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膝蓋骨被砍傷、臉上被刻字的孫臏,是怎麼復仇的?

膝蓋骨被砍傷、臉上被刻字的孫臏,是怎麼復仇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妒生恨,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這發生在兩個同窗、師兄弟身上。

孫臏,孫武后人,家族的血脈傳承,就是極其精通“戰術”,春秋戰國時稱爲“兵法”。

孫臏年少時師從神祕的全才“鬼谷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孫臏的智慧才華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此時,算是他的師兄,鬼谷子的另外一位弟子龐涓,厭惡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師弟。

在戰國時期,“學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這種觀念在文人和野心家的腦海裏非常深刻,因此,碰上心眼小的,可能智慧這種優勢,會變成累贅和原罪。

正好,有智慧的是孫臏,心眼小的是龐涓。

龐涓“畢業”後,到了魏國將軍

本以爲龐涓離開孫臏的生活,就不會再那麼小心眼覺得師弟比他強,從而厭惡孫臏。但誰知道,龐涓直接以“介紹工作”的名義,讓孫臏也來到了魏國生活,具體工作不知,但龐涓這樣做是爲了監視孫臏,按理來說,孫臏來到魏國後,才華是還沒有展現出來的,不然也不至於被龐涓後來陷害都無人幫助。

爲了毀掉孫臏,龐涓不必殺害他,而是在“精神”上羞辱他,他誣陷孫臏,導致孫臏被處以“臏刑”和“黥刑”,概括來講,就是把孫臏的雙足(膝蓋骨)給砍廢掉了,而且還在孫臏的臉上刻了字,本來前途無限量的孫臏就這樣被“廢掉”了,龐涓的用心狠毒至極。

孫臏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他被針對,並且被毀掉了。

不過強者恆強,孫臏很快從陰霾裏走了出來,龐涓沒有殺害他,註定會讓龐涓付出狂妄的代價,一次偶然的機會,孫臏求助齊國使者,齊國人對身殘志堅的孫臏大感意外,冒着風險將孫臏偷渡回齊國,就這樣,孫臏離開了魏國,也離開了那個虛僞的龐涓。

到了齊國後,天高任鳥飛,孫臏因爲出色的才華成爲了田忌的門客,這個田忌,正是齊國的大將,地位極高,但是田忌本人並沒有孫臏那麼熟悉兵法,和孫臏比,田忌在兵法上有着天差地別,不過田忌自己沒有這種特長,但卻有伯樂之眼,非常尊重殘疾且臉上還有刻字的孫臏。

當年田忌很喜歡和齊國王室“賭馬”,但是田忌屢賭屢輸,很是苦惱。

直到了孫臏來後,田忌賽馬便開始屢賭屢勝,因爲孫臏讓田忌的下等馬對上齊王等人的上等馬,這正是兵法裏的“反其道而行”、“出其不意”,齊威王頓時驚爲天人,而後來孫臏的“圍魏救趙”,也同樣是這一種基礎思維。

膝蓋骨被砍傷、臉上被刻字的孫臏,是怎麼復仇的?

齊威王很佩服身體已經殘疾的孫臏,孫臏的才華,第一次不再是被以嫉妒的形式展現,齊威王和田忌都將孫臏作爲自己的兵法導師,也是他們的重視,讓孫臏成爲了一代傳奇。

不久之後,孫臏的機會來了。

公元前354年,強大的魏國爲“衛國”主持公道,攻打擊敗了衛國的趙國,這一戰魏國也極其強勢,派出軍隊直接包圍了邯鄲,因爲趙國的都城正是邯鄲,一旦被攻破,趙國就等於亡國,情急之下,趙國發出了“救援令”,讓周圍的國家來解救這種困境。

這注定是一場宿命的對決,因爲齊國的孫臏作爲軍師出戰,而魏國的大將,正是孫臏昔日同窗,也是孫臏的仇人,龐涓。

不過魏國強勢,直接到邯鄲救援,效果並不大,田忌很着急,孫臏卻是非常淡定。

孫臏的兵法的奇妙之處在於“兵不厭詐”,也在於出其不意,既然魏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那麼齊國也不準備救助了邯鄲了,直接去攻打魏國都城,如果魏國讓趙國亡國,那麼齊國也會讓魏國亡國。

