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爲何能把曹操感動哭?

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爲何能把曹操感動哭?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蒙恬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蒙恬是秦朝名將,秦朝建立後,他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奪回河套地區。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後來,趙高假造詔書,賜蒙恬死。蒙恬臨死前留下了兩句話,而這兩句話竟引得數百年後的梟雄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我們先看看蒙恬,他的家族世代爲秦將,根據《史記》記載:“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從蒙恬的祖父起,蒙家便爲秦國征戰。蒙驁征討韓、趙,蒙恬之父蒙武隨名將王翦滅楚,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爲何能把曹操感動哭?

蒙恬自小便展現出絕佳的軍事天賦,他從小就立志爲秦國效忠,立下不世之功。“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爲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爲內史。”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朝正是在這一年統一六國,建立了王朝,而蒙恬在攻滅最後一國齊國時立下了功勞。

後來,“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蒙恬不但負責擊退匈奴、收回失地,還要管理長城的營建、人民的遷徙安置、土地的開墾耕作和塞外地圖的繪製等工作,他在匈奴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這給秦朝贏得了相對安定和諧的。

蒙恬手握重兵駐守在外,其弟蒙毅又被秦始皇所親近,他不但被封爲上卿,還能夠和秦始皇“出則參乘,入則御前。”出行時,二人同乘一輛車,而在朝中,蒙毅則能夠侍奉在始皇帝跟前。於是一時間“恬任外事而毅常爲內謀,名爲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常言道:性格就是命運。蒙毅雖然得寵一時,但性格太過於剛直。一次同爲寵臣的趙高犯錯,始皇帝讓蒙毅處置,蒙毅剛正不阿、嚴格執法,判處趙高死刑,但始皇帝又不捨得殺害趙高,於是將他赦免。劫後餘生的趙高對蒙毅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爲何能把曹操感動哭? 第2張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死於東遊會稽的途中,趙高立刻勾結皇子胡亥、丞相李斯扣下詔書,並假傳遺詔,賜駐紮北方的公子扶蘇、大將蒙恬死。扶蘇讀完詔書,悲痛地自盡了,蒙恬卻認爲事有蹊蹺,不願遵從詔書。

結果蒙恬便被收押,關在位於今天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陽周。胡亥見扶蘇已死,便想要釋放蒙恬,繼續發揮他的軍事能力,但趙高等人害怕蒙恬出獄後遲早會明白他們的把戲。爲了不留後患,趙高執意要殺蒙恬、蒙毅兄弟。

首先,他們在胡亥面前進言說,蒙毅被始皇帝寵信的時候,曾經說胡亥的壞話,胡亥勃然大怒,當即賜蒙毅死,隨後,他更是派人去陽周殺害蒙恬。使者來到陽周,對蒙恬說:“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

蒙恬悲痛萬分地回答道:“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從蒙恬的祖父開始,蒙家三代都被秦國君主所重用和信任,現在蒙恬雖然擁兵三十萬,想要叛亂不算一件難事,但知道自己一定會死,卻還堅守道義不去謀反,是不願意辜負祖輩們的教誨和不忘記始皇帝的恩情。

蒙恬的這番話擲地有聲、字字珠璣,把一個不二臣子的俠骨義膽和捨生取義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段話因其忠義而廣爲流傳。東漢末年,它被曹操珍愛。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已經五十六歲,爲了對自己的大半生進行總結,並表示自己沒有代漢自立的意思,他寫下《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在其中,他追憶了自己的年輕經歷,講述了自己的生活。

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爲何能把曹操感動哭? 第3張

曹操在文中寫道,他每當想到蒙恬這兩句話,就“未嘗不愴然流涕也。”至於原因,他在後面也說道:“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過於三世矣。”曹操的祖父曹騰、父親曹嵩都是地位尊崇,他自己更是已經當到了丞相,加上自己在朝中任職的孩子們,已經超過了蒙恬的三世了。

曹操之所以痛哭,是因爲蒙恬三代被秦重用,自己則是四代被漢重用。在評價上,人們都說蒙恬忠、自己奸。曹操爲蒙恬的忠誠所折服,他希望自己對漢朝的忠誠能被認可。畢竟在這篇文章的前面他說道:“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忠義是人間大道,曹操因爲蒙恬的這些話而流淚,何嘗不是一個豪傑的俠骨柔情和無限哀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