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多次出兵攻打趙國,趙國雖然整體實力不如秦國,但一時半會也難以征服。所以秦國打算把重點放在外交攻勢上,秦昭襄王主動邀請趙王在澠池會面,但趙王擔心有詐不敢前去,此時藺相如爲趙王壯膽,準備同他一起去。秦昭襄王本來還想羞辱趙王一番,還好有藺相如在,他迫使秦王擊缶,雙方博弈有來有回,十分精彩。不過最後算是達到了談和的目的,雙方決定停止交戰。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

戰國時期,秦趙兩國在澠池會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這個故事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詳細的記載,也編入了小學教科書當中。本文主要目的不是講故事,而是透過這個故事來談一談當時的戰國局勢,以及分析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的大國博弈。

根據史料記載,秦趙澠池會盟發生在公元前279年,此時各大戰國的情形大體如下所述。

此時的秦國爲秦昭王二十八年,國力極其強盛,雄主秦昭王,強臣魏冉,戰神白起,明君強臣名將強強組合,齊心協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兵鋒所指,令其餘戰國不寒而慄。

此時的趙國爲趙惠文王二十年,國力也比較強盛,此前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趙國國力大增,加之趙惠文王也是一位難得的禮賢下士的明君,趙國文武大才兼備,朝局生氣勃勃。爲我們所熟知的有名將趙奢、廉頗,國尉許歷,名臣樓緩,國政有文武兼備的平原君趙勝,邦交有後起之秀藺相如,堪稱明君強臣濟濟一堂。

此時的齊國爲齊襄王五年,五年前由於當時的齊湣王驕橫無道,激起列國公憤,燕將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齊,齊國完全被打垮,此時僅餘即墨和莒兩座城池孤守,奄奄一息。

此時的燕國爲燕昭王三十三年,此前的燕王噲、子之主政時期,燕國慘遭齊宣王血洗,國力大爲削弱。雖經燕昭王奮發惕勵,重用樂毅變法,並獲得攻齊的巨大成功,國力有較大程度的恢復,但仍然不夠強大。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 第2張

此時的魏國爲魏昭王十七年,韓國爲韓釐王十七年,此前韓魏兩國遭到秦國白起的猛烈攻擊,特別是伊闕之戰,韓魏聯軍大敗,損兵折將,韓魏兩國差不多被打垮,此時的韓魏已是孱弱不堪。

此時的楚國爲楚頃襄王二十年,大約在二十年前,秦昭王邀請當時的楚懷王到武關會盟,結果楚懷王遭到秦國劫持,楚國國力有一定的削弱,但實力尚存。

從以上各國的大體情形來看,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燕、齊、魏、韓已淪爲弱國,不足以對秦國的擴張構成威脅,而此時的趙國則成爲秦國的頭號勁敵,楚國則處在中間的尷尬位置。

在以上的戰國格局下,秦昭王向趙國發出了會盟修好的邀請。對於這一突兀舉動,趙國君臣心存疑慮,因爲楚懷王的前車之鑑,擔心秦昭王又故伎重演,使趙王做了楚懷王第二。雖說目下趙國之強大遠非昔日楚國可比,然則秦國對山東六國之威壓欺侮也是遠遠甚於從前。萬一趙王有失,對趙國便是無可估量的一擊,屆時縱是興兵攻秦,邦交尊嚴國事衰頹也是無可挽回了。

但上大夫藺相如主張赴約,他認爲:趙雖實力稍弱,然大體與秦國正當均勢斡旋之時,軍事兵爭猶不退讓,邦交安可畏敵如虎?至於邦交尊嚴,只要事先謀劃得當,並無太大風險。趙惠文王本來也怕秦王有背後圖謀,不欲應約,然則經藺相如一番剖析,又覺得不能示弱於秦,思忖再三,最終決意赴約。

