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1998年6月29日,時任美國第42任總統的克林頓來華訪問,他在北大演講時突然提到了徐繼畬。

原來,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紀念碑鄰近有塊小石碑,上面刻着:

米利堅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這些話並非出自美國人,而是由福建巡撫徐繼畬所寫。

(1)一個生長於山西,卻能夠放眼世界的人

徐繼畬,字健男,號鬆龕,山西五臺縣東冶鎮人。生於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卒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官至福建巡撫。這是一個和衆多晉商一樣具有長遠眼光的人。他的與衆不同在於,在鴉片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驚魂未定中,他開始冷靜地思考並着手編寫《瀛環志略》。這是一本介紹世界地理的科普類書籍,系統地介紹西方各國的風土人情,從此開啓了中國人認識世界的窗戶。

其實,徐繼畬的文化自覺和當時許多的知識分子一樣,來源於鴉片戰爭後國門訇然洞開後給國人帶來的歷史屈辱。1837年,已過不惑的徐繼畬來到福建任職,面對這個有着漫長海岸線的省份,面對着浩瀚海洋外不爲人知的新鮮事物,徐繼畬也如大清所有的官員一樣,沉浸在天朝大國的自豪中,沒有一點危機感。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然而,僅僅三年後,大清國竟然被從海上遠道而來的英國艦隊打敗。囂張的英國軍隊沿着中國的海岸線一路順利地逼近天津港,而沿線的中國軍隊竟然毫無防備,戰爭以滿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種民族屈辱,徹底摧毀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

令這幫官員和知識分子震撼的是: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居然被來自數萬裏之外的洋人塗炭;曾經縱橫中原、所向無敵的女真鐵騎,竟然在洋槍火炮面前連連敗績;紫禁城的大殿中,滿朝文武都被這從天而降的災禍所震懾,居然對趾高氣揚的洋人的要求無可辯駁,甚至被裹攜着割地賠款……

這一切的挫敗,是亙古以來中華民族從未經歷的。那麼,這些被華族稱爲蠻夷的洋人,到底是怎樣練就了跨洋過海、堅船利炮的本領,又爲什麼因爲一個通商問題和大清兵戎相見?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第2張

(2)《瀛環志略》對華盛頓及美國的讚揚

鴉片戰爭後,大清被迫實行五口通商,西方的商人和傳教士紛紛登上中國口岸。這一年,徐繼畬任福建布政使,兼辦廈門、福州兩個開放口岸的通商事宜。

道光皇帝交待徐繼畬一方面要學會與洋人做生意,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西方,把他們的各種情況搞清楚。徐繼畬在反思戰爭帶來的後果時,意識到對西方世界的無知,是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

要想驅逐敵人,必須全面認識西方國家,重新認識變化了的世界。

揹負着歷史使命的徐繼畬,暫時把民族的屈辱放下,把心中的憤懣置於一邊,與傳教士們展開了漫長的訪談式的對話和交流,不斷地收集各國資料。

這項工作,他足足做了5年。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瀛環志略》成稿,全書共分10卷,圖44幅,介紹了各洲的疆域、種族、人口、生活、風俗等。書中對西方制度與人物的溢美之辭不惜筆墨,尤其稱頌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

這裏不妨抄錄如下:“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爲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爲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衆國以爲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爲稱首哉!”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第3張

(3)思想的反思與制度的掣肘

在那樣的時代裏,仍沉迷於中國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國”迷夢中的朝野士夫,根本無法接受徐把中國定位於世界一隅的觀念;當朝野內外對洋人同仇敵忔時,徐竟然不惜筆墨讚美美國的領袖。

這對那個時代,從未出過國的人來說,思想之超前、眼光之高遠,簡直是不可思議、驚世駭俗!

在對鴉片戰爭失敗的反思上,道光皇帝茶飯不思,反省的結論是“總因朕無知人之明,自愧之恨”。朝野上下的公論無非是“奸臣誤國”,“忠良蒙難”,都把矛頭指向在戰爭中接替林則徐的琦善,根本無人想到是自身制度的落後。

總而言之,皇帝無過,罪在萬方,尤其是用人不當,沒有人思及制度之優劣。

徐繼畲與魏源等人的認識不同在於,他放眼世界,全面對比,對封建專制和皇權獨大的弊端進行審視。更讓人爲徐繼畬擔心的,以當時清廷專制之登峯造極,制度理念之僵化老舊,身爲朝廷命官的他竟然敢於宣傳和讚美外國制度。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第4張

他的這種作爲,分明是在向世人宣佈,在大清國的天朝之外,在專制獨裁的體制之外,還有更先進的制度。

在他的潛意識裏,美國的民主共和制雖屬原創,卻與中國“三代”政治中的“禪讓”、“天下爲公”等古道不謀而合,西方民主制度之內涵大有“符合孔子遺意”。

華盛頓那種不爲自己私心所惑,敢爲天下先的精神,正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士子難以逾越的道德屏障。這種現實版的集政治、精神與道德於一體的領袖,是中國知識分子在上古時代三皇五帝的傳說中才得以一見的楷模,而現在遠在西方的華盛頓的表現,足以令大清那些浸潤孔孟之道、滿嘴道德文章,臺前臺後兩副面孔的“假道學”們汗顏臉紅。

這種擔心不久就成爲現實。

清朝徐繼畬是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徐繼畬能揚名海外? 第5張

徐繼畬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熱情讚譽以及他提倡的緩和外交策略,遭到在朝官員的不滿甚至憤懣,彈劾他“大張夷情”的奏摺接二連三地送到了咸豐帝面前。

徐繼畬被迫去職返鄉。

之後,雖然隨着中美關係的發展以及清朝洋務運動的進程,徐繼畬處境有所好轉,並且出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也即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高等學校首任校長,但終不得志。

沒有想到的是,居然在1873年,同治帝恩准其重赴“鹿鳴宴”,並加賞頭品頂戴。之不久,徐繼畬即病逝。

這個待遇對他來說,到底是對個人政績的肯定還是對制度的反思呢?這對他已經不重要了。而之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知識分子關於“中學”與“西學”的爭辯,已經不可阻擋地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