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180年,呂雉走到了她的人生終點。

無論後人或褒或貶,但沒人否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女性——她同他的丈夫劉邦一道創造了一個新的朝代。劉邦在稱帝七年後便因病去世,皇二代劉盈又軟弱無能,又是呂雉靠着自己的智慧與手腕維繫着大漢天下,讓這個新政權度過了最危險的新生期。

不過,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充塞在呂雉心中的並不是過往的輝煌,而是深深的不安與憂慮。於是,她任命自家侄子呂祿爲上將軍,掌控北軍,又命另一個侄子呂產掌控南軍。南北軍是國家的野戰部隊,駐紮在京師,掌控了這兩支力量,任何陰謀都很難有用武之地。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但呂雉仍不放心,在病榻之上,她對自家侄子呂產、呂祿告誡到:

“高皇帝平定天下後,曾與大臣有過盟約,說‘非劉氏子弟而稱王的,天下共擊之’。如今呂氏封王,大臣肯定有所不滿。我將死之人,皇帝又年幼,大臣們恐怕會作亂,所以一定要掌控軍隊保衛皇宮,同時不要爲我送喪,以免讓人有可乘之機。”

呂雉死後,又遺詔任命呂產爲相國,於是,帝國的行政、軍事全在呂氏一門手中。按理說,還會出什麼亂子呢?

然而,正如墨菲定律所言,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就終將會出錯。就在呂雉去世僅僅兩個月後,周勃、陳平等開國功臣便與齊王劉襄裏應外合,將呂氏一門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誅殺殆盡。史書上稱爲漢平諸呂之亂。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第2張

1.諸呂之亂

對於這場內戰的細節,西漢官方的版本如下:

呂祿等人隨着權勢的擴張,漸漸生出不臣之心,只是畏懼周勃、灌嬰等老將猶在,還不敢公開作亂,只在私下裏圖謀,但沒想到他們中間出了一個早已對呂氏心懷不滿的人,陰謀就這樣被人知曉。

齊王率先以討伐諸呂的名義起兵,這是明。周勃、陳平等人則在暗地裏謀劃,先是設計解除了上將軍呂祿的北軍指揮權,而以周勃統領北軍。

其後,周勃得知呂產入宮意圖謀亂的消息後,趕緊派朱虛侯劉章帶着千餘名士兵去保衛皇帝安危,當場將只帶着隨從官員的相國呂產殺死在了郎中令府衙的廁所內。

呂產死後,呂祿、呂嬃、燕王呂通相繼被捕殺,呂家被族滅,至此,呂氏集團一網打盡,權力終於重新回到了劉氏子弟的手中。

按照此種說法,這是一場蕩除叛亂的正義之戰。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認爲,真相遠非如此,因爲上述故事漏洞太大,無法自圓其說。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第3張

首先是對呂氏擅權的指責。

過去通常指責呂雉專權,認爲她在主政時期採用了各種陰謀手段殘酷地消滅劉氏宗親--劉如意、劉友、劉恢相繼被殺,前少帝被幽廢等。

其中,大家最熟悉便是趙王劉如意之死於睡懶覺,以及齊王劉肥因爲被惠帝換了酒杯而僥倖免於被鴆殺的兩個故事。與此同時,她又大肆分封呂氏爲王侯,其以諸呂取劉氏而代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且不論三王之死各有緣由——趙王劉如意之被殺源於當年的奪嫡之爭,劉友、劉恢之死則是因爲其與出自呂家的妻子關係不融洽,至於劉肥,因爲謀殺橋段太過離奇,不足爲信;而前少帝則是因爲他說出“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爲變”這番話,使得呂后深感擔憂,所以搶先下手。

