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施琅有8個兒子,分別受到了什麼待遇?

施琅有8個兒子,分別受到了什麼待遇?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當官有好幾種途徑,除了正兒八經的走科舉外,還可以通過武舉或花錢的方式做官。當然,花錢買官通常只能買個小官,一般是鄉下的富商或富商子孫乾的事,這種行爲在當時被稱爲“捐官”。而除了以上幾種途徑外,還有一種做官的途徑,那就是“蒙蔭制度”。

蒙蔭制度

尤其是在清軍入主中原後,由於八旗子弟在科舉方面遠遠不如漢族士子,所以清朝統治者便利用“蒙蔭制度”,讓滿清貴族子弟走上仕途。後來清朝統治者爲了籠絡漢族大臣,便將這種權利也下放到一些漢族權臣身上,很多漢族大臣的子弟也可以不經考試便進入清朝的官僚隊伍。因此在面對皇帝時,無論是滿族大臣,還是漢族大臣,只要有機會,便會替子孫美言幾句。而作爲清初重要將領的施琅也不例外。

施琅,字尊侯,號琢公,是福建泉州人。他早年曾是鄭芝龍的部將,鄭芝龍降清後,他也跟着一起投降。後來鄭成功舉兵反清,施琅又加入了鄭成功的隊伍,併成爲了鄭成功的得力助手。因爲鄭成功手下曾德得罪了施琅,所以施琅便找個由頭處死了曾德。鄭成功爲此大怒,殺了施琅的父親和兄弟泄憤。

都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爲了報仇,施琅再次投降了清朝。由於他曾參與了臺灣水師的建設,所以對其作戰方式瞭如指掌。靠着這些情報,他一路做到了福建水師提督。1683年,施琅指揮清軍在澎湖海戰中大敗臺灣水師,鄭克塽在清軍的壓力下投降。當時清廷內部對臺灣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在施琅的力薦下,清廷才決定在臺灣設府縣管理,派兵屯守。而施琅也因功被授爲靖海將軍,封靖海侯。

施琅向康熙介紹兒子

施琅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作爲清朝統治者的康熙皇帝肯定要接見他。二人在閒談聊起子女教育時,施琅也向康熙大談自己的“育兒經”,並依次向康熙介紹他的兒子們。如哪個好文,哪個好武,哪個聰明伶俐,哪個踏實肯幹。康熙身邊的人也挨個將施琅兒子的特點記了下來。但事後康熙翻閱時,卻沒見到關於施琅次子的記載。要知道,施琅一共8個兒子,爲何偏偏落下次子呢?難道他不喜歡次子?康熙公事繁忙,也漸漸忘了這一茬。

施琅有8個兒子,分別受到了什麼待遇?

多年後,康熙終於明白了施琅的用意。在康熙二十七年,有人狀告泰州知府施世綸目無君上,希望康熙能從嚴查處。康熙看了奏摺才知道,原來是他派去監督河堤的欽差親隨被施世綸給懲治了。雖然這些侍從都是些不入流的小人物,但他們一行卻代表了天子臉面,施世綸好大的膽子?這施世綸是誰呢?康熙一問人才知道,此人正是施琅的次子。

施琅次子施世綸

康熙覺得施琅的兒子應該不是那麼不靠譜的人,所以便命人去查清事情真相。原來是欽差的侍從一路巧取豪奪,直到到了泰州,纔在施世綸那裏碰了釘子。對於這樣的清官,康熙又怎麼好意思責罰呢?所以康熙便將他一路提拔。而此時,康熙才明白施琅不誇讚次子的原因。因爲以施世綸的個性,升官是遲早的事。太早將他暴露出來,反而容易成爲別人的眼中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