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他們爲什麼會水火不容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他們爲什麼會水火不容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進入長安,第二年稱帝,改元武德。到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立次子秦王李世民爲太子,八月內禪,李世民成了皇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第二年也改元貞觀。

玄武門之變,大家都十分熟悉,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和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也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很少考慮高祖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以至於好多人都以現在的角度,家庭的倫理關係去幼稚的曲解這兩位政治人物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係,正因爲他們對前因後果的不瞭解,乃至於人云亦云。

其實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早在武德初年就存在了,當時的朝廷重臣裴寂和劉文靜之爭,就是這個矛盾的初步公開化。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他們爲什麼會水火不容

裴寂,劉文靜都是大唐的開國元勳,兩《唐書》都是以裴寂,劉文靜合傳居功臣傳之首要地位。其實他們兩位與高祖李淵都有至深淵源,從龍之功大有可表之處。裴寂乃是李淵親信心腹。據《舊唐書》所載,裴寂隋末就任晉陽副監,"高祖留守太原,與寂有舊,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及義兵起,寂進宮女五百人,並上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四十萬領,以供軍用。"這位裴寂從晉陽起兵就一直跟着李淵,歷任長史,大丞相長史,尚書右僕射。直到李淵入長安登基之後依舊恩寵一時無倆,"高祖既受禪,謂寂曰:'使我至此,公之力也。'賜以服玩,不可勝紀,仍詔食奉御,每日賜寂御膳,高祖視朝,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之臥內,言無不從,呼爲裴監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爲比。"可見裴寂乃是李淵身邊最親新最信任的第一號人物。

而李淵其實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從隋大業十三年太原起兵到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以前,李淵一直都是最高決策者和全局指揮者。理所當然裴寂在其中也建立過別人所不能及的重大功勳,才能獲得李淵如此禮遇和高度信任。所謂"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的話,是無論如何加不到攀親戚,走後門的門生故舊頭上,只是因爲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的大權被兒子李世民所奪取,裴寂也就自然而然的跟着垮了臺,貞觀朝編纂的《高祖實錄》就把太原起兵說成是李世民的主謀,統一天下也幾乎全是李世民的功勞,李淵尚且被說成是坐享其成,何況裴寂?也正是因爲李世民的一通騷操作,才導致後來的裴寂傳中只見到他如何如何受到恩寵,而不見半點功業的怪現象。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他們爲什麼會水火不容 第2張

再說說劉文靜,原來也是隋朝的晉陽令,和裴寂同爲太原起兵的主要策劃者,裴寂當長史時候他做司馬,裴寂轉大丞相府長史時候他也轉大丞相府司馬,裴寂拜尚書右僕射他拜納言,是僅次於裴寂的人物。也許是總是矮人一等,這兩人一直不對付,武德初年就開始有了矛盾。《舊唐書》本傳裏面有一段記載:"時高祖每引重臣共食,文靜奏曰:'陛下君臨億兆,率土莫非臣,…宸極位尊,帝座嚴重,乃使太陽俯同萬物,臣下恐震,無以措身!'"這裏劉文靜的意思就是陛下您猶如太陽之尊怎麼能自降身份和重臣同坐御?!氣死我了!

爲什麼劉文靜就是堅決反對裴寂,連裴寂和李淵一起坐下來吃個飯都不高興呢?

《劉文靜傳》作了解釋:"文靜自以才能幹用在裴寂之右,又屢有軍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議多相違戾,寂有所是,文集必非之,由是與寂有隙。"這好像看似是嫉妒而處處擡槓裴寂而成仇。而事實上卻有趣的多,這應該從劉文靜與李世民的關係來考慮。這在史料中,也就是《劉文靜傳》裏都絲毫不隱晦,"及高祖鎮太原,文靜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結託。又竊觀太宗,謂寂曰:「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寂初未然之。後文靜坐與李密連婚,煬帝令繫於郡獄。太宗以文靜可與謀議,入禁所視之。文靜大喜曰:「天下大亂,非有湯、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太宗曰:「卿安知無?但恐常人不能別耳。今入禁所相看,非兒女之情相憂而已。時事如此,故來與君圖舉大計,請善籌其事。」"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他們爲什麼會水火不容 第3張

由此可見太原起兵之前,劉文靜和李世民的關係就不平常。以後武德元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爲西討元帥拒薛舉時劉文靜就出任元帥府長史,從那時開始劉文靜就已然史秦府早期的私黨幕僚,是輔佐李世民的第一號人物。

所謂劉文靜,裴寂之爭鬥,實際上也是反映了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矛盾。當然,此時李世民的羽翼未豐,裴寂也絕非劉文靜所能動搖。劉文靜借同坐而食一事來攻擊裴寂而"帝不納"。武德二年,劉文靜因爲發牢騷亂說話被殺。當時李淵審理此案時,李世民便爲劉文靜疏解,"極佑助之",李綱等人也幫着說好話,但是李淵早就看劉文靜不爽,裴寂有跟着旁邊陰風點鬼火,推波助瀾一番騷操作,導致劉文靜判成死罪。

但是,這也不難開出劉文靜事件實際上時李淵,裴寂爲了防止內部出現派系集團而蓄意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從那時候起,李淵,李世民父子之間也就開始出現了裂痕,爲以後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而後,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堂而皇之的成爲了太子,再逼迫李淵內禪當了太上皇,劉文靜的所謂冤假錯案當然必須翻案。

裴寂劉文靜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他們爲什麼會水火不容 第4張

最初的李世民還是給成爲太上皇的李淵一點面子,敷衍一下裴寂。貞觀二年,李世民祠南郊,"命寂與長孫無忌同升金輅",但是當裴寂辭讓之後,李世民就說:"以公有佐命之勳,無忌亦宣力於朕,同載參乘,非公而誰?"直白一點翻譯就是說:"你是我老爹太上皇的人,長孫無忌是我的人,一起坐車車~非你莫屬。"

貞觀三年李世民就藉故把裴寂免官削去一半食邑,不久又解僱給他流放靜州。而也是在流放裴寂的同一年,給劉文靜追復原爵,徹底平反。

也就是在裴寂被免官的那一年,他還請求留住京師,妄想能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可李世民非但不同意,還指責他說:"計公勳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寂遂歸蒲州。李世民這些話真的扎心,第一,裴寂是武德年間國家刑政的全面負責人;第二,當時的刑法牢獄之政並不好。

第一點是事實,裴寂武德年間確實身爲宰相,而且是宰相中最爲李淵倚重的一位,所以武德年間所有刑政當然由他向李淵負責。第二點則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而且連李淵一道罵在裏面,殊不知他的"貞觀之治"各種典章制度,刑法獄律都是武德年間確定下來的。一定要說武德時有所紕漏,無非也就是殺了劉文靜以及後來對他親王府勢力做過的種種抑制而已。這也只是權力之爭,並不能因此說李淵,李世民之間有什麼方針政策上的重大差別,一切也只是"蕭規曹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