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匡章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孟子爲何與他交朋友?

匡章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孟子爲何與他交朋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匡章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孟子在齊國其實過的並不好,除了在“稷下學宮”擴大了招生規模,其他的事情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說好是到齊國遊說諸侯的,結果孟子固執地認爲,不做官就不能去見齊王,三年也沒和齊王說上一句話。把蚳蛙說得滿面含羞辭官而去,又被齊國人諷刺挖苦,連交個朋友都被弟子們誤解。孟子在齊國有個好朋友叫匡章,是齊國的著名軍事將領。在齊威王時期,匡章曾經帶兵打敗了西部著名虎狼之師專業打手秦國;在齊宣王時,又率兵攻入燕國,是戰功赫赫的大將。但齊國人對匡章不買賬,因爲在齊國人看來,匡章是個有名的不孝子——他和父親關係搞得很僵。在傳統的觀念中,無論兒子年齡多大、地位多高,都應該讓父母開心。聖人大舜那個瞎眼黑心的父親,夥同心狠手辣的弟弟和後母,幾次要弄死大舜,但舜做了天子之後仍然孝順父親;楚國隱士老萊子70歲的時候,還穿上彩衣假裝小孩一樣又蹦又跳讓父母開心。所以齊國人認爲匡章和父親關係不好,就是不孝順。

匡章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孟子爲何與他交朋友?

孟子卻不顧世人的非議,和匡章成了好朋友。弟子公都子不高興,就問孟子,“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其實意思很明白,全國人都認爲匡章是個不孝子,而老師卻和他打得火熱,你就不怕別人的非議嗎?孟子說:“社會上所說的不孝有五種情況:四肢懶惰,不贍養父母,是一種不孝。喜歡賭博又好酗酒,不贍養父母,是第二種不孝。喜歡財物,偏愛妻子,不贍養父母,是第三種不孝。放縱耳朵和眼睛的慾望,給父母帶來羞辱,這是第四種不孝。逞能顯勇而鬥狠,以危及連累到父母,是第五種不孝。匡章有哪一種情況呢?這個匡章,是因爲父子之間相互以善相責而導致關係惡化。以善相責,本是交友之道;父子間以善相責,最傷害感情。這個匡章,難道不想有夫妻父子之間的感情嗎?只因得罪了父親,被疏遠而不能親近;才拋棄妻子兒女,終身得不到奉養。他在心裏這樣設想,如果不這樣做,那不孝之罪就會更大,這就是匡章的真實情況。” 孟子列舉了五種不孝的情形,並堅定的認爲,匡章的行爲不在這五種不孝的情形之列。

那麼,匡章爲什麼會惹父親不高興呢?原來,匡章的母親得罪了丈夫,匡章的父親就把母親殺了,埋在馬廄下面。匡章不滿父親的作爲,和父親搞僵了關係。所以齊國人認爲匡章不孝。但孟子認爲,匡章和父親的關係不好,是因爲他們互相責善的緣故。通俗地說,都想讓對方做個好人,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是壞的。所以,孟子認爲,父子之間是不能以善相責的,這種以善相責只能發生在朋友之間。

匡章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孟子爲何與他交朋友? 第2張

這個故事中,體現了孟子的關於孝道的思想。儒家認爲,最重要的倫理是血緣和親情之間的關係,認爲這是人之本。孔子的弟子有若就說過,“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而孟子認爲做人的根本原則就是“事親爲大”。但孟子不是一個死守原則不放的人,要通權達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孟子設身處地地替匡章着想,因爲在這件事上,匡章陷入了兩難境地——順着父親的心意,那就是對母親不孝,違逆父親的心意重新埋葬母親,那就是對父親不孝。還是齊威王最後解開了這個難題,他告訴匡章說,你打敗了秦國之後,會厚葬你的母親。後來匡章果然率兵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齊威王也替匡章厚葬了母親,一場父子之間以善相責的孝與不孝的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齊威王的晚年故態復萌,不再過問國事。那個很帥的文臣鄒忌和很猛的武將田忌互相猜忌,關係搞得很僵。稷下學宮衰落了,人才流失很嚴重。這時,魏國開出優厚條件吸引人才,鄒衍和淳于髡都去了魏國。孟子的母親也去世了,在風光地厚葬了母親後,孟子離開了齊國,齊威王送了一百鎰兼金,據說是2400兩的大數目,但孟子沒有收,給齊國留下決絕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