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晏殊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晏殊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是來自江西的神童?還是溫文爾雅的文人?又或者是《清平樂》中那個宋仁宗身邊的溫和老師?

當然電視劇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晏殊和宋仁宗之間的關係。在歷史上宋仁宗對晏殊一直有一個心結,那就是晏殊編寫的李宸妃墓誌銘。這份墓誌銘是晏殊順從劉太后的旨意編撰李宸妃無子,由此宋仁宗對晏殊嫉恨,這件事此後被反覆提及,成爲兩人的心坎。

不過晏殊的一生還是比較圓滿,他是一個神童,有岳父李虛己和宋真宗的賞識,又是宋仁宗的東宮舊臣,一生雖然三起三落,但是相比較於寇準、丁謂、王安石、蘇軾等人來說,他的貶官根本不是事,如果用現代話語說,晏殊就是一個人生贏家。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晏殊出生平民,但他是神童還有好岳父

晏殊是撫州臨川人,屬於現在的江西省撫州市。按照晏氏家族的說法,晏氏的祖先是春秋時期齊國名臣晏子,不過這不太可信,可以追溯的晏殊直系祖先是唐朝進士晏墉,不過他是山東臨淄人,而且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天下大亂之中,晏墉的兒子晏延昌把家從山東搬遷到了臨川,此後臨川便是晏氏家族的居住地。

晏延昌有兩個兒子,老大叫晏郜,老二叫晏邵。這兩人比較能生,晏郜生有8子,晏邵生有7子。晏氏家族也由此變爲了兩支,其中晏邵遷徙到高安,而晏郜則是留在了臨川。晏郜的二子即是晏固,晏固的兒子即是晏殊。晏固出生時,江西正處於南唐的統治下,此後南唐滅亡到北宋建立。晏固本人是“撫州手力節級”,屬於武職吏員。按照現在的說法,晏固是一個小公務員,步入了宋朝的中產階級,而且能打善鬥。

關於晏殊的傳說有很多。比如晏殊出生的時候,有一個白鶴在晏家的屋頂上飛來飛去,就有人想要用弓箭射這隻白鶴,但是怎麼都射不着,突然驚雷落下,人們正在吃驚的時候,晏殊呱呱落地,而白鶴已經不見蹤影。另一個故事則更加好玩,傳聞晏殊到了七歲時,還不會走路說話,晏家的人覺得這個孩子有問題,於是準備了一個木桶要把晏殊扔到河裏,讓別人收養晏殊。到了河邊以後,晏家的人把木桶放入河裏,回頭看晏殊正在河灘上玩耍,而且他還寫了“個”字,晏家的人覺得很神奇,就把晏殊帶回了家裏,回到家後的晏殊彷彿開了竅一般,走路說話如常,而且還變成了一個神童。

其實這些傳說都是神化晏殊,表達了一種頌揚晏殊的美好情感。晏殊作爲北宋年間的宰相,是一個把晏氏家族發揚光大的人,又是撫州的傳奇人物,自然受到了家鄉人的愛戴和族人的誇耀,所以晏殊的身上纔會有有這麼多的傳說,這和古代皇帝有着各種神奇的出生經歷一樣,只是爲了表達晏殊的天賦異稟。而且晏殊也確實是一個神童,《宋史》記載他7歲時就可以寫文章,已經是撫州有名的才子。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晏殊在13歲時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重要的貴人——洪州通判李虛己,李虛己此人有兩個身份:

進士出身的高級官僚是文豪楊億朋友的詩人這兩個身份對於晏殊此後的人生改變極大。李虛己之所以欣賞晏殊,主要是晏殊的才名。這裏就要提及北宋時期的一個特殊考試童子舉。根據《宋史·選舉志》記載,在宋朝凡是15歲以下精通詩詞歌賦的兒童都會被地方政府選拔,選拔之後的兒童會送到開封由皇帝親自考試,通過考試的人最後都會成爲官僚預備隊,長大後直接當官。

李虛己看中晏殊的才名,像晏殊這樣的神童通過童子舉很容易。另一個原因則是李虛己作爲文人,有着提攜後生的習慣,也希望爲自己找一個傳人。當李虛己聽說撫州有一個神童晏殊,很快就把晏殊收入門下爲徒,把女兒嫁給了晏殊。此外李虛己還教授晏殊自己的寫作技巧,並且利用自己的身份爲晏殊的前途鋪路,可以說沒有李虛己這個好岳父,就不會有晏殊後來的成就,晏殊最應該感激的人就是李虛己。

