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匡胤和羣臣一起賞月,寫了半首詩沒人能接

趙匡胤和羣臣一起賞月,寫了半首詩沒人能接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着很多的皇帝,大概有五百多位,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最後纔有機會榮登皇位。他們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統統都不在話下,但是也有的皇帝不是很會治理國家,儘管他們有着滿腹詩書。但是有一位皇帝就跟不一樣了,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對於治國之道很是精通,他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和羣臣一起賞月,寫了半首詩沒人能接

宋太祖趙匡胤,不僅能文能武,從小就是出生在官宦世家,參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了,這也就是爲什麼趙匡胤能武的原因了,從小的他就參軍,長大後也當上了將領。有一次事例記得特別清楚,一次打仗完了,有士兵看到趙匡胤搬着一大箱子,以爲他中飽私囊,最後真相大白居然是一大箱的書。

對於趙匡胤來說,如果說會武是可以帶兵打仗,平定天下,那麼會文就是治理國家,文明天下,這兩種想法他都通過自己做到了。這也是後來他當上了皇帝后出現“抑武揚文”的現象,一方面是他覺得有必要學文,而且可以牽制武力的發展。

有一次中秋節,趙匡胤就邀請羣臣一起慶祝,望向皎月,痛飲良酒,他興致勃勃的脫口而出:“未離海底千山墨,纔到中天萬國明”,這兩詩句氣質磅礴,意境明瞭,算得上是人生大臣們紛紛拍手叫好,奈何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接上他的詩句,場面很是尷尬,趙匡胤也不知道下聯要寫什麼好,這也成了這首詩的遺憾。

四百年後,終於等來了這首詩的尾聲,明太祖朱元璋對這件事情很是上心,爲了證明自己的才能,於是作出了下面的這些詩句“未離海底千山墨, 纔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明朝的臣子們看到是皇上作的詩,所以也是在拍手叫好。

或許,這四百年間,不是沒有人作不出來這首詩,而是沒有人敢說出來,所以才造成這首詩直到四百年後才被完結,臣子們的拍手叫好,或許也不是真的好,只是想巴結皇帝,討其開心罷了。

後世有文學家表示,朱元璋的詩略顯僵硬,很難與趙匡胤的詩是一致的,所以也不見的就是好的。其實可想而知,不是同一個人作的詩句,本來就是心境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是時隔四百年間那麼多年的變化,一首詩就可以明瞭。

但是我們不能否決朱元璋的能力跟才華,作爲開國皇帝,必定有他的一定的驚人之處,不應該只是由一首詩來證明他的才能,對於他做過的大事,根本算不上什麼。可以肯定的是,趙匡胤和朱元璋都是愛好學習,博覽羣書。

這一首詩,不同角度的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在那不同的時代中有着不同的人才,在治國大道上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是他們,通過一首詩把他們的智慧凝聚至今,讓後世學習其學習精神,向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