閥士族趕出去。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第2張

其實蜀中門閥士族在劉備入川之後,一直蠢蠢欲動,比如劉備剛在夷陵戰敗,就有人造反了:漢嘉太守黃元一開始是想斷劉備回川之路,後來還想抄了劉備老巢:冬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漢嘉太守黃元素爲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

黃元之亂很快就被諸葛亮平定了,黃元本人也被綁到成都開刀問斬。一個黃元被殺了,還有很多潛伏的黃元在摩拳擦掌,這些人一旦逮住機會,會毫不猶豫地推翻劉禪的龍椅——“劉協尚在”的消息是瞞不住的,這樣一來,劉禪和曹丕就畫了等號。

諸葛亮北伐,讓忠於大漢的蜀中士族看到了一線希望:如果北伐勝利,營救出被貶爲山陽公的前大漢天子劉協,漢室還有望復興!

爲了證明自己是大漢正統,也給蜀中官民一線希望,諸葛亮只能不停地北伐,但是既避免傾巢而出進行大規模決戰:劉備戰敗,有諸葛亮趙雲魏延看家,如果諸葛亮敗得太慘,那個“顧命大臣”李嚴就會第一個跳出來鬧事——所以諸葛亮稍有失利,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往回跑,生怕撤軍不夠迅速導致無家可歸。

諸葛一生唯謹慎,他是不敢不謹慎。勢單力薄的蜀漢再也經受不起一場大敗,子午谷奇謀雖然有一定可行性,但萬一失敗,就會一敗塗地,想要捲土重來都不可能了。

不但蜀中士族看着荊州外來戶不順眼,就是荊州幫自己也窩裏鬥。魏延和楊儀都是荊州幫(楊儀曾經是關羽的功曹),但他們當着諸葛亮的面也會吵得不可開交,弄得諸葛亮十分頭痛: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爲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要想讓蜀漢內部停止窩裏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一起出去跟外敵打架: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三、鴿派尚書令大將軍大司馬的特點以及諸葛亮選他們的理由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第3張

事實證明,諸葛亮北伐期間,蜀漢內部還是能維持表面上的團結的,但是心胸狹隘的楊儀和性格暴烈的魏延,明顯都不是接班人的合適人選:楊儀接班,就會搞內部清洗,魏延接班,就會孤注一擲。

這兩個人誰上位,都會幹掉對方,而且這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會貪功冒進,貪功冒進就有可能有去無回。

更爲重要的一點,是諸葛亮薨逝之前,已經知道前大漢天子劉協已經以山陽公的身份辭世了(諸葛亮與劉協生卒均同年),再興師動衆北伐,未必會得到蜀中士族的支持。

爲了穩妥起見,諸葛亮向劉禪建議,自己之後讓費禕蔣琬接班——這兩個人都是不折不扣的鴿派。

蔣琬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穩”:亮卒,以琬爲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琬出類拔萃,處羣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衆望漸服。

蔣琬是堅決反對主動對魏用兵的,他執政伊始,就提出了總的戰略構想並得到了劉禪的認可,劉禪專門給蔣琬下詔:“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從這道詔書中,我們也能看出劉禪還真不是一個傻瓜,他比誰都精明。劉禪這是明確告訴蔣琬:你要採取守勢,等到東吳跟曹魏死磕的時候,你看能撈就撈一把,吳不動,你就不動,千萬別主動出擊去找死。

蔣琬病故,費禕成了蜀漢第一臣,也成了唯一能控制姜維的人: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爲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費禕對姜維說的話雖然很不客氣,但卻是實情:“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爲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在鴿派蔣琬費禕的主導下,蜀漢政權迎來了難得而又短暫的平靜發展時期。我們甚至可以說:劉禪能穩坐四十年皇位,就是諸葛亮打下的基礎。如果真像演義小說寫的那樣,諸葛亮選擇姜維當了接班人,那麼可能三五年之間,蜀漢就玩完兒了。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第4張

四、究竟是誰消耗了蜀漢國力?

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任何一個政權出現這種狀況,都是滅亡的前兆。

蜀漢民生凋敝,姜維九次北征,損兵折將勞民傷財,卻一寸土地都沒有拓展,南中(孟獲原來的地盤)也被壓榨得燈幹油盡。

陳壽在《三國志》中毫不留情地記載:維爲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衆。衆庶由是怨讟(毒,怨恨、憎惡),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本羈旅託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衆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這我們要解釋一句古語:治大國猶烹小鮮,並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而是千萬不能瞎折騰。

不管蜀漢後期掌勺的是姜維黃皓還是後主劉禪本人,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都沒少瞎折騰:魏延楊儀的內耗,對蜀漢產生的消極影響剛剛消除沒多久,宦官黃皓和右大將軍閻宇又想聯手幹掉姜維。

姜維名爲在沓中屯田避禍,實爲擁兵自保,這就有點武裝割據的意思了。

文武不和,內外不和,所以鍾會鄧艾分兩路殺來,蜀漢就毫無還手之力了:諸葛瞻(諸葛亮之子,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諸葛尚(諸葛亮之孫)、張遵(張飛之孫,尚書)在綿竹犧牲,趙廣(趙雲之子,牙門將軍)在沓中犧牲後,能夠保護劉禪突圍南下以圖再舉的人,一個都沒有了。

諸葛亮讓費禕蔣琬接班的原因是什麼?有何用意 第5張

結語:如果諸葛亮選擇的接班人不是蔣琬費禕,結果會如何?

諸葛亮與公元234年,與漢獻帝劉協同年辭世,蜀漢政權於公元263年以劉禪投降告終。劉禪這個被稱爲“全無心肝”的庸主,在曹魏(司馬)與孫吳的夾縫中間苦苦支撐了整整三十年,可見他並不是像人們想象中那樣昏聵。

蜀漢能夠支撐這麼長時間,我們似乎也不能不承認:這要得益於諸葛亮的深謀遠慮未雨綢繆——如果接班的不是蔣琬費禕,而是楊儀魏延或者姜維,那麼蜀漢可能都熬不到鍾會鄧艾來打,他們自己就打爛了。

最後當然是請讀者諸君來下結論:諸葛亮這位“好戰丞相”爲什麼要選兩個鴿派當接班人?是他對北伐失去了信心,還是認爲蜀漢再也經不起瞎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