會盟開始之後,雙方見面行禮,然後飲酒敘談。秦王以強凌弱,脅迫趙王鼓瑟且令記入秦國國史。藺相如憤然而起,請秦王擊缶,秦王怒而不允,藺相如正氣凜然迫使秦王擊缶,亦令記入趙國國史。秦王隨員惱羞成怒,讓趙國割讓十五城給秦王祝壽,藺相如寸土不讓,則要秦國獻都城咸陽做趙王壽禮。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 第3張

這場會盟便在這樣尷尬的氣氛當中匆忙結束了,似乎沒有取得什麼建設性的成果,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從故事的表象來看,似乎只是趙國上大夫藺相如與秦國君臣進行了有理有節、爭鋒相對的鬥爭,維持了趙國的外交尊嚴,並最終和談成功。但背後實際上隱藏了大國之間深層次的外交博弈。

先來談談秦國這一方,從上述的戰國格局來看,趙國已成爲秦國在中原的頭號勁敵,所以秦國的很多行動自然也是圍繞着削弱趙國來進行的。這次的澠池會盟自然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着極深的用意,秦國的意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外交分化、孤立趙國。確切地說,是秦國在山東六國孤立趙國的謀劃。也就是說,秦國通過這次會盟,將趙國變成與秦國同等的超強戰國,使其餘戰國將趙國也看成與秦國同樣雄心勃勃要統一天下的強敵,進而不敢靠攏趙國,而秦國便能全力與趙國對抗。

穩住趙國,全面攻楚。秦國認爲目下的趙國比較強大,此時全面與趙國對抗時機尚不成熟,所以當前先解決掉另外一個次強敵楚國,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如果全力攻楚,勢必會遭到趙國的干涉,到時候局勢就不好控制。所以秦國使出了自己的慣用伎倆,先派白起佯攻趙國,一來以戰迫和,二來麻痹楚國。再來看看趙國這一方,雖然是被迫應約,也不是完全沒有訴求。趙國的訴求是什麼呢?趙國需要時間,準確地說是需要繼續深入變法的時間。趙國雖經趙武靈王變法,國力迅速增強,但還遠遠不夠。而時間的核心,是沒有秦國這般強敵所能引發的舉國大戰。雖然與秦國會盟,會有在山東戰國中變成孤家寡人的風險,趙國依然得跨出這一步,尤其在秦國主動示好的情勢下更不能拒絕;根本原因便在於:秦國之強,發動大戰可使趙國有傾覆之危,山東五國疲弱,趙國即便一時孤立,也完全挺得過去。

“澠池會盟”秦趙達成了什麼協議?藺相如其實只爭取了表面利益! 第4張

這便是邦交,唯以利害爲根本,兩害相權,取其輕也。這樣的會盟,盟約形勢比盟約內容更重要,只要修好意願昭示天下,盟約議定的具體條款反而無足輕重。

從之後的歷史進程來看,秦國的戰略意圖可以說全部達成。首先是,會盟之後秦國全力攻楚,趙國沒有干涉,秦國迅速攻取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佔領了楚國西部大片領土,並且焚燒了楚國王室的陵園。其次,若干年後,秦趙全面對抗,秦國發動長平大戰,趙國在彈盡糧絕的情況沒有獲得山東戰國的救援,趙國精銳主力大軍由此被全面摧毀,國力大衰。山東戰國之所以沒有救援趙國,很難說不是坐山觀虎鬥,一個秦國就已經讓山東六國頭疼不已,再來一個趙國,豈不是暗無天日。最好兩強火拼同時衰落,對大家都好。

而趙國的意圖顯然是沒有很好的達成,在秦趙停戰時期,趙國雖然也攻取了齊、楚的一些土地,但是沒有利用好這段和平時間,繼續進行深入的二次變法,使趙國更加強大。

最後再說一點,秦趙的澠池會盟,趙國對當前的形勢把握還不夠,只注重形勢利益而忽視了實際利益,如果在會盟過程中,藺相如能夠威脅秦昭王瓜分一部分伐楚利益給趙國,在秦國需求大於趙國需求的情況下,這部分要求很大可能是可以得到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