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忽必烈爲何殺文天祥?

忽必烈爲何殺文天祥?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直以來,文天祥就代表了“寧死不屈”,但在《宋史》記載中,文天祥卻曾表示,只要答應一個條件就歸順。

文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

一句“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其實就是說“以道士的身份顧問給元廷出主意”的話,那麼就答應歸順。(當然,這裏不排除文天祥“詐降”以求脫身,然後回鄉繼續抗元)

按理說,作爲南宋丞相的文天祥,既然只提出了這麼一個投降條件,那麼心胸寬闊、雄才大略、愛惜人才的忽必烈應該接受纔對。且,按照影視劇中的忽必烈自信來看,即便文天祥拒絕投降,也不至於殺了他纔對,應該大度的一放了之,畢竟一介文人還能顛覆大元江山?

然後現實卻是相反,最後忽必烈把文天祥給殺了,這裏面究竟有什麼玄機呢?其實,這就不是一個英雄惜英雄的故事,而是另有謀算!

忽必烈爲何殺文天祥?

1278年11月,文天祥在潮陽縣抗元時,被元軍俘虜,一同被俘的張唐、熊桂、吳希奭、陳子全等,當場全部被元軍殺死。文天祥之所以沒有被殺,是不是忽必烈下詔的緣故呢?其實,和忽必烈一毛錢關係也沒有,這是張弘範的決定,因爲除了欣賞文天祥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文天祥招降張世傑等人,和穩定南方局勢

由於文天祥不願投降,於是張弘範就將他送到了大都(北京)。起初,文天祥待遇很好,住豪宅、吃美食等等。這時,南宋降臣王積翁告訴忽必烈,“南人無如天祥者”,於是忽必烈才讓王積翁招降文天祥,顯然忽必烈對文天祥並不瞭解。此後,文天祥提了上述的這一個條件。

但留夢炎卻說出了忽必烈擔憂的一點,“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其他話都不重要,“復號召江南”纔是關鍵。爲什麼害怕“復號召江南”,就是因爲南宋故地不穩,抗元鬥爭沒有停息!所以,儘管文天祥說只要答應這一點就歸順,但忽必烈卻有另外打算。

忽必烈爲何殺文天祥? 第2張

1276年,元軍攻克臨安之後,南宋故地抗元鬥爭並未停息。即便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正式滅亡了,南方地區的抗元鬥爭,依然此起彼伏。

在這一嚴峻的現實情況下,逐漸瞭解文天祥的忽必烈,與其說重視文天祥的才華或氣節,不如說重視文天祥的這一塊招牌:因爲文天祥的巨大影響力,一旦他投降,那麼就可以大幅度減少平定南方的麻煩。

正因如此,在隨後三年,文天祥就迎來了噩夢:潮溼寒冷的牢獄、手銬腳鏈、不時的毒打;而且,忽必烈還把文天祥二個14的女兒,抓進宮中爲奴,受盡欺凌,過着囚徒般的生活,不時讓她們寫信給文天祥,描述悲慘生活來要挾文天祥投降。

就文天祥在大都的悽慘遭遇來說,很難看出忽必烈對文天祥才華的重視,也很難看到忽必烈的雄才大略。對文天祥的摧殘,更多是想讓文天祥受不了儘快投降,幫助元廷穩定南宋故地。顯然,如果文天祥以道士身份幫助元廷,對忽必烈而言只是“雞肋”,沒什麼幫助。

忽必烈爲何殺文天祥? 第3張

在文天祥被處死的這一年,所發生的的一系列變故,很能證明忽必烈的“別有用心”。

1282年,南宋已經滅亡,但天下依然亂紛紛:首先,元廷左丞相阿合馬被大盜斬殺;其次,福建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有變亂;第三,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公然宣稱要救出文天祥;第四,京城出現沒有署名的書信,聲稱某日在京城起事,這樣丞相就安然無憂了。

這一系列的事情讓忽必烈極爲緊張,立即把瀛國公(宋恭帝)和宋宗室遷移到開平。更爲重要的是,史書上說“疑丞相者天祥也”,懷疑京城起事就是爲了救文天祥。所以,文天祥就成了一個定時炸彈。這時最好的解決之道是殺了他,以絕起義軍的想念。

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人打着文天祥的旗號,在江南西路起義。所以,對忽必烈而言,既然無法招降文天祥的話,他活在監獄還能被人當着旗幟,那麼還不如殺了文天祥。

於是,忽必烈就派人關懷一下文天祥死前願望。在忽必烈正式下達處決命令之時,儘管《宋史》上說,“然猶不忍”、“俄有詔使止之”、“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處死文天祥)”的記載,但更像是在表演,而非真實的不想殺文天祥。原因很簡單,作爲一個天可汗,忽必烈真不想殺文天祥,一言可決,何須如此!

忽必烈爲何殺文天祥? 第4張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文天祥和忽必烈的關係,應該是英雄惜英雄,最終忽必烈讓英雄死得其所,這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然而,透過以上的分析卻能看到,在王積翁推薦之前,忽必烈不瞭解甚至不知道文天祥,在此之後更多是希望利用文天祥穩定南宋故地,所以才拖了三年不殺,而非真看重文天祥的才華。一旦發現文天祥的存在是個隱患時,忽必烈就立即處死了他!所以,忽必烈殺文天祥,不是因爲文天祥的固執,而是忽必烈害怕文天祥這一面旗幟,吸引起義軍的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