欽差提拔、皇帝青睞的少年晏殊

李虛己本人的家族是一個官僚之家,他的父親李寅、弟弟李虛舟都是官僚,而且他還爲晏殊牽上了一條線,把晏殊介紹給了文豪楊億,從日後楊億寫的《晏殊奉禮歸寧》的詩作,也可以看到他與晏殊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這對於傳播晏殊的名望十分有幫助。

1004年江南發生旱災,宋真宗派張知白前來江南治理旱災。李虛己作爲地方長官,經常陪同張知白一起處理災情,此時他就向張知白推薦了自己的小女婿晏殊,張知白一看晏殊的才能不錯,就把他推薦給宋真宗,由此晏殊登上官途,並且被宋真宗指定參加殿試。

李虛己和張知白對於晏殊的影響很大,李虛己是晏殊的師父兼岳父,他是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官,曾經得到宋太宗的表彰,宋真宗稱讚他儒雅謹慎,而且他還特別孝順,是一個十分不錯的人。張知白對於晏殊有着知遇之恩,他官至宰相,爲人潔身自好,清廉簡約,是一個好官。這兩人的價值觀對於晏殊的影響很大。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此後晏殊參加殿試,按照《宋史》記載,少年晏殊在1000多人聚集的考試中,一點都不慌張,下筆有神,寫好詩賦後交給宋真宗審閱,宋真宗看完後大喜,當即就要賞賜晏殊進士出身。不過這個命令受到了寇準的阻撓,寇準說晏殊是南方人,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寇準的話,這就要解釋宋朝當時的政治格局:

北宋的頂級文臣在前期都是北方人,因爲北宋繼承是五代的政治基礎,處於統治核心的地域是原地區,所以北方人作爲北宋臣子自然對於南方被征服地區的人帶有蔑視感,晏殊出生的撫州就是南唐的統治區域,是一個南方人。當時的朝廷正發生黨爭,一派由寇準、王旦爲首的北方人組成,另一派由王欽若爲首的南方人組成。晏殊作爲南方人,一旦成爲進士,將來肯定會傾向於南方人的黨派,不利於寇準的黨爭。但是宋真宗十分欣賞晏殊,他對寇準說道:張九齡非江外人邪?宋真宗把晏殊比作唐朝名相張九齡,徹底堵住寇準的嘴,最後晏殊被賜予進士出身,作爲天子門生登場。

而且在此之後,宋真宗對於晏殊頗爲關愛:

晏殊被宋真宗安排在館閣讀書,館閣位於大內,是一個藏書很多的地方,而且宋真宗還讓晏殊的老鄉陳彭年指導晏殊的學習。宋真宗進行南郊祭祀時,晏殊請求跟隨,按照宋朝的祖制,老弱是不能參加祭祀的,但是宋真宗特批晏殊進行郊祀,並且下詔以後未滿15歲的京官,只要願意參加郊祀,就可以前去郊祀。在1013年和1016年,晏殊的父母去世,晏殊需要回家守孝三年。但是宋神宗兩度奪情,要求晏殊回到開封當官,並且還讓淮南發運使備好船隻迎接晏殊回京。1015年,晏殊被宋真宗任命爲太子舍人,專門陪伴太子趙禎讀書,宋真宗的任命無疑給予晏殊極大的恩寵。要知道將來太子登基稱帝,東宮的臣子一般都會受到重用,因爲他們是太子的親信,所以晏殊的前途早就被宋真宗設定好了。也是在這段時間裏晏殊和趙禎結識,爲後來成爲宰輔鋪墊好了道路。宋真宗賞識晏殊也是有原因的,因爲晏殊作爲宋真宗特意選拔的天子門生,與朝廷中的任何勢力都沒有任何關係,也就不會形成黨派,只會忠誠於宋真宗。此外晏殊這個人非常小心,他上奏摺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底稿一起交給宋真宗審閱。也沒有像其他京官一樣尋歡作樂,而是潔身自好,修身讀書。作爲皇帝很喜歡這種品行忠直之人。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三起三落的宰輔生涯

1022年最喜歡晏殊的宋真宗駕崩,宋仁宗登基,劉太后輔政。由於是東宮舊臣,晏殊的官位升級很快,在1025年,35歲的晏殊成爲樞密副使,位列大宋宰相之一。此時的樞密院和中書號稱“二府”,是大宋帝國的決策機構,古往今來能夠在30多歲當上宰相的人很少,而晏殊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晏殊很快就得罪了劉太后。起因是張耆升任樞密使一事,張耆此人對劉娥有很大的恩情,當年劉娥是張耆買來送給宋真宗的,此後宋真宗和劉娥的事情被宋真宗乳母告發給宋太宗,宋真宗被迫被劉娥送出府外,又是張耆修了一個院子讓劉娥居住,也供給宋真宗和劉娥幽會。所以劉娥對於張耆比較感恩和信賴,於是就想讓張耆擔任樞密使。