那種認爲呂雉只是一味打壓劉氏宗親的說法也顯然罔顧事實。她雖然前後封了諸呂5王,但同一時期,劉氏子弟被封的則有8王7侯,呂雉還同時撫養了淮南王劉長。

況且諸呂被封,要麼是在劉邦時期以軍功封侯,要麼是在惠帝死後。當惠帝在位時,呂雉非但沒有分封過外戚,也沒有讓他們進入權力核心。

所以,呂雉以呂代劉的意圖到底從哪裏可以看出呢?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第4張

再者便是謀反的相關細節不合邏輯。

其一,彼時呂祿掌握北軍,呂產掌握南軍。然而,呂祿竟然聽信朋友的幾句勸告,說退一步可以海闊天空,便自己主動解除了兵權,打算回到封地做個富家翁。

解除兵權後,呂祿卻都沒有想到要知會呂產一聲。他心怎麼這麼大?更奇怪的是,呂產進宮作亂之時卻沒帶軍隊,身邊只有少數的隨從官員,進而導致自己被劉章輕而易舉地殺死。

如何理解呂氏兄弟這種種無厘頭的舉動?

其二,呂氏被滅族後,周勃等人並未停止屠殺行爲,不但將在位的小皇帝廢黜,而且聲稱少帝與惠帝的其餘三個兒子並非惠帝的親生兒子,乃是假冒僞劣產品,並最後將這四人統統殺死,也就是將劉盈一系全部消滅了。

這是平亂嗎?又如何解釋這些屠殺呢?

不難看出,所謂的諸呂之亂極可能只是一個事後扣的罪名,而事情的真相可能是因爲不滿呂氏當政,開國功臣聯合藩王所發動了一場政變,將呂氏外戚趕下了臺去。同時,爲了避免小皇帝的未來報復,只能斬草除根,將與呂氏關係密切的惠帝一支全部斬殺。

但問題到此並沒有結束。既然呂氏並沒有篡權的想法與動作,這場政變爲什麼還會發生呢?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第5張

2.與功臣共天下

陳勝吳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掀起了反秦的浪潮,揭竿而起的人羣雖然身份不同,既有貴族後裔項梁項羽,又有處在社會基層的劉邦一夥,但有一個共同的觀念指導大家一同合作去打天下,這便是以軍功而非血統來賞罰任職。

楚漢之爭後,韓信、英布、彭越等人共同上疏擁立劉邦稱帝,疏文的內容如下:

“先時,秦爲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又加惠於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漢書·高帝紀》)

劉邦自然要推脫一番。各位諸侯又說:

“大王起於細微,滅亂秦,威動海內。又以闢陋之地,自漢中行威德,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願大王以幸天下。”(《漢書·高帝紀》)

“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爲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史記·高祖本紀》)

最後,劉邦被說服了,在定陶即了皇帝位。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第6張

衆人爲何擁立劉邦當皇帝?上述已然講的清楚明白,原因有兩條:

其一是他功勞最大,這包括最早平定關中招降秦王,以及後來的滅掉項羽,讓天下安定;其二是他切實執行了論功行賞的原則,讓所有的功臣都有封地食邑。

這兩條標準秉承同樣的邏輯:功勞。

在此之後,劉邦與羣臣間又有白馬之盟,我們最熟悉的版本爲“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但這並非全文,《漢書·外戚恩澤侯表》有一個更詳細的版本:

“故誓曰: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根據這一盟約,要封王,只能是劉氏子弟,而要封侯,只能是針對有功之人。這一方面保證了劉氏的皇權,另一方面又確保了功臣階級的利益,防止被任意稀釋。藉助這一盟約,王陵反駁了呂后封呂產等人的意圖,周亞夫則力諫漢景帝不可封皇后兄長,兩個人的行爲既是爲了國家,也同時是爲了自身階層的利益。

西漢諸呂之亂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想以呂代劉嗎? 第7張

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兩點:其一,以功任職是時人的基本信念,其二,劉邦所建立的西漢,並非一人獨裁的專制政權,而是皇帝與功臣共天下。

所以,當呂雉大封諸呂時,無論她是出自於何種居心,都違背了時人的信念,並且使開國功臣羣體的利益大大受損。而臨終前讓呂祿掌北軍、呂產掌南軍併兼相國一職的安排,更是將這一衝突急劇加大。

當呂雉在位期間,迫於她的權威,沒人敢做動作,而一旦這個強人去世,功臣羣體便不願再做沉默的羔羊,於是,一場政變在所難免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