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鴻章屹立朝堂50餘年不倒,是什麼原因呢?

李鴻章屹立朝堂50餘年不倒,是什麼原因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李鴻章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李鴻章,他聰明是肯定的,他不聰明,坐不到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這樣的高位,更不會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爲“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視爲“東方俾斯麥”;慈禧視爲“再造玄黃之人”。

那李鴻章到底聰明在哪裏呢?

他的聰明可以從以下兩件事窺知一二。

同治元年(1682年),曾經席捲清朝半壁江山,弄得咸豐、同治兩代帝王焦頭爛額的太平天國運動,在這一年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清軍大將曾國荃率兵水陸並進包圍天京(今南京)。但是,正當清廷認爲已經勝利在望時,讓清廷想不到的是,這一圍會是整整兩年的時間。

當時,天京雖被圍困,但在天京的太平軍,其戰鬥力並不弱,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荃才攻克了處在鐘山上的太平軍大營。而此時,清廷認爲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時機已到,於是爲了增加清廷的勝算,同時也爲了瓜分曾國藩的功勞,避免出現功高蓋主的問題,清廷遂急命李鴻章發兵會攻南京,援助曾國荃。

當時李鴻章是唯一能抗衡曾國藩的存在,同時清廷派李鴻章前往,還有分裂淮軍,及削弱曾國藩影響力的意圖,畢竟南京被攻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不論是誰,只要領兵前往天京,就能得到一份通天的功勞,而曾國藩勢力肯定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圍了兩年的天京,在要摘桃子的時候,被人強摘。因此,如果李鴻章率兵前往天京,曾國藩勢力必定會對李鴻章懷恨在心,而如此,兩方勢力必定會反目成仇。到那時,只要李鴻章、曾國藩兩方勢力起內訌,清廷就可坐收漁翁之利,穩固清朝的天下。

李鴻章屹立朝堂50餘年不倒,是什麼原因呢?

可讓清廷想不到的是,李鴻章卻並未率兵連夜趕往天京。此時,李鴻章是拒不發兵,甚至不惜裝病來拒絕清廷催促發兵的旨意,他向清廷奏稱“感冒風溼,眠食頓減”,需即行回蘇“就醫”,利用這個藉口,李鴻章拖延會攻天京達數日之久。而就這樣,兩個月後,直到曾國荃攻克南京時,李鴻章都依然按兵不動,未發一兵一卒。

李鴻章這番作爲,曾國藩是十分感激,當時淮軍在攻下天京後不久,李鴻章前來賀喜時,曾國藩是親自出城相迎。而在當時,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十分不解曾國藩的舉動,他認爲曾這麼做實在是有失身份,畢竟曾是李鴻章的老師,老師去委身迎接學生,未免有失體統,所以他勸曾在大營等候即可,無需去城外迎接。

但是,曾國藩聽後,他非但沒有贊同,還斥責道:“南京城破是大勢,李鴻章一直按兵不動,實爲大度胸懷,倘若出兵必分你的功勞,必然引起你們兩軍不團結,影響以後大業”,可以說曾國藩與李鴻章看的都很痛徹,他們都知道,清廷讓李鴻章去參與到進攻天京的戰爭中,這是想讓他們漢人內訌,以此坐收漁翁之利。因此,他們絕對不能“自相殘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太平天國覆滅後,繼續爲清廷所用,不至於枉送性命。

李鴻章屹立朝堂50餘年不倒,是什麼原因呢? 第2張

此後,天京攻陷後,清廷是大封功臣,各級將領都得到了該有的封賞,而在封賞中,曾國荃自然拿了頭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當時,拿了頭功的曾國荃卻並未讓其他將領所信服,他們都認爲曾國荃的功勞實在是名不副實,是十分嫉妒他所得到的封賞。因此當時關於曾國荃的誹謗讒言是像雪片一樣飛往朝廷。

但是,對於此事,李鴻章卻是一言不發。按理說,當時曾國荃的軍隊能夠攻克天京,這之中李鴻章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若不是李鴻章在江蘇和左宗棠在浙江外圍與太平軍作戰,切斷了南京城內的救援力量,曾國荃絕對不可能那麼順利的攻克南京,立得頭功。可就是擁有如此大功勞的李鴻章,他卻對曾國荃拿到頭功的獎賞,沒有一絲的話語,對於左宗棠等聯合衆人一致誹謗曾國荃的事情,李鴻章不但沒有參與誹謗,更是隻字不提自己的功勞,甚至還向朝廷盡力表彰曾國荃的功勞。

從這點,我們亦可看出李鴻章的聰明,他深知若參與誹謗曾國荃,則勢必要與曾國藩爲敵,而以當時曾國藩的地位,以後在朝堂上,他肯定是會遇到多種障礙的,是不利於他政途的。況且,李鴻章也知道,朝廷巴不得他們內訌,只要他們內訌,這樣,清廷就可以將他們分而治之,如此,到那時候,他們只能是淪落爲清廷任意宰割的存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