張耆是武人出生,於是劉娥的任命遭到反對,站出來打頭陣的人就是晏殊,他上表張耆可以賜予榮華富貴,但是不能授予大權。由此惹怒劉太后。天聖五年(1027年),晏殊上朝時因爲家僕帶着笏板來遲,晏殊大怒用笏板打落家僕的牙齒。這件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說按照《宋刑統》就是犯罪,往小了說就是一個小過失。

但是劉太后爲了打擊晏殊,將他貶到了宣州,在出發時改爲貶到應天府,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商丘,當時屬於文化經濟發達的地區,其實這個也只是小懲戒,相比較而言,寇準直接貶到了嶺南的雷州,那纔是真的貶官。而在這裏晏殊修建了應天府書院,應天府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一直斷斷續續的流傳到清朝末年,這也是晏殊的一大功績,同時晏殊在這裏也結識了范仲淹。

天聖六年(1028年),晏殊被召回朝廷,擔任御史中丞,此後晏殊擔任了翰林侍讀學士,充當了宋仁宗的顧問和老師。同時晏殊的大女兒嫁給了富弼。天聖八年(1030年)的科舉考試晏殊充當主考官,又在這裏結識了歐陽修。天聖九年(1031年),晏殊升遷爲號稱“計相”的三司使,主管宋朝的經濟大權。此後再度升遷爲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擔任宰執,不過此時的晏殊碰到了一個難題。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去世,當時宋仁宗並不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生母,而劉太后指定晏殊書寫李宸妃的墓誌銘。這是一個難題,若是順從劉太后的旨意寫李宸妃的墓誌銘,那麼就會得罪宋仁宗,如果不順從劉太后的旨意寫墓銘志,就會得罪劉太后。最後晏殊選擇模棱兩可的態度,他在《章懿太后神道碑》開頭寫到:“五嶽崢嶸,崑山出玉;四溟浩渺,麗水生金。”,在此處暗示李宸妃生育宋仁宗,但在碑文裏卻說道:“生女一人,早卒。無子”。這爲晏殊埋下了大禍。

晏殊的一生是否圓滿?他在官場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在1033年,劉太后去世,宋仁宗親政,他對於晏殊撰寫的墓誌銘十分不爽,於是晏殊被貶到亳州。其實亳州在安徽,距離開封差不多400裏,也只是小懲戒,此後又遷徙到陳州。另外的原因就是宋仁宗在清理劉太后的舊臣,很多人都被外放,晏殊只是其中一個。在1038年,晏殊被再次徵召回京擔任御史中丞,之後再次出任三司使。

此後西夏戰事爆發,晏殊由三司使升爲樞密使,最後晉升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擔任宰相。1044年,晏殊被彈劾,起因是蔡襄等人重提晏殊編寫的墓誌銘以及役使士兵,晏殊由此再次被貶。深層次的原因是晏殊的圓滑使得宋仁宗的慶曆變法失敗,晏殊一心想要保持自己的權位,對於朝廷的反對變法的人置之不理,這使得宋仁宗十分不滿。

53歲的晏殊再度啓程前往被貶地潁州,之後一直在地方當官,最後一站是河南府。在被貶的過程中,晏殊所在的地方還是好地方,都是中原和關中一代,而且朝廷還升遷他的本官,在河南府做事時,晏殊的官階升至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臨淄公,食邑一萬二千戶,實封三千七百戶。這些多少都能給晏殊一些心理安慰。

1054年,晏殊生病,他把病情報告給朝廷,被宋仁宗安排回到開封療養,宋仁宗給予晏殊如同宰相的禮儀待遇。但是1055年晏殊病重,最終病逝,年僅65歲。

結語

晏殊的一生用一句話形容最爲貼切:“太平宰相”,他的一生幸福無憂,從小就有貴人相助,30多歲就得到了別人一生追求的一切,此後的人生即使貶官也是輕微的外放,一直是皇帝心中的親信,這樣的人堪稱完美。如果說優缺點,那就是他比較圓滑,總是想着明哲保身,這既是他得以在官場上保持不倒的基礎,也是他三起三落的原因所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