膝蓋骨被砍傷、臉上被刻字的孫臏,是怎麼復仇的? 第2張

田忌欣然帶着大軍往魏國都城前進,而孫臏爲了演戲演到位,他讓田忌派出了兩個並不擅長作戰的都大夫攻打魏國都城前的平陵,平陵乃是魏國重地,一旦攻下,魏國形同滅亡,但如果打不下,就證明齊國人打戰不行,可孫臏,就是爲了讓魏國人產生錯覺:齊國人打戰不行。

在用一定數量的軍隊作爲代價後,魏國回援的軍隊的確放鬆了警惕,覺得齊國不過如此,就在龐涓帶着大軍返回都城的時候,孫臏在半路的桂陵,將輕裝快行的魏軍埋伏,因爲在裝備上沒有準備,加上心理上的鬆懈,龐涓等人落入了孫臏設置的埋伏,大軍陷落,龐涓本人都被孫臏俘虜,兩人孰高孰低,可見一斑。

本以爲這一次桂陵之戰孫臏會趁機報仇雪恨,但是孫臏卻沒有,或許是因爲龐涓所代表的魏國勢力依舊非常強大,齊國也不敢處置龐涓,龐涓得以被釋放回魏國。

雖然對於孫臏而言,他與龐涓有着血海深仇,但是他剋制了,或者說並沒有把這個仇恨看得太重,以至於龐涓完好無損回到魏國。

可這場宿命的交鋒,就此結束嗎?

並不是,在龐涓回到了魏國九年後,魏國又開始“搞事情”。

強大的魏國攻打韓國,韓國作爲齊國的盟友,立即發出了求助的信號,當時齊國內部對何時救韓國有着異議,但最後,齊威王還是決定讓田忌和孫臏迅速救助韓國,孫臏一出,魏國又得輸,孫臏照十年前的打法,又再次圍攻魏國的都城,龐涓死性不改,依舊上當。

而當龐涓上當後,孫臏兵出詭道,用爐竈的數量來迷惑龐涓,讓龐涓以爲齊軍已經自潰逃跑。

龐涓果然再次上當,自信地追擊齊軍,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一追,成爲了他生命裏的句號,孫臏瞭解龐涓此人,知道他自負肯定會上當,因此馬陵設下埋伏,在一棵樹上寫着“龐涓死於此樹下”,這句話可以說是孫臏唯一有着“報復”意味的證明。

不過實際上,孫臏也不是報復龐涓,這也是兵家常事,龐涓追擊到了馬陵後,連樹上的字都沒看清楚,就被孫臏埋伏的弩兵萬箭齊發攻擊,最後龐涓兵敗,悲憤自盡身亡。

馬陵之戰,說是孫臏的復仇之戰,但實際上,這是齊國的崛起之戰,孫臏此人的才華,已經不至於用個人的恩怨來形容,馬陵之戰後,魏國開始衰弱,齊國變得更加強大。

其實龐涓對孫臏的傷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孫臏自身潛力的一種壓榨。

孫臏被處以臏刑和黥刑,作爲孫武后人,孫臏已經喪失了馳騁沙場的資本,肯定十分痛苦。但是孫臏坐着車馬,一次次設計戰勝魏國,這數次的戰爭操作,很難說和孫臏的身殘志堅沒有關係。

若說恨,孫臏是應該恨龐涓的,而因果報應,龐涓也是死在了孫臏的手下,即便不是直接,也是間接了。

不過孫臏展現了戰國時代貴族的一種君子雅度,沒有在龐涓面前失態,面對龐涓,他的戰術也是從大局出發,沒有爲了個人私怨而做沒必要的事情。

更有可能的是,孫臏內心也想清楚了這段恩怨,或許已經把龐涓當成了一個可憐的人,而龐涓最後自盡前不甘地大喊,這就是宿命之中,對龐涓的一種責罰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