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甘茂:他是秦國一代名將,爲何最後死在了魏國?

甘茂:他是秦國一代名將,爲何最後死在了魏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風雲人物輩出,甘茂的故事大家聽過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甘茂早年間曾拜下蔡的史舉先生爲師,學習諸子百家學說,憑藉出色的能力,認識了張儀等人。並在後來經張儀、樗裏疾引薦,爲秦惠王所用,深受秦惠王的賞識和重用。

面見秦惠文王的時候,秦惠王在交談之間就深深爲這位賢士折服,並在談話之後立刻就讓甘茂走馬上任。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兩人具體交流了些什麼,不過從交談的結果來看,似乎秦惠王很滿意這位外來引進的人才。

走馬上任的甘茂,不僅能說會道,重要的是還會帶兵打仗。而在小說和電視裏,大將甘茂被刻畫成爲了一個猥瑣的小人,不僅參與到後宮的爭鬥中,還教唆年輕的君主做壞事,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甘茂原本的樣子。在電視劇裏我們看到的甘茂,是沒有任何大將風範的。

而且還表現得自私、勢利,而歷史上的甘茂不僅口吐蓮花,還會帶兵打仗,積極爲秦國謀劃,多次化解了秦國的危機

甘茂在秦國可是個大人物,他爲秦國能夠稱霸天下出了不少的力。甘茂在惠文王時期就已經是紅人了。甘茂平定了蜀國的叛亂,他回到秦國的時候,成爲丞相。

對於甘茂,司馬遷有過一箇中肯的評價,說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所謂策士,在諸侯兼併越發激烈的戰國時代,是個相當吃香的行當。但行權謀,不問德義,這就是策士的操守。

說甘茂的主要功績,最主要的還是宜陽之戰中奪取韓國的益陽,宜陽之戰的勝利被稱之爲秦國統一六國的里程碑,也就是因爲甘茂答應了宜陽之戰,爲秦國打開了通往東方的大門,更是造成韓國在戰國七雄之中被最先滅掉的原因。

甘茂:他是秦國一代名將,爲何最後死在了魏國?

戰國時的宜陽城,在今河南宜陽縣韓城鎮東關村一帶。今天的宜陽城遺址,南北長1510——2150米,東西寬1630——1843米,總面積約310萬平方米。從《戰國策》東周君的話,也可以看出宜陽的興盛、繁華:"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

宜陽作爲具有戰略要地的商業繁華大城,是秦國東出一統的戰略節點。無論是西進、東出、南上、北下,宜陽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佔據宜陽,秦國掌控進出的咽喉。

野心勃勃的秦武王想着打通三川的通道、前往窺視周朝,甘茂在瞭解秦武王的意圖後,自動請纓並主動獻策,讓秦武王對甘茂產生信心,進而將方案交給甘茂親自來執行。甘茂在息壤以秦武王"不願成爲聽信讒言的君王"的心理,做爲"社會交換"的目標物,換取秦武王對他的信賴與資源,終而使他有機會能夠順利完成攻打韓國任務。

宜陽之戰果如甘茂所分析的一樣,甘茂長期沒有攻下宜陽,樗裏子和公孫奭果然對此事進行阻撓,使得秦武王打退堂鼓,秦武王因爲和甘茂的息壤之誓而讓甘茂率領全秦國之軍,得以攻下宜陽,即秦國之所以能夠攻下宜陽,關鍵原因在於秦武王"因悉起兵",以秦國全國之力攻下的。

這件事可以說是甘茂的經典之戰,未戰而先安內。他料敵機先,更料同僚阻撓於事前,通過與秦武王的盟約阻止了樗裏子和公孫奭的從中破壞,取得了宜陽之戰的勝利。

甘茂是個能人,秦武王還在的時候,國家的大小事情都需要他的協助完成。本來如果武王能夠繼續這麼重用他,他在秦國的後半生絕對不用發愁。沒辦法,說到底甘茂也不過是秦國的下屬,這個主子死了,就繼續跟着下一個主子幹唄。可是他沒有想到,新主子秦昭王后來竟然逼得他離開故土。

甘茂:他是秦國一代名將,爲何最後死在了魏國? 第2張

逃亡的甘茂通過蘇代保住了自己的家族,輾轉於諸侯各國。甘茂最後一次能回國的機會斷送在楚國之手,原因就在於甘茂的賢明擔任秦國相國不符合楚國的利益,最終他無法回到秦國,只能死在魏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就是對屬下最大的支持。"你若信我,我便花開"!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此時最後悔的莫過於秦惠文王了,是他一時間被小人的讒言矇蔽,纔將甘茂這個大將放走了。而甘茂,他的出逃是迫不得已的,這一次出逃竟成爲了他與大秦的最後一次訣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