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九歲男童大哭,唐玄宗爲何卻說他是霍去病轉世?

九歲男童大哭,唐玄宗爲何卻說他是霍去病轉世?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王忠嗣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忠嗣,原名王訓,他的父親名叫王海賓爲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太谷男,奉命駐守隴右,與吐蕃交戰。在戰鬥中,王海賓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少戰功。在一場大戰中,王海賓遭遇大股吐蕃軍,而他的戰友們嫉妒他的戰功,皆按兵不動、拒不肯援,最終導致王海賓戰死沙場。

出於對王海賓的憐憫,唐玄宗將9歲的王訓招入宮中,授以尚輦奉御之職,成爲天子的近臣。入宮後,王訓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悲傷得不能以自已,伏在地上痛哭失聲。爲了安慰王忠嗣,唐玄宗憐惜地說道:

“此去病孤也,須壯而將之。”

九歲男童大哭,唐玄宗爲何卻說他是霍去病轉世?

意思就是,王訓是我的霍去病啊!等他長大了,我要任命他當將軍。與王訓一樣,霍去病也是自幼養於宮中,等同於漢武帝的假子。待其成年後,霍去病弱冠出塞擊匈奴,立下了難以超越的戰功。很顯然,唐玄宗希望王訓也能像霍去病一樣。爲此,唐軒還專門爲他改了一個名,呼作“王忠嗣”,他希望這個男孩能繼承他父親的忠誠。

在宮中,王忠嗣練習武藝、學習兵法。長大後,王忠嗣雄毅寡言,有武略, 皇帝與他論兵,竟能對答如流。對此,唐玄宗器重道,以後你必然能成爲良將。其後,唐玄宗將其任命爲代州別駕,讓其防守北方。而王忠嗣英勇異常,數次率輕騎出塞。唐玄宗害怕王忠嗣遇到意外,於是將其召回了京城。

然而金子總會發光的。公元730年,王忠嗣被派往河西任職,直接與殺父仇敵——吐蕃人隔山對峙。唐玄宗愛惜王忠嗣,生怕他熱血上頭,主動找吐蕃人復仇,因此嚴令邊將禁止王忠嗣出戰。就這樣,王忠嗣整整在冷板凳上待了6年。

但到了公元733年,他趁上司調職的機會,突然率軍出塞,正好撞上吐蕃贊普(相當於皇帝)進行軍事演習。王忠嗣趁敵軍不備,提刀殺入敵陣,斬首數千人,吐蕃贊普險些被擒。與霍去病一樣,王忠嗣以亮眼的初戰震驚世人,也給他未來的戰神之路,鋪下了基礎。

在河西,王忠嗣屢受升遷,並多次擊敗吐蕃人。在盛唐的打擊下,吐蕃屢戰屢敗,暫時不敢再與唐朝爭鋒。

吐蕃人被擊潰後,唐玄宗將王忠嗣調任至朔方,讓他們對付棘手的後突厥。天寶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他提點兵馬,率衆北伐,並在桑乾河與後突厥烏蘇米施可汗連續交戰三次。在王忠嗣的精妙指揮下,突厥人每戰皆敗,烏蘇米施可汗恐懼萬分準備投降。

其後,王忠嗣見突厥人在投降方面有意拖延,於是祭出反間計,離間了突厥與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等下屬部落的關係。其後,王忠嗣又趁敵軍內亂,再次大敗突厥。公元744年,王忠嗣的反間計最終達到了預定的效果,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葉護聯合攻打烏蘇米施可汗,並將之傳首於長安。後突厥汗國就此滅亡,由回紇所取代。

九歲男童大哭,唐玄宗爲何卻說他是霍去病轉世? 第2張

由於功勳卓著,唐玄宗將王忠嗣任命爲河西、隴右節度使,權朔方、河東節度,佩四將印,勁兵重地,控制萬里,享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殊榮。值得一提的是,王忠嗣絕非窮兵黷武的武夫。在擔任戰將時,王忠嗣英勇果敢、所向無前。但擔任守將,王忠嗣卻能採取“持重安邊”的政策,絕不貪功,也絕不隨意開疆拓土。

對於敵人,王忠嗣善於使用和平式的瓦解戰略。他故意在邊關提高戰馬的買進價格,誘使胡人爭相把戰馬賣給唐人,衆所周知,馬匹是冷兵器時代重要的戰略資源, 市馬可算是較爲簡便的一種防禦手段, 通過和平的手段, 一方面不但不會消耗唐朝的邊防力量, 反而加強了邊防軍事力量, 隨着王忠嗣節度隴右、河西后, 又以朔方、河東的馬匹充實隴右、河西, 使其軍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 順利地削弱了唐朝的潛在對手。

在戰略方面,王忠嗣以防守反擊爲主,以積極、但絕非挑釁的措施,“多縱間諜, 以伺其隙” , 力求戰則必勝。正是因爲王忠嗣老成持重,首先將自己立於不敗的境地,而這也是王忠嗣每戰必勝的祕訣。

然而盛滿則溢,王忠嗣過大的權勢,最終引起了養父唐玄宗的猜忌。此外,王忠嗣不樂於拓邊,也被唐玄宗視爲畏懦。最終,王忠嗣遭到小人的饞毀,被玄宗以“沮撓軍功”的理由貶官漢陽太守, 實際上標誌着王忠嗣軍事生涯的結束。在極度的鬱悶中,王忠嗣於749年英年早逝,距離安史之亂不過6年。若王忠嗣在,安祿山和史思明恐怕不敢造反,唐玄宗完全是自毀長城,殺了自己的霍去病,也導致了盛唐的淪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