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叫韓信”

“巧了,我也叫韓信!”

“我追隨漢王南征北戰!”

“我爲漢王開疆拓土!”

“我被封爲淮陰侯”

“我被封爲韓王!”

“那你厲害!”

以上兩個韓信對話,可不是李逵與李鬼。翻看大漢王朝的創業史,不難發現,漢高祖劉邦身邊的確有兩個韓信爲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下面我就用對比的形式,與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物。爲了方便區分兩個韓信,下面行文一個叫韓王信,一個叫淮陰侯。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韓王信雕像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2張

淮陰侯韓信畫像

一、一個是王族庶出,一個是草莽布衣。

韓王信是戰國時期韓襄王的庶出孫子。當天下羣雄並起反秦的時候,項梁擁立了楚懷王的後代,燕、齊、趙也都擁立曾經君王后代,韓最後的國君沒有留下後嗣,於是就擁立了旁系的橫陽君韓成爲韓王,那時候韓王信雖然有韓國王室血統,但是庶出,並沒有機會的。直到韓成投奔楚王,沛公兵馬接管了曾經韓國的地盤,韓王信才得以追隨劉邦。

而淮陰侯韓信,則是出身布衣了。在淮陰侯發跡之前,可以說是被人認爲遊手好閒,蹭吃蹭喝的無業遊民。長得人高馬大卻自己養活不了自己,這在普通人眼中就是個異類。所以纔有了胯下之辱的典故。大丈夫能屈能伸,便源自於此。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3張

胯下之辱

淮陰侯有才,卻不在農耕,而是軍法。天下暴起反秦,他的機會來了。不過在那個看出身的年代,他一個草民,在投奔項羽之後,並未得到青睞,後來有機會遇到蕭何,得以推薦到劉邦門下。可是當時劉邦也沒看上,給他一個管糧食的小官兒。本身他就不是跟農田有緣的主,自然也幹不出什麼功績,後來就跑了。

知曉淮陰侯韓信之才的蕭何就去追,給追了回來,然後又在劉邦面前力薦,稱其是可以輔助劉邦打天下之人,才得以重用。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了。

所以說,在古代,出身很重要。韓王信根本不用推薦,劉邦就找上來,而淮陰侯,卻是一路坎坷。

二、一個因血統封韓王,一個因戰功封王又被貶。

暴秦被推翻之後,項羽封諸王,自稱爲楚王,劉邦爲漢王。韓王信是追隨劉邦的,就說服漢王劉邦,項羽此舉太不公平,一看就是對您不利,您要爭天下。劉邦本就有取天下的雄心,然後就許了韓王信將來封韓王的諾言,讓他帶兵收復原來韓國的地盤。

上面提到過,跟着楚王的,還有一個韓王成,項羽打天下的時候,他沒戰功,所以就沒封他爲王。如今聽說漢王派人搶韓地,那不是搶了自己的肉麼?那得搶回來啊,就趕緊讓一個吳縣縣令吳昌先當韓王,占上位置再說。不過人家韓王信可不是簡單之人,你占上了,我給你打下來。韓王信收回了韓地,劉邦就按照承諾封他爲韓王,守韓地。

一個韓地就能看出楚漢之爭的態勢了。你漢王任的韓王搶了我楚王任命韓王的封地,那還了得?我再搶回來。韓王信兵敗,降楚。不過又逃了出來,再得以追隨漢王劉邦。劉邦仍然重用他,讓韓王信追隨他與項羽抗衡。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4張

楚漢之爭

而淮陰侯韓信呢,在蕭何的舉薦下,直接當上了大將軍,這升遷之路趕上坐火箭了。淮陰侯韓信沒有讓劉邦失望一番言論,就爲劉邦定下東征以定天下之方略。

而後得以帶兵的淮陰侯韓信如魚得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爲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各種經典戰術典故,不僅流傳後世,也成功助劉邦擊敗項羽,一統天下。

劉邦身邊有兩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兩個韓信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5張

垓下勝楚

要說淮陰侯韓信,其戰功可比韓王信要大的多。那麼爲何他只被封爲淮陰侯呢?

在滅了齊之後,淮陰侯韓信就被封爲齊王。而項羽兵敗之後,淮陰侯韓信收復楚地,又被封爲楚王。老話說的好“功高蓋主”。淮陰侯大權在握,掌雄兵,就算他一心爲漢,也難免被猜忌。有人告發他謀反,韓信本欲乾脆反了,被人勸阻,然後殺鍾離眛投誠。劉邦先囚禁韓信,後因無罪,又不能落一個過河拆橋,殺有功之臣的名聲,就把他貶爲淮陰侯,之後史書都以淮陰侯稱呼。

三、同樣的名字,同樣的罪。

韓王信深得漢高祖劉邦信任,天下初定之後,北抗匈奴的重任交給了他。匈奴重兵來犯,韓王信被圍,一邊跟匈奴求和以求緩兵拖延,一邊向朝廷求救。朝廷雖然派兵救援,但又懷疑韓王信勾結匈奴,一來二去的,怕死的韓王信就真的反了,聯合匈奴要打漢朝。

既然反了就一條路走到黑了,漢高祖劉邦親自率軍平叛,四年之久,最終,聯合叛軍最終被打敗,韓王信被斬殺。

淮陰侯韓信呢?

史記》裏提到一個人,陳豨。我們來看看《史記》中的記載,

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爲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

說的話是啥意思呢?就是跟陳豨說,皇帝信你,但是架不住三人成虎啊,都說你會謀反,假的都成真的了,將來你要是反了,我與你接應,天下就是我們的了。陳豨知道韓信的才能,就信了。等到漢高祖十年的時候,陳豨果然反了。

說來陳豨起兵與韓王信還有一定關係。

漢十年,信令王黃等說誤陳豨。

這裏說的信,就是韓王信,他起兵不算,還把陳豨落下水。

陳豨造反,劉邦要派淮陰侯韓信去,韓信稱病不去,暗地裏與陳豨報信,等着策應他。這時候劉邦自己帶兵去平叛去了,都城空虛,韓信機會很大。他府中有個家臣被韓信囚禁,家臣的弟弟就跟呂后告發了韓信。呂后和蕭何設計,騙韓信說皇帝平叛成功歸來,來慶賀一下吧。韓信進攻,被埋伏好的武士所伏,斬殺於長樂宮。

四、個人評價

上面二人的生平均參照《史記》,不過史書畢竟是人寫的,司馬遷又是漢臣,難免有臆斷猜測的地方,像淮陰侯的一些事,如果是密謀的話,又怎麼能流傳出去呢?而其依據,應該是蕭何等給出的解釋了。畢竟誅殺淮陰侯韓信,不扣上一個大帽子,說不過去。

不過話又說回來,陳豨起兵,韓信稱病不出,本身就是疑點,如果韓信早點知道急流勇退這個道理,也不會最終落個誅三族的下場。

而韓王信,從當初降楚,而後降匈奴,有前兆。其反,雖然有朝廷不信的部分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立場不夠堅定。

韓王信不及淮陰侯,我們所知曉的戰神,一些膾炙人口的典故,皆是指淮陰侯韓信了。但是戰神最後的結果,着實有些憋屈。

也許正如他的出身吧,他的所有能耐,都用在帶兵上了,情商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